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学炎症活动程度分级(G)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生化指标(AST、ALT)明显异常的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炎症程度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所观察60例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时,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G),但所检测的AST、ALT并不随着炎症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能提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但肝组织炎症程度与ALT和AST的异常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脂肪肝患者50例(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结果:观察组TG、TC、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脂的异常在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指标变化,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饮食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100例轻或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饮食控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均每6个月复查1次,随访24个月,记录相应肝功能、血脂等生化及肝脏彩色超声的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生化及影像学变化,对饮食控制脂肪肝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实验组饮食控制后各生化指标降低(P <0.05),有统计学意义;饮食控制后各生化指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饮食控制后实验组脂肪肝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1)。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可改善肝功能及血脂,降低脂肪肝发病率,提高脂肪肝逆转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特点,规范肝功能异常的管理.方法 以科室收治的长期住院(≥5年)精神病患者110例为观察组,以体检科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后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0%,对照组为18.8%(P>0.05).观察组2型糖尿病、高脂血脂、肝脏生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33.6%、75.5%、35.5%,对照组为17.0%、33.0%、17.0%(P<0.005).观察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1.8%.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为轻度.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我们推荐在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行基线肝脏生化检测,随后定期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尤其有肝损害危险因素的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间接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测定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同时期的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值、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中内毒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TNFα及 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手术后内毒素水平较正常高 ,但无显著性意义 ,TNF及 MDA在一段时间维持一个高水平 ,而且 TNF及 MDA值越高 ,肝功能异常越明显 ,两者有相关性。结论 :血中 TNFα及 MDA含量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变化的参数指标 ,为判定肝脏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5’-核苷酸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对照组64例健康者,胆结石和胆囊炎组40例及肝转移癌和肝硬组40例患者血清中5’-NT、ALT、A ST、GGT、AFU、PA等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5’-NT活性正常,ALT、A ST、GGT、AFU、PA亦正常;而胆结石和胆囊炎组、肝转移癌和肝硬化组患者的5’-NT活性水平明显升高。异常率分别为90.5%,92.7%(P<0.05)。同时,5’-NT的变化与ALT、A ST、GGT、AFU、PA的变化相平行,以不同方面反映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病变率。结论5’-NT是诊断肝脏疾病的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结合肝功能其它项目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对照组64例健康者,胆结石和胆囊炎组40例及肝转移癌和肝硬组40例患者血清中5'-NT、ALT、AST、GGT、AFU、PA等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5'-NT活性正常,ALT、AST、GGT、AFU、PA亦正常;而胆结石和胆囊炎组、肝转移癌和肝硬化组患者的5'-NT活性水平明显升高.异常率分别为90.5%,92.7%(P<0.05).同时,5'-NT的变化与ALT、AST、GGT、AFU、PA的变化相平行,以不同方面反映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病变率.结论 5'-NT是诊断肝脏疾病的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结合肝功能其它项目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9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0例,记录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病时的临床症状、采用实验室检查患者身体指标、免疫功能、肝脏病理变化等。结果90例患者中有67例均为女性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黄疸、浑身乏力、皮肤瘙痒、肝脏脾脏肿大、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且肝脏小胆管处病理变化极其显著,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曼蕾  许飞  唐长玖 《江西医药》2014,(11):1255-1257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碱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ALT、AST、GG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脏超声分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有较好疗效,能够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酒精性肝炎有效的口服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血清酶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酶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42例脂肪肝患者及4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血糖及血清酶等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指标TG、TC、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PG及血清酶指标ALT、AST、ALP、γ-G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血清脂肪代谢紊乱,而且存在血糖的异常、肝细胞的损伤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SARS患者恢复期抗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监测SARS患者恢复期抗SARS病毒IgG和IgM抗体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ARS患者发病后5,10,14个月末血清IgG、IgM抗体水平,并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感染SARS后抗体的持续维持水平及效能。结果:IgG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程度不一致。随访中3个时期患者恢复期IgG抗体整体水平下降,部分患者IgG抗体阴转,随访后期少数患者IgM抗体水平仍为阳性。结论:SARS患者的血清学IgG抗体检测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SARS病毒抗体变化规律与一般传染病抗体产生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2.
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灏东  任孟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21-1922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试验组46例,服用水林佳105mg,3次/日;对照组44例,口服硫普罗宁100 mg,3次/日,观察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转氨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肝纤维谱及超声影像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ALT、AST、TC、TG及HA、LN、PC-Ⅲ均明显下降,肝脏影像学也有明显改善。对照组虽ALT、AST有所下降,但HA、LN、PC-Ⅲ和肝脏影像学无明显改善。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林佳具有保肝、降血脂、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建中 《中国药房》2005,16(15):1168-1170
目的:观察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自拟慢肝汤治疗6mo,同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mo;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维生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6mo。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10例,HBeAg阴转9例,ALT复常/HBV-DNA和HBeAg阴转9例,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服用水林佳70mg,3次/d;对照组41例,口服肝泰乐0.1g,3次/d,观察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转氮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肝纤维化三项及超声影像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ALT、AST、TC、TG及HA、LN、PC-Ⅲ均明显下降,肝脏影像学也有明显改善。对照组虽ALT、AST有所下降,但HA、LN,PC-Ⅲ和肝脏影像学无明显改善。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林佳具有保肝、降血脂、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对糖尿病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中医药为主治疗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患者康复出院1年后肺部及髋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该院治愈出院1年后的33例非典患者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双髋关节X线及双髋关节MRI扫描等检查。结果 33例非典随访者中胸部CT扫描有21例无异常、12例异常:髋关节X线检查发现30例无异常、3例异常(1例陈旧性骨折、2例股髌内骨岛形成或股颈干软组织钙化);双髋关节MRI检查提示26例无异常,7例异常,其中有1例提示左侧股骨头前基底部小面积水肿信号,不排除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年半后再次MR检查水肿明显减轻,此患者有SLE病史半年余,长期服用大量激素,需进一步随访。结论 中医药为主治疗的非典患者康复出院1年后,髋关节影像学随访观察未见与SARS疾病或激素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肺部影像学随访观察大多数无异常,少部分异常表现多与有基础病史、年龄等有关,也不排除非典本身疾病后所残留的部分钎维化。  相似文献   

16.
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虹  赵旺胜  杨正安 《江苏医药》2000,26(9):672-674
目的 临床常见肺结核伴有肝功能异常而导致治疗困难 ,为此探索选用肝毒性最小的化疗方案。方法 采用 2 [左旋氧氟沙星 (LOFX)·帕星肼 (PSNZ)·乙胺丁醇 (E)·链霉素 (S)或阿米卡星 (AMK) ]/12~ 16 [LOFX·PSNZ·E]方案治疗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菌阳肺结核 2 0例 ,自身对照 ,动态观察痰菌、X线胸片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2 0例皆较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疗程 ,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 ,痰菌涂片均在 2个月内阴转 ,原来X线胸片所见显著好转 (12 /2 0 ) ,无恶化者 ,仅 1例残留空洞 ,痰菌培养仍阳性 ,该菌株对异烟肼 (H)、利福平 (R)、PSNZ皆耐药。结论  (1)对处于乙型肝炎活动期或有乙型肝炎病史者选用抗结核药需要慎重。 (2 )以LOFX·PSNZ为主的治疗方案基本适用于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与血脂学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T2DM患者,均口服格列齐特共计57d,药物剂量逐渐增大至血糖达标或格列齐特达240mg/d,所有观察对象的最大用药量(DI)经体质量校正后排序,以50百分位数分为小剂量A组、大剂量B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血脂情况。结果:(1)2组除体质量指数(BMI)外,其余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除TC外,DI、TG、HDL-C、LDL-C、TG/HDL-C及AI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DI与动脉硬化指数(AIP)、TG/HDL呈正相关(P〈0.01);DI与BMI呈负相关(P〈0.01)。(4)DI(Y)与血脂指标及其他各因素(X)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IP(X1)、体质量(X2)、胆固醇(X3)、TG/HDL-C(X4)。回归方程:Y=6.011X1-0.0346X2-0.0217X3-0.66X4+4.022。结论:血脂异常与T2DM患者格列齐特用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T2DM患者磺脲口服降糖药剂量大小与脂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IL-6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地塞米松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地塞米松治疗组(n=60),以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术后第1、3、7、10、14天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清IL-6、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CSS评分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含量最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10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地塞米松治疗组各期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IL-6含量与单核细胞密切相关。结论血清IL-6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性病理生理过程,地塞米松可使血中IL-6含量降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炎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将7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多种维生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5g,一日一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及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纤维化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炎患者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和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及与血脂的关系,分析冠心病GG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2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GGT测定值分为4级,逐级分析GGT与血脂的关系。结果726例冠心病患者中,GGT升高者143例,异常率19.67%。男性患者GGT异常率为19.57%,女性患者异常率为19.87%,男女患者间GGT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随着GGT活性升高而增高且血清GGT的不同级组间与TC、TG、LDL-C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P<0.05;F=5.32,P<0.01;F=3.02,P<0.05);而女性冠心病患者GGT不同分级组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升高,且男性患者GGT与TC、TG、LDL-C水平相关,而提示血清GGT升高有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