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100例四肢骨干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切开复位组和中医整骨组。其中切开复位组患儿行切开复位治疗,中医整骨组患儿行中医整骨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对位优良率、腕关节优良率、前臂旋转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中医整骨组对位优良率、腕关节优良率、前臂旋转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整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切开复位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折对位良好,改善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37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采取中医整骨法治疗,观察患者前臂旋转功能、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5±11.5天;临床优15例,良14例,中8例,差0例,优良率78.4%。结论: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肢洗方联合补骨胶囊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术后20 d,对照组予骨肽片口服和热敷治疗,治疗组予上肢洗方熏洗治疗和补骨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疼痛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范围以及前臂的旋前、旋后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洗方联合补骨胶囊能促进桡骨远端骨折部位术后的恢复,缓解疼痛,对腕关节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施术前规划中的价值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蒙医传统整骨疗法观察组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LC P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在复位前及复位后2个时间点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高度,按照Bunger等提出的骨折复位后解剖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比较;并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系统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初步实现了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术前施术设计、施术模拟及三维数据测量。治疗后,两组解剖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总优良率为85.71%,观察组总优良率为7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为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术前设计、复位模拟、固定物选择、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费用低廉、患者痛苦较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光明  孙飞 《中医药导报》2008,14(11):50-51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通过X线片的分析为非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对12周后前臂功能进行比较,分别测量1、3、6周时正位片尺桡骨夹角及6周时前臂旋转度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不同时段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组X线正位片尺桡骨夹角有显著差异(P<0.01);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与X线正位片尺桡骨夹角无明显相关性(|r|<0.2,|r|<0.4).结论:二夹板固定治疗前臂稳定型双骨折疗效满意,X线正位片尺桡骨夹角偏移对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海洲  冯恩辉  陈平 《新中医》2015,47(1):116-11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对位的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比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间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试验组桡骨高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相当(P>0.05)。治疗后3月,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试验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在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康复期采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均有恢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个月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康复期配合中药熏洗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在熏洗的前后进行有效护理,则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功能锻炼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1)患者待手术成功后进行常规术后处理并指导腕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2周加用中药熏蒸、中医手法进行恢复治疗,评价2组患者术后1周、2周、4周、12周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4周、12周的腕关节活动度(包括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桡偏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和旋后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平均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功能锻炼有利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软组织、骨折愈合尤其是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功能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骨紫金丹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颈腕吊带悬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骨紫金丹治疗。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分级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正骨紫金丹能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中立位外固定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中立位、旋前位、旋后位外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及前臂旋转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中立位外固定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满意,安全可靠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不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掌屈和背伸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留旋前方肌对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无影响,但对术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12):1730-173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术联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治疗组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治疗6~8周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功能评价采用Diens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治疗组(P0.05)。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治疗组优25例,良7例,可3例,差0例。对照组优15例,良12例,可4例,差4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秀率71.43%,对照组优秀率42.86%,组间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畸形,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结论:外固定支架术结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有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价值评估。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观察组为伴尺骨茎突骨折,两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5.3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Gartlant-Werley评分、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握力、尺偏、桡偏、掌屈、背伸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他治疗方式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原因,并分析其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分别采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小夹板或石膏组,n=28)、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n=10)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n=30),比较三组畸形愈合发生率及畸形愈合和良好愈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夹板或石膏组畸形愈合发生率为32.1%,且桡腕关节面移位、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桡骨高度与小夹板或石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与外固定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愈合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28.6%,明显低于良好愈合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原因多为关节面不平整、桡骨远端短缩、尺偏角与掌倾角丢失等,临床需采取合理固定方式,以将腕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李亦明 《新中医》2016,48(7):97-99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及每2周均予X线检查确认恢复情况;并记录2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58%,对照组为78.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恢复优率观察组为43.75%,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42%,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临床对位良好,临床症状恢复迅速,并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活动,减少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握力评分、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手部外观评分、功能满意度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加强对骨折的固定,加速骨折愈合,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小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内固定对前臂骨折愈合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鲜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中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及术后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对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36例新鲜尺桡骨骨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者66例(A组),尺骨采用克氏针固定、桡骨采用钢板内固定者70例(B组).结果显示尺骨骨折临床愈合率A组比B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臂功能恢复A组比B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愈合与内固定物关系:6孔钢板内固定组与4、8孔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等相比骨折愈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尺桡骨骨折均采用钢板内固定较尺骨克氏针、桡骨钢板内固定疗效好,而采用6孔钢板固定桡骨相对骨折愈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及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尺桡骨远端闭合性双骨折42例,均采用手法整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前臂的旋转及腕屈伸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4~6周。患者前臂及腕关节功能与健侧相同,未出现不愈合、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骨科手法整复联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均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尺骨茎突骨折Ⅰ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骨茎突骨折Ⅱ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Ⅱ型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