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是形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在NSCLC患者中VEGF-C的高表达与NSCLC的转移及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文章就VEGF-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NSCLC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而术前分期特别是对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准确判断则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的关键.目前预测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主要的非创伤性手段是CT等影像检查,由于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主要依靠大小[1],而实际上影响淋巴结大小的因素很多,故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受到限制.很多报道显示,CT预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不理想,尤其对于那些已发生转移但大小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其诊断准确率更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转移的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来阐述淋巴道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已发现一些淋巴转移相关基因,并且证明它们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所以试图将影像与基因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术前预测是否有淋巴转移,使术前预测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显著提高. 这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临床应用前景也相当乐观.我们将部分淋巴转移相关基因总结如下,以期对放射医师较全面的了解这些基因、蛋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也是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因素。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肿瘤最重要的两条转移途径 ,统计表明 :大多数上皮起源的肿瘤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且发生较早。如 5 0 %以上的乳腺癌有淋巴道转移 ,且早期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区域引流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对肿瘤淋巴道播散与转移机制的研究甚少 ,新近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存在新生淋巴管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 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  相似文献   

4.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主要通过血道和淋巴道形成远处转移,是影响疗效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同时阻断血道和淋巴道转移是控制肿瘤转移最为有效的策略。既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肿瘤血道转移、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抗血管生成治疗并未获得抗肿瘤转移的预期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淋巴管道系统与血管系统形成一个互为交通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Lou HM  Li Q 《癌症》2007,26(11):1248-1251
背景与目的: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治疗后的主要复发方式.本研究探讨浸润性宫颈癌治疗后出现淋巴道转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初治以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辅以放射治疗45例,单纯放射治疗73例.所有患者接受了以局部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为主的挽救性治疗.结果: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部位依次为锁骨上淋巴结95例(77.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2例(50.4%),腹股沟淋巴结12例(9.8%),腋窝淋巴结3例(2.4%).首次治疗至出现淋巴转移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4个月,间隔≤6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6例及87例.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15.0%.5年生存率为1.5%.单纯淋巴结转移者76例,淋巴结转移伴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者47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和4.7%.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治疗至出现转移的时间间隔及有无伴随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为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治疗后出现单纯淋巴道转移者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
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分析方法,可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维影像特征展开定量分析,量化肿瘤异质性,更科学、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精准治疗是降低肿瘤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影像组学可以预测胃癌患者TNM分期、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状态、生存期等预后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全文就影像组学在预测胃癌预后中的研究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华肿瘤杂志》2022,(3):219-22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虽然Ⅰ期NSCLC患者预后整体较好, 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和失败表型存在异质性, 无法被病理TNM分期所精准预测。寻找影响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实现其治疗由经验到精准的关键一步。准确预测高危患者, 可以为制定手术后或SBRT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进而提高Ⅰ期NSCLC的总体疗效。患者的个体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治疗相关因素如手术切除原发灶及淋巴结范围、不同放射线的选择及不同剂量分割模式, 肿瘤相关因素如肿瘤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及分子生物学信息均与Ⅰ期NSCLC的预后有关。文章将从宿主、肿瘤及治疗相关因素等多方面对Ⅰ期NSCLC治疗失败表型及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Li QL  Chen FJ 《癌症》2002,21(6):696-700
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机制和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v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恶性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VEGF-C,VEGF-D的结构。功能特点,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可能机制及由此而引发出的抗肿瘤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1.
S100A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hen XL  Zhang WG  Chen XY  Sun ZM  Liu SH 《癌症》2006,25(9):1134-1137
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S100A4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它可能在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S100A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70.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16.7%)(P<0.05);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90.0%)明显高于肺鳞癌(52.4%)(P<0.01)。在TNM分期中,S100A4在Ⅲ Ⅳ期、Ⅱ期和Ⅰ期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6.7%和30.0%,Ⅲ Ⅳ期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P<0.01),但是Ⅱ期和Ⅰ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100A4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9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2.4%)(P<0.01),且S100A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480,P=0.001)。肿瘤体积增大(<3cm,≥3cm),S100A4的阳性率明显升高(44.4%,91.3%)(P<0.001),且相关性显著(r=0.288,P=0.017)。S100A4的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100A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提示S100A4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增殖、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果蝇Prospero同源异型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是胚胎时期淋巴管生成及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调控因子,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与肿瘤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Prox-1与多种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原发性肝、胃、胰腺、结直肠、乳腺、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肉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肿瘤中,根据生物学特性,Prox-1可表现为激活因子或阻遏因子。现就Prox-1的生物特性及其与各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 ZQ  Li HG  Xie DR  Zhang HZ  Shen XM  Zeng YJ  Zeng H 《癌症》2005,24(9):1132-1135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VEGFR-3是促进恶性肿瘤淋巴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研究VEGF-C和VEGFR-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复发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58%)VEGF-C阳性,32例(42%)VEGFR-3阳性。NSCLC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r=-0.32,P=0.018);VEGF-C及VEGFR-3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VD、肿瘤大小及术后生存期有关。NSCLC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相关(r=0.23,P=0.045)。结论:VEGF-C和VEGFR-3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它的高表达提示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其在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以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年1 月至2010年12月810 例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区域各组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肿瘤原发病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的相关性。结果:NSCLC 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部位相关(P 值分别为0.013、0.000、0.009 和0.000)。 不同肿瘤原发部位有不同的淋巴结易转移区域。结论:左肺原发肿瘤中病灶大、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患者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在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中,右上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右中肺和右下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隆突下;左上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主动脉弓下;左下肺癌主要转移至动脉弓下及隆突下。在手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113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D2-40进行淋巴管染色,计数NSCLC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BB及其受体与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DGF-BB主要表达在NSCLC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PDGFR-β主要表达在NSCLC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阳性表达率为61.0%(69/113);PDGF-BB在NSCLC癌细胞中的表达与间质中PDGFR-β的表达明显相关。PDGF-BB、PDGFR-β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DGF-BB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6.5817±5.4556对11.4689±5.5679,P〈0.05);PDGFR-β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5.7937±5.6383对11.6917±6.3862,P〈0.05)。结论 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上的阳性表达可以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转移,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的研发将为抑制肿瘤淋巴转移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相比于其他恶性肿瘤骨转移,NEN具有生长缓慢、低度恶性和易早期转移的特点,骨转移预后相对较好。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阐述NEN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及其受体Flt-4(Fms-liketyrosinekinase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半定量的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NSCLC、12例癌旁组织及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原发灶组织、10例癌旁组织、32例伴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结果:RT-PCR法:NSCLC中VEGF-CmRNA及Flt-4mRNA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VEGF-CmRNA与肺癌的TNM分期正相关。S-P法:VEGF-C和Flt-4在转移的淋巴结癌细胞中、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VEGF-C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正相关;VEGF-C和Flt-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NSCLC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NSCLC组织中VEGF-C基因水平上调,是由肺癌细胞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细胞膜上的Flt-4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VEGF-C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VEGF-C与NSCLC中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表达可做为肺癌患者判断淋巴转移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CTC检测有助于指导肿瘤治疗,为判断预后、预测疗效提供可靠依据.CTC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及远处转移相关.CTC数量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放疗疗效及预后有关.小细胞肺癌中CTC检出率和数量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与其分期及化疗疗效有关.CTC有望用于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可用CTC来动态了解肺癌患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耐药肿瘤细胞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The discovery of a distinct subtyp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ositive for rearrangement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ALK) has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personalized 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in individuals with ALK rearrangement-positive NSCLC remain to be fully characterized, however. We now describe a case of ovarian metastasis from NSCLC with ALK rearrangement. A 39-year-old woman underwent a right middle lobectomy for acinar-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pT2aN2M0, stage III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of the resected tumor tissue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n ALK rearrangement. Twenty months later, a large intrapelvic mass was detected in the patient at follow-up. She underwent both left salpingo-oophorectomy and right ovarian cystectom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ovarian tumors showed acinar adenocarcinoma, and FISH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LK rearrangement, confirming a diagnosis of ALK rearrangement-positive NSCLC with ovarian metastasis. Although the ovary is an uncommon site for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ossibility for such metastasis during follow-up for female patients with ALK rearrangement-positive NSCLC.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warranted to clarify the incidence of ovarian metastasis in NSCLC patients with ALK re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