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儿烧伤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学  尚大庆 《吉林医学》2007,28(4):482-483
目的:调查儿童烧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烧伤进行理论指导。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46例儿童烧伤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烧伤原因以热液烧伤为主,占烧伤病人总数的74.57%;其次为火焰烧伤,占烧伤患儿总数的20.63%;婴幼儿烧伤多为热液烧伤,较大儿童多为火焰烧伤。结论: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烧伤知识的教育对预防儿童烧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儿童烧伤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部烧伤病人的50%。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各类儿童烧烫伤486例,现将儿童烧伤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井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的特点,探讨预防或减少儿童烧伤的措施。方法:对656例烧伤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季节分布、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656例儿童烧伤中,男女比为1.66∶1,1~3岁患儿为最多(383例,58.38%),以热液烫伤为最多(481例,73.33%),以头面颈部及躯干为主(50.30%、64.63%),中度为主(47.37%),多发生在夏季(42.63%),烧伤发生的地点大部分在家中(81.86%),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家中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的占75.46%。结论:儿童烧烫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照顾不周所致,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加强烧伤知识宣传、普及,是预防或减少儿童烧烫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中度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度烧伤儿童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60例患儿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创面在(15.3±2.6)d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度烧伤患儿在住院早期给予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创面快速修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罗攀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00-300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治疗,为小儿烧伤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49例12岁以下儿童年龄、性别、烧伤原因、程度、住院时间、转归及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小儿烧伤以1岁~3岁儿童为主,热液是主要致伤原因,春夏发病率高,合理治疗是治愈的关键。结论小儿烧伤,预防和合理治疗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华  陶宏军 《河北医学》2011,(10):1318-1321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小儿烧烫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小儿烧烫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烧伤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04例12岁以下小儿烧烫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烧烫伤原因、发生场所、季节、患儿家庭状况、烧烫伤部位、烧烫伤严重度、急救情况、并发症、住院日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烧烫伤以1-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小儿烧伤总数的70.74%;男:女为1.46:1;致伤原因以热液烫伤最为多见,共663例(94.18%);发生场所大多为家庭生活烫伤,占95.03%;四季均有发生,但夏秋两季(5-10月)发生率相对较高;多发生于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的家庭;常为多部位的烧烫伤,其中以四肢部的烧烫伤最为多见,共305例(43.32%);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多见,共387例(54.97%);入院前大多未经过处理或未进行正规处理;院前并发症以创面感染较为多见。结论:分析研究三峡库区小儿烧烫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为减少该地区小儿烧烫伤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小儿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由于儿童年龄及身体发育等特点,烧(烫)伤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直接影响小儿烧伤病人的预后,同时患儿在住院期间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反应。2002年1月~2003年8月,我科共收治了烧烫伤患儿32例。我们对这组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配合烧伤刨面处理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7例小儿烧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总结小儿烧伤的防治经验,对我院1987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16年间收治的(不包括门诊及急诊治疗的未住院的小儿患者人数)1997例12岁以下小儿烧伤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5岁年龄段为小儿烧伤高峰期;烫伤是主要致伤原因达88.5%;主要死亡原因是侵袭性感染和烧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我院小儿烧伤住院患儿呈逐年增多趋势,以农村小儿居多。因此普及烧伤知识,提高防范意识,高度重视1~5岁儿童的护理,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小儿烧烫伤患者的特点及致伤因素,为减少小儿烧烫伤发生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共收集成都市某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烧烫伤患者4621例的病例临床资料,其中<14岁的小儿烧烫伤患者1613例。运用描述性分析法掌握小儿烧烫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小儿烧烫伤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近5年来住院烧烫伤患者总体分布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2018年和2019年的住院烧烫伤患儿占住院烧烫伤患者的比例最高,达70.88%;1613例小儿烧烫伤住院患儿中男性患儿903例,女性患儿710例,男女患儿比例约为1.27:1。同一年龄段男性烧烫伤患者例数始终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岁小儿出现烧烫伤事件最为多见,以热液烫伤为主,共1294例占78.85%,3岁以后烧烫伤占比逐渐下降,但7~14岁患儿以火焰伤及电击伤最为多见。烧烫伤最易受伤部位是头面颈和四肢,比较不同烧烫伤部位与烧烫伤原因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液为小儿烧烫伤主要原因,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分析影响小儿转归的主要因素包括患儿年龄、烧烫伤的原因、程度和面积。根据小儿烧烫伤住院特点,应以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0-14岁流动儿童烧伤住院病例住院特征,为流动儿童烧伤预防提供参考决策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龙岗区8家公立医院有完整病案记录资料的874例0-14岁流动儿童烧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类型、季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儿童烧伤住院病例占儿童烧伤住院病例总数的87.31%,各年龄段男童烧伤的住院比例明显高于女童,热液(占88.33%)是流动儿童烧伤的主要原因,6-11月发病数最多,占56.66%。结论:龙岗区流动儿童烧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季节等分布特征明显,应从宣传、监测等方面加强对流动儿童烧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40年来南宁市猩红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南宁市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0年以前,南宁市猩红热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0-19岁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发病的年龄以及职业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比例较以往增多(P<0.005)。结论:少年儿童是预防猩红热的重点保护人群。鉴于80年代后南宁市学龄前及幼托儿童猩红热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要加强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民营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对该病的监测,防止出现该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情况及原因。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幼儿园的卫生状况、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7例病例,其中儿童15例、老师2例,幼儿园总罹患率为4.86%(17/350)。检测病例肛拭子3份、粪便4份、呕吐物2份,9份样本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检测未患病儿童肛拭子2份,均为诺如病毒阴性;采集幼儿园两批次剩余桶装水,其中部分(5/7)桶装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结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昌市学龄前儿童亚临床型VitA缺乏症的现况,方法:选取南昌市保育院650名儿童进行为期5d的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结果:膳食中VitA供给量充裕,视黄醇当量与供给量相比达到202.2%,除钙及硫胺素摄入量不足外,其余的营养素与热能均满足机体需要,蛋白质来源分布状况比较合理,并随机抽取中班儿童170人进行血清VitA 检查,测定结果除一例缺乏,19例高于正常外,其余均处于正常水平,与膳食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该保育院儿童VitA营养状况较好,且已出现部分VitA摄入量过高儿童,应重视儿童VitA营养问题,加强正确补充VitA方法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园路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蛲虫的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42.86%,幼儿园、性别、年龄、籍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者中均以虫卵数≤5个/视野的儿童为主(P〈0.05)。结论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较严重,私立幼儿园园方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进小儿手烧伤尽快治愈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我科门诊2005年9月-2006年7月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小儿作为治疗对象,严格消毒清创后,外喷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扶济复),敷上烧伤八号膏油纱布包扎。结果56例小儿手烧伤经包扎治疗全部治愈,其中51例Ⅱ度烧伤愈合后无疤痕增生,关节活动正常。5例Ⅲ度烧伤愈合后有疤痕增生,经康复护理,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儿手烧伤如是浅Ⅱ度、深浅混合Ⅱ度或小面积Ⅲ度烧伤在门诊通过包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洪山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洪山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发病情况,为我区托幼机构口腔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在洪山区所有托幼机构中按幼儿同级别随机抽样9所幼儿同,对其中3~7岁共2474名儿童进行口腔疾病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与幼儿同级别有一定关系,省示范、一级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低于二级、无级别幼儿园(P〈0.0125):各级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舌系带过短与反颌发病率比较,除省示范幼儿园儿童反颌发病率高于无级别幼儿园以外(P〈0.0125),其余级别幼儿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洪山区在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方面,应继续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指导保健医生、家长正确认识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我区儿童保健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海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查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08-2011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现场查验和疫苗补种相关资料,采用Excel和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全省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学校及托幼机构的覆盖率分别为86.41%、75.60%、97.07%、97.52%。共调查入托入学儿童437 045名,有预防接种证的388 837名,持卡率为88.97%,共补发接种证34 515本,补证率为71.60%。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在45.21%~78.68%。结论我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持证率、补证率和补种率还有待提高,卫生、教育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长效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欠缺,自身心理敏感,学校教育较为落后以及农村医疗资源不充足等原因,身心发育现状令人担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育现状及其成因并作以伦理学探讨.提出如下建议:儿童监护人应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各方面教育技能;建设农村家庭教育支持体系,让广大留守儿童监护人意识到身心发育异常的危害;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重保护机制;建立健全针对留守儿童的医疗保障体制;提高对留守儿童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情况,为优化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策略建议。  方法  采用婴幼儿照护机构问卷和家庭需求问卷,收集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关数据。应用供需适配性理论,从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及质量四个维度分析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需适配性情况。  结果  共纳入有效机构问卷6883份,有效家庭问卷41081份。供需适配性分析显示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在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和质量四个维度均存在适配性不足,表现为供给不足与服务利用不充分并存、所提供服务结构与育儿家庭需求不匹配、群众经济可及性低和服务质量不高。  结论  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不足,应以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规范婴幼儿照护机构管理、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全面满足婴幼儿照护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干预措施对缺碘地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时期对8~10岁学龄儿童分别采取碘盐干预、碘盐加碘油丸干预、综合干预等干预措施,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检测儿童尿样,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儿童尿碘水平的影响。结果干预前儿童尿碘水平较低,未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要求;碘盐干预后儿童尿碘水平提高,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要求;碘盐加碘油丸干预后,儿童尿碘水平进一步提高,尿碘中位数在适宜范围;采取综合干预后,稳固了儿童尿碘水平,尿碘中位数始终处在较适宜范围。不同干预阶段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碘盐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和稳固儿童尿碘水平,是缺碘地区改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