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双相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能够明显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效果优于丙戊酸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拉莫三嗪组和丙戊酸钠组各43例,分别给予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拉莫三嗪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丙戊酸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6.7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张曙光  石磊  杨鉴  潘天鸿 《中国药房》2012,(26):2451-2452
目的:观察加用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效果。方法:连续性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6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均为连续正规治疗2年以上仍频繁发作的患者,原服用抗癫痫药药量不变,加用拉莫三嗪口服。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观察6个月,评价拉莫三嗪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发作控制率、脑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加用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有效率82.3%,24.2%的患者发作完全控制。治疗前后的肝、肾、血、尿等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偶有患者出现轻度副作用,但不影响结果。结论:加用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疗效确切,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癫痫患者11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中患者以丙戊酸钠缓释片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4%(42/5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以及完成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效果明显,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VPA,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T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VPA联合LTG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癫痫患者分别给予丙戊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拉莫三嗪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效果比丙戊酸治疗癫痫的疗效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效果。方法 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都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丙戊酸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拉莫三嗪。记录发作情况、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复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6.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脑电图有痫样放电及累及导联数减少,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皮疹、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癫痫症状的消失,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有效血药浓度、剂量与疗效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和/或丙戊酸等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83例患者分为3组,即拉莫三嗪组、拉莫三嗪+丙戊酸组及拉莫三嗪+丙戊酸+其它抗癫痫药组。拉莫三嗪的起始剂量拉莫三嗪组为2mg/(kg·d),联合用药组为0.2mg/(kg·d),丙戊酸成人起始剂量为负荷量。结果:联合用药组中的部分病例拉莫三嗪剂量高于国外推荐剂量。当拉莫三嗪剂量在2~7mg/kg、血药浓度在1~6mg/L,丙戊酸的剂量在4~28.19mg/kg、血药浓度在37.46~113.79mg/L时,癫痫有效控制率在67.6%~86.4%之间。结论:国外推荐的拉莫三嗪有效血药浓度及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32):4504-4505
目的:对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LTG)浓度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血清样品经甲醇处理后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KH2PO4(45∶55,V/V),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结果:LTG血药浓度在0.5~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均<5%,方法回收率为101.96%~102.74%。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临床常规监测LTG血药浓度及LTG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并验证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血清FFAs含量与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衍生化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甲酯化前处理;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辛伐他汀干预给药4周;利用GC-MS建立血清FFAs含量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组小鼠血清FFAs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并验证GC-MS测量血清FFAs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辛酸、十三烷酸、亚油酸等19个FFAs含量显著变化,且辛伐他汀对其中的14个FFAs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 血清中FFAs含量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对血清FFAs含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为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70例服用喹硫平治疗的住院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后的第1、2、4、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等进行安全性评定,次日晨抽肘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 喹硫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心动过速(34.28%),最低为EPS(2.85%),对体重的影响是双重的,体重增加者为15.71%,体重减轻者为18.57%,各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多数为轻、中度,其发生时间是在治疗的第4周末,药物达治疗量时,血药浓度与TESS总分值无显著相关(r=0.161~0.232,P>0.05),不同血药浓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喹硫平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无显著相关性,服药剂量在用药的第4周末与TES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临床医生在药物加量时,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钱南萍  范毅  王艳  姚炳华 《中国药房》2007,18(17):1316-1318
目的:建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探讨其血药浓度与剂量、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2例癫痫患儿单一服用丙戊酸达稳态后(10~14d)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结果。结果:丙戊酸血药浓度在10~1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不同年龄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剂量有一定差异,而血药浓度与患儿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血药浓度在40~100μg·mL-1范围内临床疗效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强,可用于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宝忠  任晓军  冯凭  赵洪林 《天津医药》2004,32(11):671-673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以我市体检人群中的3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组155例和肥胖组142例,测定血清瘦素(RIA法)、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结果:正常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中位数6.66μg/L,正常组81例女性瘦素中位数为8.89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5.43~15.39μg/L;74例男性瘦素中位数为3.15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0.25~9.99μg/L。BMI与性别因素对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血清瘦素为(9.14±4.77)μg/L;女性血清瘦素为(19.34±10.90)μg/L。女性和男性的BMI、WHR均与瘦素浓度呈线性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性别差异显著,与BMI及WHR显著相关,肥胖组血清瘦素浓度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张志平  胡英 《中国药房》1994,5(2):25-26
本文对三个厂家生产的腹膜透析液的成份、渗透压等制剂因素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乳酸盐腹膜透析液具有优良性。  相似文献   

17.
宋霞  张建隆  邱雯 《中国药房》2014,(6):533-53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浓度的方法,分析LTG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血浆样品以甲醇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内标为氯霉素,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0∶70),色谱柱为Luna C18,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06 nm。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LTG血药浓度的各类因素;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组别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检测限为0.5μg/ml;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39±1.57)%、(95.57±2.22)%、(91.81±2.11)%;LTG血药浓度与LTG给药剂量、联用丙戊酸(VPA)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1 7、2.568 0,P<0.05),与联用苯巴比妥(PB)呈负相关(r=-2.048 2,P<0.05);性别、年龄及体质量与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上常规监测LTG的血药浓度;LTG血药浓度可受LTG给药剂量、联合应用VPA及PB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有必要开展其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李熙梁  刘伟忠 《海峡药学》2014,(11):246-24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方法以Diamonsil TM C18反相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3mol·L^-1醋酸铵-甲醇(58∶42);流速:1.0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10nm。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果拉莫三嗪浓度在0.5~24.0μg·m 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拉莫三嗪的低、中、高浓度(1.0,8.0,20.0μg·m L^-1)相对平均回收率大于95%;提取回收率大于75%。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0%(n=5)。分析方法的检测限0.1μg·m L^-1;拉莫三嗪曲线回归方程为:Y=0.0899X+0.0215,r=0.9989(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能够满足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国阳 《中国药房》2010,(34):3206-3208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3mo·lL-1醋酸铵(乙酸调pH值至3.5±0.1)=12∶12∶27;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0.5~3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6);方法回收率为99.00%~102.0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1.66%~2.50%、2.18%~2.9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回收率及精密度高,可用于拉莫三嗪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