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修整对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患者共417例,按其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及内膜异常组。两组患者中各有一部分在COH过程中接受内膜修整(研究组),剩余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行子宫内膜修整可显著提高内膜回声异常患者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赠卵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子宫内膜同步化激素治疗及比较卵巢早衰 (POF)和非POF受者的赠卵IVF ET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赠卵IVF ET患者的 6 0个IVF周期和 73个ET周期。按赠卵指征分为POF组19例、2 3个周期和非POF组 31例、37个周期 ,进行t和 χ2 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赠卵IVF ET的妊娠率为 4 8% (2 4 / 5 0 )和刺激周期为 4 3% (2 6 / 6 0 ) ;POF组妊娠率高于非POF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子宫内膜同步化方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外源雌三醇 /黄体酮 (GEEP)方案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后两者的 (EEP)组 (P <0 .0 5 )。 结论 卵巢早衰患者赠卵IVF ET妊娠率较高。子宫内膜同步化方法因人而异 ,有卵巢功能者GEEP方案优于EEP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轻创术后的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共237例,其中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220例为研究组,未行轻创术者17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将研究组再分为正常月经期内膜组、分泌反应欠佳组和子宫内膜息肉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虽然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活产率明显低于月经期内膜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子宫内膜异常的病理学改变是导致活产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OC+GnRH-a)和刺激周期(来曲唑)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行FET的158例PCOS患者,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两组,短效口服避孕药(OC)+GnRH-a人工周期组(人工周期组,70例)和来曲唑刺激周期组(刺激周期组,88例)。比较两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和晚期流产率以及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血清性激素(包括FSH、LH、E2)、IVF促排卵方案、促排药物使用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周期组患者移植胚胎的ICSI助孕率(52.86%)显著高于刺激周期组(36.36%)(P0.05),两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平均移植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周期组的胚胎着床率(55.35%)显著高于刺激周期组(40.91%)(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及晚期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FET的PCOS患者采用OC+GnRH-a人工周期方案准备子宫内膜较来曲唑刺激周期方案能获得更高的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有显著提高,但胚胎种植率却不令人满意,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TVCD)技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显示子宫内膜的形态特征,并能提供子宫内膜的血供信息,为临床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我院运用该技术对行IVF—ET的不育妇女进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评估,以探讨子宫内膜参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募集接受FET的患者264例、共264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内膜准备方案不同予以分组:人工周期组177例(共177个周期),自然周期(NC)组72例(共72个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组15例(共15个周期)。因促排卵周期组例数较少,故本文只对前两组即:人工周期组和自然周期(NC)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人工周期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略高于自然周期组(27.0%vs.19.9%;42.9%vs.40.3%)。结论人工周期在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方面略高于自然周期,且前者方便并利于临床医师工作安排,因此人工周期可作为常规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冻融胚胎移植是否增加早期妊娠胚胎流失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胚胎移植的6 834周期临床妊娠患者的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鲜胚组)和冻融胚胎移植组(冻胚组),比较鲜胚组与冻胚组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另外根据移植胚胎级别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D3组)和囊胚期胚胎移植(D5组),分别比较D3组鲜胚和冻胚以及D5组鲜胚与冻胚的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鲜胚组和冻胚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流失率分别为18.9%和24.3%,流产率分别为14.4%和17.1%,活产率分别为85.6%和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患者鲜胚与冻胚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19.4%vs.30.0%、14.5%vs.19.6%和85.5%vs.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5组患者鲜胚与冻胚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相比,冻融胚胎移植可能会增加妊娠早期胚胎流失率和流产率,降低活产率;因此在IVF周期中应尽量选择新鲜胚胎移植,如果选择冻融胚胎移植,应尽可能选择冻融囊胚期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患者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IVF或 ICSI治疗的 3 2 4个 ET周期 ,分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两组 ,分别统计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及 ET胚胎数 ,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在注射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ET中优质胚胎的比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 ET胚胎数明显多于服用组 ( P<0 .0 1 ) ,而前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却明显低于后者 ( P<0 .0 1 )。 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 IVF-ET或ICSI的辅助生殖治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 ,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应用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和冷冻周期胚胎移植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8例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胚胎移植周期,包括新鲜周期移植765例,冷冻周期移植263例,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新鲜周期移植胚胎种植率25.2%,临床妊娠率30.6%;冷冻周期移植胚胎种植率30.6%,临床妊娠率4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微刺激方案IVF 具有方案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特点,尤其采用玻璃化冷冻周期胚胎移植,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倪丰  张莹莹  姜宏 《生殖医学杂志》2014,23(10):805-808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在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共19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胚胎类型分为2组: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n=120),B组:冻融胚胎移植组(n=74)。随机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厚度≥8mm患者,共388个周期,按移植胚胎类型分为2组:C组:新鲜胚胎移植组(n=182),D组:冻融胚胎移植组(n=206)。分别比较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的临床妊娠率(24.2%vs.43.2%)和胚胎种植率(16.1%vs.23.7%)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vs.18.8%,P0.05)。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49.5%vs.46.6%)和胚胎种植率(28.6%vs.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1%vs.9.4%,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厚度8mm患者,选择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可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但不能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WHO严格标准法将精液标本分为3组:中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5%~10%,轻度畸形组:10%<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正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比较各组间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各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方)差异不显著(P>0.05);中度畸形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轻度畸形组(63.70%vs73.74%,P<0.05),但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0%vs68.05%,P>0.05);正常组的优质胚胎率最高,显著高于中度畸形组(44.83%vs35.75%,P<0.05),其他各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个移植周期共分娩125个婴儿,其中单胎分娩73例,双胎分娩26例,出生婴儿未见先天异常,3组间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孕周、早产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5%~10%对常规体外受精的受精率无影响,但显著降低优质胚胎率,而10%<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对常规体外受精治疗结局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预测IVF-ET的助孕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LTCC)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比较该类患者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不孕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CI)在本中心行孕前LTCC术后实施IVF-ET的82例患者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种类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组(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异常对不明原因性不孕女性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7月由于不明原因性不孕而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236例,其中血清抗磷脂抗体(APA)阳性者34例,抗滋养细胞膜抗体(ATA)阳性者33例,hCG抗体(hCGAb)阳性者35例,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者32例,阴性对照102例,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阳性患者排除本研究之外。比较抗体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女性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生化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结果:各抗体阳性组虽较阴性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ATA、hCGAb阳性组生化妊娠率高于EmAb阳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EmAb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生化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抗体阳性组流产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持续妊娠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APA、ATA、hCGAb、EmAb的存在会引起不明原因IVF妊娠流产率增高,从而降低了持续妊娠率,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取卵后第2天(D2)和第3天(D3)新鲜胚胎移植(ET)的临床结果,探讨不同ET时间对ET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767个移植周期,分D2和D3移植两组,统计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胎出生率。结果D2移植组共计576周期,平均ET胚胎数为2.28,胚胎种植率25.5%,临床妊娠率42.0%,流产率12.4%,异位妊娠率3.7%,活胎出生率35.2%;D3移植组共计191周期,平均ET胚胎数为2.29,胚胎种植率26.6%,临床妊娠率47.1%,流产率10%,异位妊娠率3.3%,活胎出生率40.8%。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活胎出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3移植组的优质胚胎率在D2为53.4%,到D3减少为40.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D3与D2移植相比,临床结果的多项指标上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在体外多培养1 d使可利用优质胚胎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在冻融胚胎移植(FET)激素替代方案内膜准备中应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行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72个周期),根据是否采用GnRH-a预处理将患者分为HRT组(2197个周期)和预处理组(9...  相似文献   

16.
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中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中心助孕的第一周期D5新鲜移植患者,移植单囊胚者为单囊胚组(77例),移植双囊胚者为双囊胚组(48例)。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超排卵情况、胚胎形成情况、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种植率及多胎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66.23%)显著高于双囊胚移植组(47.92%)(P0.05),单囊胚移植组多胎率(6.25%)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组(32.26%)(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在不降低妊娠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初次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2110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鲜胚移植后是否使用间苯三酚,分为间苯三酚组(n=474)和对照组(n=1636);各入组患者再根据鲜胚移植的胚胎类型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移植组2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结果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早期流产率及晚期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胚胎移植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移植间苯三酚组的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胚胎移植中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率为0.31%(2/637),而间苯三酚组中未发现新生儿畸形(P<0.05)。结论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使用间苯三酚能显著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且未发现胎儿致畸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d抽取外周血20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后行宫腔灌注。对照组移植前未行自体PBMC宫腔灌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取卵周期数、移植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和单周期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22.8%VS.6.4%)和临床妊娠率(50.0%VS.17.6%)比较,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周期活婴出生率(45.0%VS.1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PBMC宫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可作为RIF患者胚胎移植前提供可选择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