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都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研究证实,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激动心脏上的阿片受体对缺血后的心脏产生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的影响,探讨两种麻醉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给予瑞芬太尼治疗)与对照组20例(给予芬太尼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以及语言应答时间都比对照组早(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相比于术前均下降(P<0.05)。结论:不管是瑞芬太尼还是芬太尼均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暂时性认知功能障碍,不过瑞芬太尼相对来说恢复更迅速,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阻碍没有芬太尼大。  相似文献   

4.
吴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76-3177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Ⅰ级~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127):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与R组的生命体征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5.
李屹壁 《当代医学》2013,(18):142-14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手术麻醉的10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3例,其中一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称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后HR为(73.4±8.6)次/min、SBP为(109.4±16.7)mmHg以及DBP为(67.4±7.9)mmHg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为(9.4±2.9)min、苏醒时间为(14.3±3.7)min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6±5.7)min均少于对照组(12.6±4.6)min、(21.2±5.1)min以及(25.4±9.6)min,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效果更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LPS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正常自愿者外周血,每例血样分成14组。Ⅰ组,空白对照;Ⅱ组,脂多糖(LPS)100 mg/L;R1、R3、R5组分别加入瑞芬太尼1,10,100 mg/L;R2、R4、R6组分别加入瑞芬太尼1,10,100 mg/L和LPS100 mg/L;F1、F3、F5组分别加入芬太尼2,20,200 mg/L;F2、F4、F6组分别加入芬太尼2,20,200 mg/L和LPS100 mg/L。用ELISA检测处理后血样上清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Ⅰ组比较,所有加入LPS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均增加(P<0.01),所有未加入LPS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Ⅱ组比较,加入LPS和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均降低(P<0.05);与R2组比较,R4、R6组降低(P<0.05);与R4组比较,R6组降低(P<0.05);与F2组比较,F4、F6组降低(P<0.05);与F4组比较,F6组降低(P<0.05)。结论:①LPS可以促进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和含量的增加;②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可抑制LPS诱导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的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③瑞芬太尼、芬太尼对正常人离体外周血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n=30),对照组常规治疗,芬太尼组加注芬太尼1μg/kg、瑞芬太尼组加注瑞芬太尼1pg/kg,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并分时段(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3分钟、5分钟)即时记录下来,记录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辅助通气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MECT治疗中心血管反应的比较各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刺激时、刺激后3rain、刺激后5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P<0.05),血氧饱和度在治疗中组间、组内变化无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问、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三组疗中、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抑制MECT的心血管反应,安全应用于MECT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信春  周敏  段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02-103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中加入芬太尼在术中的麻醉效果、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中小手术患者(手术时间≤2h),ASA 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术前用药和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 相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诱导后用微量泵连续输入瑞芬太尼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术毕停药.结果 术中观察组比对照组麻醉更平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术毕观察组患者烦躁、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适量辅用芬太尼能够增加麻醉平稳性和防止手术停止麻醉后因超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1].为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的效果,以选择诱导平稳、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麻醉药物,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MVR患者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丙酚组(P组)。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R组夹闭主动脉前,以4μg/(kg·min)的速率输注瑞芬太尼5min,间隔5min后重复输注共3次,夹闭主动脉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于切皮前即刻、CPB前即刻、CPB后即刻、回ICU后即刻、6、12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麻醉诱导前,回ICU后即刻、6、12、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MAP、CVP、HR和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皮前即刻和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I升高(P〈0.05)。与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TnI浓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两组心肌梗死、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cTnI浓度〉2μg/mL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CPB下MVR患者围术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溶海  方长庚  梁建光 《吉林医学》2014,(24):5317-531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清H-FABP的影响。方法: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心血管指南抗心力衰竭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后6个月行6 min分钟步行试验,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FABP。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改善程度(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血清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降低其血清H-FAB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过程中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Ⅲ级,预计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分别在30、60min以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P组在中心静脉置管后以5mg/(kg·h)的速度输注异丙酚,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CPB停机后90min(T3)采集两组上腔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和IL—10含量。结果两组IL-6含量在T2、T3均较T1升高(P〈0.05),并于T3达峰值,C组T3高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与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在T2均较T1呈下降趋势,但仅C组T2与T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均较T1、T2升高,两组T3与.T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含量,在T1、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P组IL-6高于C组,IL-10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异丙酚可以抑制IL-6的释放.促进IL-10的分泌.有效地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准备过程中就开始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其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40例非糖尿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2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强化组,n=20)。强化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常规组患者术前、后没有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T1)、CPB开始后(T2)及CPB结束即刻(T3)、6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胰岛素、白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胰岛素水平在CPB开始后上升,于CPB结束时达高峰,随后下降;强化组胰岛素水平从CPB后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两组TNF-α和IL-1β、IL-6水平在CPB开始后上升,CPB后6 h达高峰,随后下降;强化组TNF-α和IL-1β、IL-6水平从CPB后开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两组IL-10水平在CPB结束时上升,于CPB 12 h达高峰,CPB开始后对照组IL-10水平始终低于强化组(P〈0.05或P〈0.01)。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明显缩短了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P〈0.05),两组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减弱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TNF-α和IL-1β、IL-6的表达,起到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周辉  李静 《吉林医学》2010,31(22):3634-3636
目的:研究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R、F两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维持分别用1~2μg/(kg·min)瑞芬太尼(R组)或2~3μg/(kg·h)芬太尼(F组),麻醉深度维持血压(Bp)在基础值的±10%,记录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1d、术后2h、4h、6h、24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R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F组(P<0.05);术后2h两组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R组患者术后4hMMSE评分基本恢复正常,而F组直到术后6h才有20%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4hR组所有患者MMSE评分均已达术前水平,而F组则是85%患者MMSE评分恢复达术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瑞芬太尼较芬太尼恢复更快,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阻碍的作用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接受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后,肾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CPB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EPC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CSF,600μg/d,术前共7d)和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每组20例。患者入院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采集外周血,测定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e C,Cys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检测2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GFR水平低于术前,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GFR、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GFR水平均达到最低谷,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EPCs数量、SDF-1水平均持续增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CR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B患者术后肾功能在第3天明显降低,第7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G-CSF可增高SDF-1的水平,有效动员CPB瓣膜置换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对术后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该科行瓣膜置换手术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其变化。并根据术后连续3d的GFR值分为〉80ml/min组和≤50ml/min组,比较和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心功能分级和肾功能状况、CPB时间和围手术期低血压时间等因素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①术后3dGFR均比术前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dGFR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50ml/min组的上述指标与〉80ml/mi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①CPB换瓣术后3d内肾功能指标明显降低,第7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②高龄、术前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损害、CPB时间长和围手术期低血压时间长是术后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芬太尼对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 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 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 C组(芬太尼总量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 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T1)比较,3组TNF-α,IL-6,IL-10,MDA在体外循环后明显升高(P<0.01),B,C组TNF-α, IL-6,MDA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IL-10在T4,T5时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滞留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CPB可促发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较大剂量芬太尼可抑制心脏手术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达一定剂量后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依赖性,且延长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3?min(T2)、5?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T0时三组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R组下降幅度高于F、S组。F组:T1时的MAP、HR明显高于T时,亦高于相同时点的R、S组(P<0.01),于T2、T3时刻恢复至基础水平。R组:T1时的MAP、HR与T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T1 到T3 MAP、HR呈持续下降趋势,至T2、T3时已明显低于T时,有2例HR达55次/分。S组MAP、HR在T、T1、T2、T3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E浓度除F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其余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