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抗血管生成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它导致已有的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它对转移瘤的生长、转移和发展起关键作用。实验和临床数据证明,乳腺癌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型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高表达和选择性内皮生长因子起关键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启动发生在乳腺癌发展多步过程的早期。从肿瘤发展的生物学分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魏素菊  尤江莲 《河北医药》2008,30(12):1953-1955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受众多生长因子调节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有: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与配体的表达和结合及相应的信号传递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诱导其凋亡,抑制基底膜的降解等。随着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逐步阐明,进一步证实了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而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因其具有高效性、广普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无明显毒副反应等优点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特点、调控因素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简要综述了抗血管生成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CIS)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5 h内均接受了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在治疗前有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将其分为有抗组(15例)和无抗组(10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内出血转化率及90 d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抗组颅内出血转化率显著高于无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4,P<0.05),但两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年龄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均是C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CIS患者溶栓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但是这并不会影响90 d后的预后效果,因此临床医师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CIS患者应该积极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胃癌多起病隐匿,约35%的患者在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部分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后仍出现复发或转移,对这些患者来说,全身性治疗是治疗的支柱,但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尚无标准、有效的化疗方案.近些年,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地位凸显,逐...  相似文献   

6.
梁培禾 《重庆医药》2009,38(16):2080-2082
Judah Folkman1971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章:Tumoranagiogen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首次系统提出肿瘤血管生成的学说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设想、机制。此后大量研究显示,以肿瘤新生血管作为治疗靶点,与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传统化疗相比具有“两高(高靶向性、高作用效率)、两低(低不良反应、低耐药性)”的优势。但遗憾的是,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的效果,远远大于应用于人体后的疗效,从而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认真研究解决抗血管生成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是提高其疗效,使其获得广泛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肿瘤血管生成主要与生长因子、溶解酶及炎症细胞特异性分子表达增加有关。研究证明许多天然或人工合成化学分子通过作用于上述血管增生反应中的特异性分子发挥抗肿瘤效应。结论 抗血管生成药物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肿瘤血管生成主要与生长因子、溶解酶及炎症细胞特异性分子表达增加有关。研究证明许多天然或人工合成化学分子通过作用于上述血管增生反应中的特异性分子发挥抗肿瘤效应。结论抗血管生成药物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5年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陆续发表,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优选治疗方案。有一部分患者尽管血管已经再通,但是其预后不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血管再通的效果及预后。该文就从时间窗、高血糖、侧支循环、血压、取栓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部分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可能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发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相关危险性因素以及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常规的核磁共振检测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SWI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静脉溶栓相比,血管内溶栓治疗时间窗较静脉溶栓治疗宽,闭塞血管再通率高,可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IP)的脑细胞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溶栓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由于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极大部分患者发现时HCC已处于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放化疗对HCC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多为轻、中度。一般通过标准降压治疗即可控制,而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抗肿瘤疗效果甚至中断靶向药物治疗。因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于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先如  胡阳春 《贵州医药》2011,35(10):910-912
恶性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最具攻击性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目前仍为神经外科的治疗难点,以往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但中位生存期仍不到1年^[1]。替莫唑胺(TMZ)是一种新型的口服二代烷化剂。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  相似文献   

16.
发病后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除溶栓以外被循证医学证实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阿司匹林的净效益有限。国际上一直在开展替代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方案。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缓释剂、西洛他唑已经获得了至少与阿司匹林同样有效和安全的初步证据。氯吡格雷单用虽然获得了初步可行性的证据,但尚缺乏与阿司匹林的直接比较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手段,近年研究提示尽早实施则可以额外获益。而针对小卒中或TIA患者短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获得了初步证据。本文对上述有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国内外指南,系统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最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现在已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钱晓萍  刘宝瑞 《江苏医药》2007,33(2):194-195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疗法代表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的策略和方向,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证实了抗血管生成疗法临床有效性.本文就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采用心理干预以及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9例老年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研究组显示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显示的总有效率为(77.2%),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由此说明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结论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老年卒中患者的抗抑郁程度,可在临床医疗中加大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寻与分析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的脑卒中患者进行MTM服务,共纳入134例患者,MTM组66例,对照组68例,整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用药情况,通过Morisky调查问卷,记录患者依从性基线及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服务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情况,分析药师干预对患者依从性及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平均年龄、伴发疾病、初始用药品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orisky评分:MTM组服务前后分别为(4.90±1.36)分、(5.68±1.19)分,对照组分别为(4.74±1.64)分、(4.79±1.75)分,P=0.01;NIHSS评分:MTM组服务前后分别为(2.83±3.12)分、(1.35±1.66)分,对照组分别为(3.01±3.47)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