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myc、Rb及细胞G1期调控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myc、Rb蛋白及cyclin E、cyclin D1等细胞G1期调控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57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4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myc、cyclin E及cyclin D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Rb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E的表达与c-myc蛋白正相关。乳腺导管内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Rb蛋白正相关。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的不同阶段,细胞周期异常的机制可能不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过表达可能部分依赖于Rb蛋白的表达。c-myc引起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乳腺癌发病中为较晚期事件。细胞周期调控成分的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mi-1、hTERT mRNA和蛋白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乳腺纤维腺瘤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mi-1、hTER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mi-1、hTERT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三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mi-1和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Bmi-1、hTERT mRNA及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变演进有关。Bmi-1基因调控hTERT基因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Bmi-1、hTERT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人乳腺组织中P-JNK和beclin 1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乳腺癌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正常上皮、3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JNK和beclin 1蛋白的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P-JNK和beclin 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①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JNK阳性率分别为80%、43.3%和18.6%,beclin 1阳性率为85%、46.7%和24.1%.②乳腺癌中二者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PR阳性率无关(P均>0.05).③70例乳腺癌组织中,P-JNK和beclin 1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④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JNK和beclin 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量低于二者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P-JNK和beclin 1均低表达,P-JNK和beclin 1具有正相关性,二者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抑制,因此推断联合检测P-JNK和beclin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对乳腺癌的治疗、评价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多药耐药蛋白(P-g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和P-gp蛋白的表达.用紫杉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构建E-cadherin慢病毒干扰质粒,转染MCF-7细胞,应用RT-PCR检测E-cadherin和P-gp mRNA表达.结果:E-cadherin和P-gp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54.4%,两者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时,E-cadherin mRNA和P-gp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RNA干扰后,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P-gp mRNA表达无变化.结论:E-cadherin和P-gp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其分子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及膜联蛋白A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47和膜联蛋白A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91.67%及90.0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147和膜联蛋白A2表达越高(P<0.01,P<0.05)。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p-GSK3β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p38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p-GSK3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5%.p-p38和P-GSK3β表达均为阳性36例,表达均为阴性14例,两者表达正相关(r=0.305.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5),而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GSK3β和p-p38两种蛋白含最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结论 p-p38及P-GSK3β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乳腺组织中P-ERK和CXCL14表达的变化,探讨P-ERK和CXCL14在乳腺癌中预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ERK和CXCL14,在乳腺正常上皮(15例)、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60例)中阳性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ERK和CXCLl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检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l4的表达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关系;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P-ERK、CXCL1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乳腺正常组织、导管原位癌、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P-ERK阳性率分别为20.0%、50.0%、53.3%,CXCL14阳性率分别为73.3%、30%、26.7%。②CXCLl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③CXCL14阳性率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癌组织转移(P0.05)相关,ER和PgR阳性表达不相关(P0.05);P-ERK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④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l4阳性率与分子分型不相关。⑤6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P-ERK和CXCL14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18,P0.01)。⑥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0.086±0.010)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1.35±0.028)(P0.05)。结论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14低表达,P-ERK高表达,P-ERK和CXCL14具有负相关性。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调控P-ERK表达可以负性调控CXCL14的表达,同时检测P-ERK和CXCL14对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对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Ⅲ-微管蛋白在乳腺癌癌变各阶段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 例乳腺非典型增生、30 例导管内癌和30 例浸润性导管癌中β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另30 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常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βⅢ-微管蛋白的表达程度不同(χ2 =31.547,P =0.000).随着从正常乳腺组织到出现非典型增生进展为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发展变化,βⅢ-微管蛋白表达率呈增高趋势.除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在非典型增生组、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高于正常乳腺组(z =-2.168,P =0.030,z =-3.878,P =0.000,z =-5.017,P =0.000);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中β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z =-2.136,P =0.033,z =-3.593,P =0.000).而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482,P =0.138).结论 βⅢ-微管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有可能在促使乳腺癌过度增殖及恶性转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opoⅡ和c-erbB-2在2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近一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不表达TopoⅡ蛋白,TopoⅡ和c-erbB-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TopoⅡ阳性率在c-erbB-2阴性病例中显著高于c-erbB-2阳性病例(P〈0.0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opoⅡ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与TopoⅡ介导的耐药机制有关。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TopoⅡ、c-erbB-2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乳腺癌(包括导管内癌和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源自西安艾丽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和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和作为对照的21例乳腺纤维腺瘤(源自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TM法检测其FKBP51及AR、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分析乳腺肿瘤中FKBP5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FKBP51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36.4%,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和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中FKBP5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3.5%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FKBP51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呈负相关(β=-1.156,P=0.023;r=-0.302,P=0.001);与PR指数呈正相关(β=1.210,P=0.000);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AR、ER指数不相关(P>0.05)。结论 FKBP51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预后较好,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