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主要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与脑出血的发病与预后密切相关,具体包括脑出血的发生、出血部位、出血体积、出血后再发卒中、出血后功能结局、总体生存期等。现对脑小血管病对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及预后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增加了患者的病残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照料者的生活负担。但临床上医务工作者对于步态障碍的认识仍不足,因此,通过脑小血管病相关步态障碍特点与鉴别、脑血管病影像学表现与步态障碍的相关研究、评估方法、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其潜在风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提高脑小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小血管病(CSVD)指影像学表现不同,但有相似临床特征、病理过程,影响脑小穿支动脉、小动脉(直径40~200μm)、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一组病变,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和身体残疾。除高血压、年龄外,其与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由体内促氧化剂与抗氧化剂水平之间的不平衡造成,可破坏脂质、蛋白质及DNA,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简要论述近年国内外有关抗氧化剂与脑小血管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脑小血管病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步态情感障碍和痴呆的重要脑血管疾病,脑白质弥漫 性损伤是该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内容,本文对不同的脑小血管病白质 损伤动物模型制作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包括单一型动物模型如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脑淀粉样血 管病模型、Notch3 转基因小鼠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以 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型动物模型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动物模型等。  相似文献   

5.
赵弘轶  刘宇  黄勇华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86-1189
头晕是脑小血管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诉之一,但临床工作中对于明确其病因存在困 难和认识偏差。最新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头晕患者合并有脑小血管病,而且脑小血管病对于此类 头晕的临床特点、发生发展及转归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症 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最终从神经内科角度出发, 对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的诊治方法和流程提出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等。其病因机制多样,包括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等,这种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限制了临床研究及治疗的进展。目前为止,针对脑小血管病二级预防研究仅皮质下小卒中的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一项大型研究对小动脉病变相关卒中的二级预防进行了探索,其他研究多是亚组分析。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通常被认为是高血压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但也有报道提示也可能与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有关。鉴别CAA和高血压SVD主要依据幕上区域和脑干的出血影像学标志,特别是微出血。按照病理学确认的Boston标准,脑叶出血和局限于脑叶的多发脑微出血最有可能为CAA,局限于深部的出血或合并幕上脑叶和深部出血(混合-脑出血/微出血)者可能为高血压SVD。有报道显示,CAA患者小脑微出血的可能性显著高于混合和深部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8.
王全  朱以诚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26-1032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中的脑小血管病, 不同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小血管病易累及脑深部区域,CAA多累及皮层及软脑膜小血管。多发脑叶微出 血是CAA患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认为其与症状性脑叶出血及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相关。随着 近年来对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现的深入研究,发现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皮层表面含铁血黄素沉 积是CAA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并且与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发作相关。此外,脑白质高信号、 小梗死灶等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均在CAA患者中出现,提示除外临床较关注的出血性改变,CAA患 者的缺血性损伤也是导致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为脑卒中组,非脑卒中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结论年龄、高血压、HTG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各亚型的危险因素,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脑小血管病患者216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GRE-T2*WI检查,依据结果将其分为腔隙性梗死(LI)、脑白质病变(WML)及脑微出血(CMBs)三种亚型,登记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LI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与WML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LI、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CMBs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年龄、LI、WML、性别、脑出血、高血压。结论 LI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WML的危险因素为LI、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MB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LI、WML、性别、脑出血、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 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 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 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 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 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学、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 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 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各亚型及总 负荷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病24 h内住院的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3~5 d、10~14 d头颅CT检查结果及头颅MRI检查结 果,计算不同时间段血肿及水肿体积,评估腔隙(lacune,LA)、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 的严重程度并计算总CSVD评分,分析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CSVD各亚型及总负荷的关系。 结果 最终共纳入85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叶出血33例(38.82%),深部出血52例(61.18%)。校正 年龄、平均动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后,在血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CMB数目与 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正相关,WMH的Fazekas评分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负相关;校正年龄、平均动 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血肿体积后,在水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ePVS与不同 时期水肿体积均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不相关,与入院24 h内水肿体积不相 关,与3~5 d、10~14 d水肿体积负相关。 结论 CMB数目越多,WMH的Fazekas评分越低,血肿体积越大。ePVS的存在可能是脑出血后水肿程 度较轻的标志;CSVD总负荷可以预测3~14 d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发病4.5 h之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发病48 h之内行头颅MRI检查,根据Staals等的评分标准,评估患者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为0~4分,通过电话随访评估患者90 d 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5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CSVD评分有无差异。结果124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远期预后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良好患者82例(66%),预后不良患者42例(34%),静脉溶栓早期有出血转化患者10例,其中HI-1型8例,PH-1型2例,2组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患者。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舒张压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既往房颤病史、既往心衰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TOSTA分型、CSVD影像总负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41,95%CI 1.125~1.370,P<0.001)、高CSVD总评分(OR=2.393,95%CI 1.493~3.873,P<0.001)是影响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SVD不同影像表现中WMH中重度(OR=2.560,95%CI 1.158~5.662,P<0.020)和腔隙性脑梗死(OR=5.030,95%CI 1.579~16.044,P<0.00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CSVD影像总负荷评分较高者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及中重度的WMH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的发生率,以及AR与结局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8月-2017年6月诊断为CSVD的住院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测量血小板 抑制率将患者分为AR组和非AR组。记录所有患者基线时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并 在2年随访期间进行影像学复查,同时记录患者新发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确定AR与结局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94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66.20±7.37岁,男性55例(58.5%),AR的发生 率为23.4%(22/94)。AR与2年内新发腔隙性脑梗死(OR 4.70,95%CI 1.56~24.13,P =0.041)和脑白 质病变加重(OR 4.07,95%CI 1.28~11.57,P =0.038)风险相关,与新发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无关。 结论 CSVD住院患者中AR发生率约1/5,AR与脑白质病变加重和新发腔隙性脑梗死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记忆力下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脑萎缩及脑灌注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记忆减退专病门诊主诉记忆力 下降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影像学信息,进行认知评估、CSVD总负荷评分、全脑及各脑叶脑萎缩评分, 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与认知功能、脑萎 缩及CBF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00例,平均年龄69.16±9.44岁,男性99例(49.5%)。CSVD总负荷与MoCA评分呈负相 关(r =-0.202,P =0.004);与全脑(r =-0.234,P =0.001)、额叶(r =-0.252,P <0.001)、顶叶(r =- 0.253,P <0.001)、枕叶(r =-0.224,P =0.001)CBF呈负相关;CSVD负荷与全脑(r =0.313,P <0.001)、 额叶(r =0.393,P<0.001)及顶叶(r =0.237,P =0.001)的脑萎缩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CSVD总负荷越高,认知功能越差、脑灌注越低、脑萎缩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MRI评估腔隙、脑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及脑微出血四种CS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 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 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 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 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 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 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 =0.005)和RMT (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 (r =0.512,P =0.043)及RMT(r =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 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白质完整性、脑血流量及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招募严格定义的CSVD患者58例,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1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29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18例三组,评定脑室旁(periventricular,PV)及放射冠(corona radiate,CR)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即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应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对PV和CR区进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测定。对DTI参数、CBF和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三组间PV区的CBF及MD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MD值与CBF以及注意执行功能间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但CBF和认知功能间未见相关性。三组间FA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A值亦未显示与CBF以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2三组间CR区的CBF和MD、FA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仅CR区MD和注意执行功能有一定相关性(P0.05),CBF与DTI参数以及认知功能间均未见相关性。结论脑室旁白质完整性的破坏是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重要影像学标志,且与低灌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大脑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纳入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CSVD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CSVD常规影像学资料以及DTI、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参数等。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为界,分为OSA组(AHI≥5次/小时)与不伴OSA组(AHI<5次/小时),通过TBSS方法计算大脑白质存在差异的区域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并对MD与睡眠监测参数、认知功能评分、CSVD影像标志物和CSVD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39例,其中7例因缺乏MRI数据/参数不一致/图像质量差而被排除,最终纳入32例患者。OSA组21例,平均年龄为(64.14±11.57)岁,男性18例(85.7%);不伴OSA组11例,平均年龄为(67.64±8.95)岁,男性6例(54.5%)。TBSS分析显示,与不伴OSA组相比,OSA组在双侧丘脑前放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双侧海马、大钳、小钳、双侧额枕下束、双侧上/下纵束、双侧钩束等部位的MD增加(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OSA组MD增加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r=0.646,P<0.05)和Fazekas 2~3级(r=0.458,P<0.05)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估量表、AHI、PSG参数、其他CSVD影像标志物及CSVD负荷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CSVD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损害,且大脑微结构广泛损害和脑白质高信号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记忆力下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脑萎缩及脑灌注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记忆减退专病门诊主诉记忆力
下降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影像学信息,进行认知评估、CSVD总负荷评分、全脑及各脑叶脑萎缩评分,
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与认知功能、脑萎
缩及CBF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00例,平均年龄69.16±9.44岁,男性99例(49.5%)。CSVD总负荷与MoCA评分呈负相
关(r =-0.202,P =0.004);与全脑(r =-0.234,P =0.001)、额叶(r =-0.252,P <0.001)、顶叶(r =-
0.253,P <0.001)、枕叶(r =-0.224,P =0.001)CBF呈负相关;CSVD负荷与全脑(r =0.313,P <0.001)、
额叶(r =0.393,P<0.001)及顶叶(r =0.237,P =0.001)的脑萎缩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CSVD总负荷越高,认知功能越差、脑灌注越低、脑萎缩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