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 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 ①晕厥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 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 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下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VVS基础状态下血清电解质(钠、钾、氯、钙、磷、镁)的浓度.结果 VVS基础状态下晕厥组较对照组血清钾降低、血清钙增加(P<0.05),血清钠降低不明显(P>0.05).血清电解质浓度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结果及晕厥频次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可能参与VVS发病,临床诊治VVS时应重视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因与先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无进行比较。结果74.55%和96.36%的VVS儿童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诱固有长久站立(43.64%)、体位改变(20.00%)等;常见先兆症状为头晕(78.18%)、乏力(29.09%)、面色苍白(27.27%)、大汗(27.27%)、心慌(25.45%)、黑朦(23.64%)、胸闷(21.82%)、头痛(21.82%)等。晕厥诱因和先兆的有无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倾斜试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儿童VVS诱固和先兆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 ,约占不明原因晕厥的70 % [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与周围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是国内外医务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不断有治疗VVS的经验报道而逐渐得到重视 ,对此作者在治疗方法上作一综述 ,为临床选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防治依据。治疗VVS首先应在生活上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提醒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过热的环境、脱水、劳累后突然直立等) ,避免或停止使用可引起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ws)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2007-06~2007-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SP)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诊断为VVS,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平均(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HUTT阴性组(n=41)和HuTr阳性组(n=43),再将HUTT阳性组儿童依临床症状分为头晕组与晕厥组.所有受试儿童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HUTT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生活没意思"HUTT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②"盼望美好事物"、"肚子痛"及"感到烦恼"得分HUTT阳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或P<0.01),"吃东西香"得分HUTT阳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③"盼望美好事物"、"睡得很香"、"对自己有信心"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HUTT阴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或P<0.01),"总是想哭"、"生活没意思"、"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HUTT阴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④HUTT阳性儿童"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头晕组高于晕厥组(P<0.05).结论 ①儿童VVS抑郁发生率高.②VVS儿童较健康儿童食欲减少,躯体化症状、烦恼、抑郁情绪及信心丧失增多.③HUTT阳性儿童中,头晕组较晕厥组对生活更为乐观和积极.以上提示心理因素如抑郁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厥 (syncope)是指一过性的、常能自行恢复的意识丧失。晕厥时常伴有位置觉的丧失。引起晕厥的病因很多 ,在不明原因的晕厥中 ,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VVS)。近年来 ,不少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对VVS的治疗方案 ,多属于经验性治疗。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综述。1 VV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VVS是指自主神经对心血管调节异常引起的突然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和 (或 )心动过缓 ,从而导致意识丧失。过去亦称为神经心源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或血管减压性晕厥。发作诱因有 :疲劳、长时间站立、…  相似文献   

7.
血管迷走性晕厥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 ,女19例。年龄5~13岁 ,平均10.4岁。均因晕厥就诊。发生过1次晕厥5例 ,2次以上25例 ,均在直立或坐位时发生 ,平卧后几秒或几分钟意识即完全恢复。1.2方法全部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无异常 ,心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及器质性心脏疾病。基础倾斜试验方法 :采用北京DT-I型自动倾斜床 ,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实验前12小时禁食 ;病人仰卧5分钟 ,记录血压、心率、Ⅱ导联心电图 ,然后倾斜60…  相似文献   

8.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不明原因晕厥中的70%,倾斜试验(TTT)是诊断VVS的主要方法之一。VVS以年轻人多见,但在儿童中也并不少见。本文总结了对43例患儿成功实施倾斜试验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许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4):2113-2115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VVS患儿88例,根据患儿晕厥首次发作至直立倾斜试验前5年内发作次数,分为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低频次组、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高频次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8例VVS患...  相似文献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诊断的影响。方法2001-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进行HUTT检查226例次,年龄4~18岁,平均(12.12±3.17)岁,男93例,女133例。倾斜角度在2001-01~2005-05采用70°[n=182,平均(12.19±3.20)岁],在2005-06~2005-12采用60°[n=44,平均(11.82±3.0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偶发晕厥(n=66,晕厥发作仅1次)与反复晕厥(n=160,晕厥发作≥1次)。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及试验方式对UPS儿童血流动力学无影响(P>0.05),UPS儿童诊断阳性率及反应类型分布与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试验方式及晕厥频次亦无明显关系(P>0.05)。儿童倾斜70°体位感到欠舒适,倾斜60°体位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倾斜70°和60°对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及阳性率无影响,倾斜60°体位较70°感到舒适。推荐临床上在进行儿童HUTT时选择倾斜6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阻力及倾斜训练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给予行抗阻力以及倾斜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主、客观疗效以及再晕厥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主、客观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再晕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抗阻力及倾斜训练,可降低再晕厥率,主、客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与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耿霞 《护理学报》2004,11(9):36-38
总结8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作直立倾斜试验前后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以减少意外伤害及再次发作的次数。护理要点:(1)试验前作好准备工作,包括环境、药物、监护仪器、患者的心理准备;(2)试验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出现阳性反应及时处理,鉴别药物反应及阳性反应;(3)试验结束后,指导阳性患者服药或倾斜台治疗。经过有效的护理,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比较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厥组患者在BHUT、SNHUT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结果反应类型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阳性率:HUTT时头晕组31.43%(11/35),晕厥组42.90%(130/303)。其中BHUT时头晕组28.57%(8/28),晕厥组33.82%(70/207);SNHUT时头晕组42.86%(3/7),晕厥组62.50%(60/96)。阳性率在头晕组和晕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NHUT阳性率较BHUT均明显提高(P<0.05)。③出现阳性结果时间:BHUT时头晕组(29.13±11.01 min)仅比晕厥组(23.52±12.80 min)稍长,SNHUT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是头晕组(6.00±3.61 min)比晕厥组(4.98±3.51 min)稍长(P均>0.05)。结论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