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文献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先导,本草文献研究是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地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中药品种混乱、同名异物、真伪互用等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用药规范和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草文献研究实乃当务之争。综合性本草的研究当以《证类本草》为起点,专题性本草可分食疗、炮制、民间药物、中药药性、中药药理、临床应用等类加以研究。在本草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由于党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中药学有了迅速发展,除了中医各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各中药院校、专业的不断建立以外,兹就以下几方面加以概述。1 本草文献整理本草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本草书目整理方面,197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修订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了749部建国前编著的本草,比1961年收录的544部增加了205部,为研究本草版本、考证本草药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对历代本草书籍进行了重印,其中5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19种,6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3种,7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4种,80年代已重印和计划重印出版的本草书籍有142种。对本草古籍的辑佚、校点和注释方面尚志钧做了大量工作,重辑了《唐新修本草》和  相似文献   

3.
赵燕  赵艳 《中医学报》2022,37(1):209-215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历代众多医药文献中,本草文献著作占很大比例,在各历史时期均有较高学术和文献价值的本草著作问世。从三国时期至宋代代表性的本草文献有《吴普本草》《本草经集经》《本草图注》等,明清至民国出现了大量的实用本草和包含现代医学内涵的新本草,当代更是产生了代表国家级研究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本草著作《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可见江苏省医家在本草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我国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本草图经》乃集诸家之精华,探赜索隐、考证详明,树研究之楷风,辟编修本草之先河,为祖国本草学积累了大量珍贵文献,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6.
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总结整理历代本草文献有关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的记载,全面综述与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相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中国药典》修订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标准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为开展骨碎补中医外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沟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中药学在中医专业和中药专业中有着特殊的学科地位: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麦冬的名称、品种、产地、药用等方面进行考证。麦冬的原植物正品是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其本草正名为麦门冬(麦冬),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一直沿用至今。其产地现已广泛分布于近20个省份。麦门冬以干燥的块根入药,有文献可考的药用历史达2000多年,彰显出祖国灿烂的药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沟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有关藏药余甘子的历代本草典籍、医史文献及现代研究文献,主要从藏药余甘子的本草考证、历代医籍论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品等5个方面对藏药余甘子的研究概况进行概述,为藏药余甘子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本草·苗药卷》经编委会和全体编纂人员3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12月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感觉这是《中华本草》这一历史性的祖国传统医药学文献整理宏大工程的新成果,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开始编纂以来,继《中华本草·藏药卷》、《中   相似文献   

12.
麻黄研究现状概述(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是常用中药,不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更是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近年来,针对麻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和生态方面。故对麻黄的本草文献、植物学、生态学、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麻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证山海螺文献记载,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考证历代本草学对山海螺的记述,汇总其功效报道。结果 :山海螺别名有:羊乳(根)、四叶参、奶党、奶树、白河车等,古代本草著作中作为"羊乳"的一种,山海螺为肺经药,兼入肝、脾经,是治疗气虚伴有阴津亏乏、痰结肿疡的良药,有扶正之功,无恋邪之弊,补中可清,清中有宣,润而不腻。结论 :中医临床应用山海螺有悠久历史,其功效不断被发掘和完善,特别是治疗肿瘤疾患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有关藏药余甘子的历代本草典籍、医史文献及现代研究文献,主要从藏药余甘子的本草考证、历代医籍论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品等5个方面对藏药余甘子的研究概况进行概述,为藏药余甘子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证山海螺文献记载,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考证历代本草学对山海螺的记述,汇总其功效报道。结果:山海螺别名有:羊乳(根)、四叶参、奶党、奶树、白河车等,古代本草著作中作为"羊乳"的一种,山海螺为肺经药,兼入肝、脾经,是治疗气虚伴有阴津亏乏、痰结肿疡的良药,有扶正之功,无恋邪之弊,补中可清,清中有宣,润而不腻。结论:中医临床应用山海螺有悠久历史,其功效不断被发掘和完善,特别是治疗肿瘤疾患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色。[方法]以文献研究、人文古迹及遗址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历史人物,总结归纳学术思想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至8000年前,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派中医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七十余部,代表人物有桐君、范蠡、魏伯阳、陈藏器、陈师文、卢复、张志聪、吴仪洛、赵学敏等。学术思想特色为注重创新、经世致用、尊经重典、药用鲜清。[结论]浙江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古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习,所以历代浙江地区本草名人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并逐惭形成具有创新致用尊经药鲜等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肺络的描述和记载。该文基于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从肺损络伤的角度,并通过现代文献研究阐述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强调中医药在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为现代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麻黄是常用中药,不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更是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近年来,针对麻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和生态方面.故对麻黄的本草文献、植物学、生态学、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麻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古今牛乳功效的差异,探索牛乳的古代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挖掘牛乳古存今失的功效,为探索牛乳新的潜在功效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法与统计学方法,对29本中医本草古籍和204首中医方书中含有牛乳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牛乳古今功效的异同。结果:在古代本草古籍和方剂的统计结果中,牛乳主要应用于虚劳、消渴、气血两虚、咳嗽等内科疾病的治疗;在现代研究中,牛乳具备肠道调节、降血糖血压、抗菌抗炎、抗氧化及促进肌肉骨骼生长等生理功能。古今对比结果发现,牛乳的古今功效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现代对牛乳研究的结果印证着古代中医对牛乳的应用,古代中医文献对牛乳药性与应用的记载对现代医学的研究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义训是训诂的主要方法之一,整理研究《本草述》而成的《本草述校注》,大量使用了义训的方法。本文以实例为证,从词语的注释、医学术语的注释、书证三个方面,意阐释《本草述校注》的条例和义训在研读中医经籍中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