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课程思政育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春季学期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的2020级三年制护理专业的3个班级为试验组,3个班级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取以雨课堂和学堂云在线课程为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课程思政恰当地融入;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并在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该课程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对同一任课教师的评教分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分数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同一授课教师的评教分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分数、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有93.9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提升了自身心理素质,有95.05%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有90.11%的学生对融入的思政内容有认同感。结论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育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品质。在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既能满足培养卓越基层全科医生的教学需求,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和理念于全科医学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基层全科医生。1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课程思政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医德高尚、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高级护理实践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兼具人文性与专业性,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适应和胜任复杂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立起更加通畅的思政获得渠道,内化学生思政水准,结合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本文分析了高级护理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障碍,阐述了我院高级护理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立德育人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在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思政德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该文分析了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障碍所在,阐述了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 对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设计,主要步骤包括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设计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环节。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级共162名大学一年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后,邀请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让其最为受益或最受触动的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教学对其的影响情况等作出选择或评价。结果 162名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得分为(92.46±7.90)分;全体学生对课程思政各特色教学环节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57.4%(93/162)的学生认为“师生研讨”是让其受益或受触动的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环节;分别有89.5%(145/162)、81.5%(132/162)、80.2%(130/162)的学生表示通过护理学导论的学习,护理专业价值观更加明晰、为护理事业奋斗的职业使命感得到激发、对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本课程第一章第一节获得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结论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获学生、同行肯定,有助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方法,并评价教学成效。方法 以大学四年级74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护理管理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主要环节:制订课程思政目标;从知识点、社会热点问题、价值观3个层面挖掘专业课程内生思政元素(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职业素养);构建思政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法、影视片段导入教学法、陶冶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进行“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在线上视频中融入思政内容,在线下采用“每课一案”的形式进行思政。通过问卷调查和适时教学反馈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能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与价值引领”。学生适时教学反馈的词云分析结果与相应教学内容的思政目标一致。结论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促进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提高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将137名护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0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67名护生采用针对护理专业改革的新型教学方法,即加强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其他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开展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等.课程结束后以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新型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89.55%的学生认为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结论]采用针对护理专业改革的新型教学方法进行生理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生作为护理的后备军,现存的专业认同一般、学习倦怠、评判性思维及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等问题将影响着未来护理服务质量水平。而积极主义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该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重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探索精神,协助培养学生自信与自主品质,主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生活、情感及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本文基于积极主义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来探讨《基础护理技术》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助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为护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瑞华  王斌全  赵红梅  杜娟 《护理研究》2006,20(15):1319-1322
对我国护理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专升本教学质量,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加速护理人才成长,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护理专业专升本课程的设置应以本科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为原则,优化课程,加强人文,体现社区,改革实践,以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临床护理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和护理教育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夏玉香  吕娇云  姜贺 《天津护理》2021,29(3):283-287
目的: 在《护理研究》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 以2016级12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后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研究》课程思政学习效果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授课效果最佳的3个思政元素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科研诚信和医学伦理问题;94.3%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树立了良好的科研诚信意识,90.9%的学生则认为通过学习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等方面筛选确定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结合案例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结论: 《护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科研诚信意识、重视医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但需进一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德能力与意识,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优化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思政元素融入相应的授课章节,并结合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恰如其分地浸入专业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使命和责任,专业课教师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助力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形成。该文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基础生命支持”一节为例,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实际需要,明晰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思政主题为引领,结合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合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探索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通过教学实施,全体学生的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96.55%的学生对教学设计非常满意。通过课前课后的多手段、多频次巩固和课中的参与式学习,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所学知识的留存率。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例,挖掘、凝练与其相关的德育元素,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通过讲授、讨论、观看视频、小组汇报、开展第二课堂等方式,构建起全方位育人模式。实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培养有理想、有情怀和有担当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发放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情况调查表,了解护生带教需求,改进带教方法。方法:对220名护生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其对带教老师各方面需求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带教老师工作3~10年者占78.63%,工作10年以上的占21.36%;希望带教老师耐心讲解专科知识者占95.45%;对科室培训工作满意者占80.00%;对带教效果满意者占88.64%。在带教内容安排的需求中依次排在前三位的是专科技术操作、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结论:神经外科应安排工作3年以上、有较强沟通、教学能力和责任心的护士带教。  相似文献   

14.
社区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护理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等相关内容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社区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急救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医学专业素质;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偏重于健康教育方面,护理人员偏重于慢性病护理和家庭护理,对社区居民与护理人员需求进行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护理人员对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的期望值远远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社区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素质的培养应注意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应具有较强的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医疗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急救能力、康复护理指导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以注重实践、能力为首,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在注重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更要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此,本文通过凋整我院护理本科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的比例,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硬件等方法。为独立学院医学基础课程的开设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主”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方法 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3方面,采取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完善课程思政系统、构建“LOVE”和“HEART”2大思政模块、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在2019级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果 学生和督导评价中,教师德育能力均分超过上一年度,且获得了一些奖项;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好、线上学习积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平均分超过80分,思政素养得分超过90分者占比超过80%。结论 “三主”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可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投入、提升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评价,比较本科、大专护生对课程设置评价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校参加完实习的16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开设的满意度为63.25%;63.86%的护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联系较好;60.84%的护生认为应增加学时数;护生最喜欢以实验室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选择率为43.98%。本科、大专护生仅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条目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一致。结论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总体比较满意,但认为在学时数、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教育者适当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为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能力本位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自编问卷以方便抽样方法,对全国15所高校的84名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26名护理研究生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88.1%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96.2%的护理研究生导师认为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最应具备的能力是护理专科技能,84.5%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88.5%导师认为其次是沟通与协调能力;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在临床实践期间应具备的主要素质中选择专业素质、人文关怀、思想道德分别占比94.1%、90.5%、86.9%和100%、100%、100%;仅有26.2%的护理专业硕士希望将来从事临床高级护理实践工作;有9.5%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专职的临床指导医生。结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科技能和沟通与协调能力,具备条件的医院要配备专门的高水平临床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专科技能,做到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