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系统比较结直癌患者围手术期腹腔温热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与全身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IVC)的优劣,以提高本病的疗效.方法:36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下称IPC组)与静脉化疗组(下称IVC组),采用5-Fu+MMC化疗,比较两组术前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阴转率;术后2周、6周时T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等临床症状.结果:(1)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IPC组3例,IVC组2例,经术前IPC后开腹即时IPC组均阴性,而IVC组2例仍为阳性;(2)术后2周时外周血WBC,CD3,CD4,CD4/CD8和NK细胞下降IVC组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消化道反应IPC组2例、IVC组10例;体力状况下降IPC组2例,IVC组6例;(4)IPC组全部完成疗程,IVC组有4例未完成疗程.结论:IPC能直接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作用于腹腔及内脏的微小转移灶,免疫抑制作用轻,全身副作用小,临床疗效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消积方联合XELOX方案应用于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予以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服用补肾健脾消积方。观测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和CA199、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 KPS),并进行比较来评估补肾健脾消积方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结果:两组化疗后CD3+、CD4+、CD4+/CD8+、NK数量均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显著(P<0.05),而CD8+无明显变化;两组CEA与CA199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消积方能增加大肠癌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大肠癌患者术后行化疗合适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NHL患者120例为NHL组,另选同期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NHL患者均单用化疗.于化疗前及化疗后1个月,检测T细胞及NK细胞水平.结果:化疗前,NHL组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CD25+、CD4+ CD25+ Treg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CD4+ CD25+ Treg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及临床结局的NHL患者化疗前T细胞及NK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疗效越差,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越低,CD8+、CD25+、CD4+CD25+ Treg及NK细胞比例越高.结论:NH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NK细胞与NHL存在密切关联,有望通过动态监测NH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来观察疾病发展及化疗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3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P化疗方案:100 mg/m2足叶乙苷,d13,静脉滴注;25 mg/m2顺铂,d1-3,静脉滴注.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8+、CD4 +/CD8+及CD45RA+/RO+)及NK细胞.结果:(1)观察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化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化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8+及CD4+/CD8+、CD45RA+、CD45RA+绝对值、CD45RO+绝对值、CD45RA+/RO+)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可有效提高机体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疾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参麦注射液对胰腺癌切除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胰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GEM化疗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治疗组的NK细胞、CD3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 /CD8 比值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化疗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单纯化疗的患者96例,根据术后辅助化疗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2周内开始化疗,对照组术后2~6周内开始化疗。比较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皮肤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化疗结束1个月后,CD4~+、CD8~+T细胞阳性率及CD4~+/CD8~+T细胞比值,并随访3年观察其无进展期生存率、生存质量。结果化疗开始前,两组患者CD4~+、CD8~+T细胞阳性率及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观察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68.26%比56.48%),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1.28%比26.63%),观察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2.14比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皮肤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期生存率为79.17%,对照组为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化疗能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无进展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结果]COPD组治疗前CD3 、CD4 、CD4 /CD8 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3 、CD4 仍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4 /CD8 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COPD组治疗前NK细胞较正常组下降(P<0.05),治疗后NK细胞与治疗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NK细胞降低,反映了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短期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状况有改善,但仍处于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周雍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2):3969-3972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对肺恶性肿瘤气阴两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及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的经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肺恶性肿瘤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仅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GP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检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T细胞百分比比值(CD+4/CD+8)。同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及其提高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G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肺恶性肿瘤气阴两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比较结直癌患者围手术期腹腔温热化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 ,IPC)与全身化疗 (intravenouschemotherapy ,IVC)的优劣 ,以提高本病的疗效 .方法 :3 6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 (下称IPC组 )与静脉化疗组 (下称IVC组 ) ,采用 5-Fu +MMC化疗 ,比较两组术前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阴转率 ;术后 2周、 6周时T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等临床症状 .结果 :( 1)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IPC组 3例 ,IVC组 2例 ,经术前IPC后开腹即时IPC组均阴性 ,而IVC组 2例仍为阳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了解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32例胃癌根治术后行化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SD)5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78.1%(25/32)。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前32例患者CD4CF细胞、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术后进行3个周期的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32例胃癌患者CD4+细胞、CD4+/CD8+、NK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化疗后可以提高机体CD4+细胞、CD4+/CD8+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CD4+、CD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并依此高低分组。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 T细胞浸润高水平78例,低水平31例;CD4+ T细胞浸润高水平56例,低水平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随访分析显示,高水平CD8+及CD8+/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和OS预后较好(P<0.05)。高水平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OS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CD8+及CD8+/CD4+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和O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8+及CD8+/CD4+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20 g/d)1周,检测及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IL-2R、NK、C3、C4、CH50、IgG、IgA、IgM等指标)。结果结直肠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天、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精氨酸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supplemented with L-arginine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orty randomly chose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ho received either standard PN or PN supplemented with 20 g/d L-arginine for 7 d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rs. Tests of the immune function (CD3(+), CD4(+), CD8(+), CD4(+)/CD8(+), interleukin-2R, natural killer cells, C3, C4, CH50, IgA, IgM, IgG)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Data analysis with ANOVA demonstrated 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condition was improved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d CD4(+),CD4(+)/CD8(+),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interleukin-2R levels) in L-arginine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days 4 and 7 (P<0.05). CONCLUSION: Arginine ca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and enhance PN eff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 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3,NLRC3)与III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及肿瘤免疫相关指标 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年至2013年122例经手术根治切除的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资 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NLRC3与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并检测其微卫星稳定性。采用χ2检验分析NLRC3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 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在III期结直肠癌中,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 分期(χ2=27.79,P<0.01)、NLR值(χ2=6.35,P<0.05)、淋巴结转移分期(χ2=10.12,P<0.01)以及微卫星稳定性(χ2=6.05, P<0.05)与NLRC3的表达有关。NLRC3(OR=0.066,95% CI:0.020~0.218)、血管癌栓(OR=3.119,95% CI:1.547~6.286) 及NLR(OR=5.103,95% CI:2.465~10.56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影响(均P<0.05);另 外,NLRC3(OR=0.144,95% CI:0.055-0.377)、血管癌栓(OR=3.589,95% CI:1.859~6.932)及NLR(OR=2.939,95% CI: 1.509~5.72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同样有影响(均P<0.05)。结论:NLRC3,血管癌栓 和NLR是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C3通过抑制系统性炎症、促进局部抗肿瘤免疫而使III期结直肠癌患者 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 L- OHP)、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并与一线方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Capecitabine+L- OHP+Thalidomide组(联合组)26例与奥沙利铂(L - 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 Fu)组(化疗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46例病例中联合用药组2例因药物不良反应未服完1个疗程即中断治疗,44例可评价病例中,联合用药组有效率45.83%(11/24),化疗组有效率40.0%(8/20),联合用药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9.2%(19/24),化疗组为55.0%(1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79.2%,化疗组KPS改善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炎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毒副反应均相似.结论:与经典化疗方案相比,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提高了疾病的控制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轻的毒副反应,疗效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金属硫蛋白(MT)在大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T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大肠癌新鲜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MT在大肠癌及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对53例存档大肠癌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果按不同大肠癌肿块大小、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6-48个月,分析MT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生存、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MT在大肠癌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MT阳性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较阴性表达者低(62.5%比87.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37例完成术后辅助化疗者分为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两组比较,两组无病生存率(52.9%比64.7%)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6.9%比91.3%)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大肠癌MT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对不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正常对照者和54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结果:①大肠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CD8+细胞水平显著上升,CD4+/C D8+严重倒置,NK细胞水平升高,CD1 9+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但大肠癌术前和术后比较,除CD19+细胞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除CD19+细胞水平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和无转移的比较,NK细胞和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CD19+细胞水平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可能有关,NK细胞和CD19+细胞水平与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6基因甲基化改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分析CD146基因甲基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含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结果 与结直肠癌组相比,对照组和腺瘤组CD14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基因甲基化与CEA含量之间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CD146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D146基因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CD146基因甲基化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患者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和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 NACT)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由阴转阳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分泌治疗组42例及传统治疗组36例。内分泌治疗组在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传统治疗组术后不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效果并对两组的3年、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内分泌治疗组复发转移16例(38.1%),各种原因死亡11例(26.2%);传统治疗组复发转移22例(61.1%),各种原因死亡18例(50.0%),内分泌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内分泌治疗组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8%(31/42)、61.9%(26/42),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42)、73.8%(31/42);传统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18/36)、38.9%(14/36),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2/36)、50.0%(18/36)。内分泌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 P均<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