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8例.其中孤立肾肾癌2例,双侧肾癌6例.5例行肿瘤剜出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108个月,平均46个月,7例健在,且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结论:保肾手术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 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  根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 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 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14例行肾单位保留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损害的肾癌4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7例.肿瘤直径1.6cm-6.8cm,平均4.2cm.14例中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肾楔形切除术5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9-88个月,平均40个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双侧肾癌患者),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同时性肾癌中,1例行双侧Ⅰ期手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右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3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侧肾肿瘤剜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生物学治疗3个月.10例获随访3个月~8年,平均19个月.结果:7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治疗,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后死于肾衰竭.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分别为9个月、2年和6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是目前双侧肾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少.双侧肾癌的预后和单侧肾癌一样,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有关,而与肿瘤是否多发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基于动脉的复杂性(arterial based complexity,ABC)评分系统对预测微创肾部分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rtial nephrectomy,MIPN)临床相关结果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MIPN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行ABC评分,分为1、2、3S和3H级。评价ABC评分系统的可重复性,分析ABC评分与患者病理特征、手术相关变量、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的关系。  结果  1、2、3S、3H级的患者分别占20.5%(33/ 161)、60.2%(97/161)、11.8%(19/161)、7.5%(12/161)。医师评分结果的平均Kappa值为0.523,平均精确匹配百分比为70.2%。ABC评分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估计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肿瘤大小有显著性相关(均P < 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eGFR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ABC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对MIPN的复杂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6例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0-155min.16例均单纯阻断肾动脉,热缺血时间为20-30min.术中失血量120-260ml.术后镇痛药用量6-40mg(相当于硫酸吗啡量);引流管留置时间2-3d,进食时间18-36h,住院天数7-12d.无术后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16个月均健在,肿瘤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期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前,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仍被认为是治疗小肾癌的标准术式,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保留肾单位治疗小肾癌的微创方法.单纯肿瘤剜除术对于选择性的小肾癌患者是一项可接受的、安全的保留肾单位治疗方法,相对于肾部分切除术,它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消融技术则给微创下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带来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N0M0 肾癌患者157 例,以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距离<1 cm与≥1 cm分组。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结果及病理类型,记录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累犯中极、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病理类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1 cm组的患者术中的热缺血时间与手术时间较长,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与P=0.033)。 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中位随访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反映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程度,并与手术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相关,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M0N0 肾癌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或转移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6例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0-155min。16例均单纯阻断肾动脉,热缺血时间为20-30min。术中失血量120-260ml。术后镇痛药用量6-40mg(相当于硫酸吗啡量);引流管留置时间2-3d,进食时间18-36h,住院天数7-12d。无术后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16个月均健在,肿瘤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期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优越性。方法:收集近期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患者共21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4例(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肿瘤吸除技术患者7例(吸除组),分析肿瘤吸除技术的临床优越性。利用SPSS 19.0统计学方法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有无输血等相应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将66例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上更具优势,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逊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18个月OS及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上逊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全直肠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手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的46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 施行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全直肠系膜切除结合应用双吻合器手术。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远期治疗效果。  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平均167 min, 出血量平均42 mL。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 无手术死亡病例, 无吻合口瘘及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平均随访12.6个月, 无局部或吻合口复发、戳卡种植转移。  结论  施行低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全直肠系膜切除结合应用双吻合器具有安全可行的优点, 并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肿瘤远端切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洪氏一针法”及“陈氏缝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的操作要点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洪氏一针法”及“陈氏缝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中观察:手术时间(291.08±58.77)min,标本切除时间(159.54±31.50)min,胰肠吻合时间(43.38±6.32)min,术中出血量(151.54±102.69)mL,输血患者比例为6.15%(4/65)。并发症:A级胰瘘12例,B级胰瘘5例,胆瘘4例,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2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26±0.59)天,平均排气时间(3.91±0.76)天,平均进食时间(4.57±0.75)天,平均住院时间(14.28±5.42)天。无死亡病例。再入院患者1例,原因为消化道出血,DSA血管造影提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出血,栓塞后治愈。  结论  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洪氏一针法”及“陈氏缝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胰肠吻合时间较短,操作较简单,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共98例,其中52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另外46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各项参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效果.结果RLP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或短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及术后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比较疗效相当,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可能逐渐取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恶性肾脏肿瘤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进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恶性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患者有42例(LPN组),进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的患者有38例(OPN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情况,检测2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1周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血清肌酐(Cr)、尿酸(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LPN组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至开始进食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输血例数、术后止痛药使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Cysc、Cr和β2-MG水平均低于O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手术时间和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恶性肾脏肿瘤的疗效优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和创伤小等优点,且有利于肾功能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罹患T1b期肾癌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术后进行随访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改开放病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动脉夹暂时阻断肾动脉主干,阻断时间约为14 min。术中手术时间为(152.22±7.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7±66.82)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5±0.60) 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91±0.75) d,术后住院时间为(6.27±1.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4%和4.54%。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36个月,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AimsTo report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zero-ischemia”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 following preoperative superselective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STE) for clinical T1 renal tumor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erioperative data of 23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 prior LPN between March 2010 and November 2012 for incidental clinical T1 renal mass. STE was performed by two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the day before surgery.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in extended flank position, transperitoneally, by a single surgeon.ResultsMean patients age was 68 years (range 56–74), mean tumor size was 3.5 cm (range 2.2–6.3 cm). STE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16 patients 12–15 h before surgery. In 4 cases STE failed to provide a complete occlusion of all feeding arteries, while in 3 cases the ischemic area was larger than expected.LPN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patients but one where open conversion was necessary; a “zero-ischemia” approach was performed in 19/23 patients (82.6%) while hilar clamp was necessary in 4 cases, with a mean warm-ischemia time of 14.8 min (range 5–22).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23 min (range 115–130) and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50 mL (range 20–450).No patient experienced postoperative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no patient developed new onset IV stag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t 1-yr follow-up.ConclusionsSTE is a viable option to perform “zero-ischemia” LPN at beginning of learning curve; however, hilar clamp was necessary to achieve a relatively blood-less field in 17.4% of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