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效性临床试验(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PCT)作为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构成,在临床研究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对PCT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的一些误区。因此,本文首先从PCT的概念、研究策划与设计、研究目的、常见的设计类型和核心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读者全面和正确地认识PCT。其次,本文详述了PCT的使用范围、基本的统计分析原则与各类型试验设计的分析要求。最后,本文明确了此类研究的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2.
真实世界研究由于其研究结果更贴近真实世界,在临床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真实世界研究不是并列于观察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的某种特定的研究设计类型,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更需要关注混杂因素和协变量的控制。正确识别混杂因素和协变量以及合理应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中混杂因素和协变量控制的常见方法,包括分层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倾向性评分、疾病风险评分和工具变量分析等,并结合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应用实例展开分析,以期为研究者理解与应用相关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奥铭  潘岳松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2):1310-1313
真实世界研究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在真实临床实践中评估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随机对照试验以外临床疗效评价进行补充。然而,此类研究缺乏随机化,因此对混杂偏倚的控制尤为重要。倾向性评分法对多个混杂因素/协变量进行校正,是真实世界研究控制混杂因素的重要分析方法。本文介绍匹配法、分层法、协变量校正法和逆概率加权法这4种倾向性评分法,并阐述各自的优缺点。随后结合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特点,通过研究案例重点介绍倾向性评分法在脑血管病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脑血管病仍是目前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疾病,又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无有效治愈方法的情况下,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并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虽然对于任何一个人,存在一个或几个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即将发生脑卒中,而不存在危险因素的也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发生脑卒中,但毫无疑问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其脑卒是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过程中,根据临床问题选择适宜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是保证得到正 确研究结果的基础。本文就脑血管病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临床登记研究和临床试验,简要介绍其基本方法、适用研究问题和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辅以案 例加以分析,以期为不同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设计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国家监管部门及研究领域专家发表了针对真实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研究,但真实世界研究的详细撰写方法和设计分析要点都仍未有明确的文件指导。本文综合梳理真实世界数据相关的各项文件和研究,结合研究方案设计经验,形成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的设计要点和统计分析解析。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方案中需要充分说明真实世界数据的适用性,从数据来源、数据相关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和数据提取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数据治理方法,评估数据质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得出高质量的真实世界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研究报道,对药源性脑血管病的种类,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要点进行综述。旨在让人们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常见由于用药不当直接引起或由药物诱发的脑血管病 ,统称为药源性脑血管病。现基于近几年有关研究资料加以综述 ,旨在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注意合理用药。1 非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1.1 抗凝药和溶栓药 出血是这类药物的常见并发症 ,能导致全身多系统出血 ,发生率达 7%~ 8%。可直接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 ,也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治疗中发生的梗死区继发性出血。尽管颅内出血仅占 0 .4%~ 1.6 % ,但其预后差 ,是抗凝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Hylek[1] 对 12 1例服华法令致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发现 ,77例为脑实质出…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目前在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因此,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最终全面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已经明确的  相似文献   

10.
遗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单基因遗传障碍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凝血障碍、血细胞病、遗传性小血管病、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突变特点、基因定位及表型等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SCI-EXPANDED)中检索2017年1月1日—2022年10月1日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文献中发文国家、机构、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参考文献的聚类结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及其聚类结果,并使用可视化图谱呈现结果。结果 共纳入353篇文献。中国发文144篇,居全球首位,但仅与5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首都医科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共20篇。国际卒中遗传学联盟成员在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中占据6位,是发文的主力军并形成了主要的合作团簇。研究方法多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探究卒中预后与其他复杂疾病的共同遗传通路、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遗传变异,以及炎症机制在预后中的影响。结论 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研究热度逐年上升,已形成多个研究热点,主要探索相关潜在机制来推动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1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血管新生及神经发生。近年来,移植外源性EPC、动员内源性EPC等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证实EPC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性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对EP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SL,t-ASL)是一项新型的磁共振灌注技术,不同于3D-ASL的非特异性全脑灌注,t-ASL可选择性标记感兴趣动脉以判断单支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中,t-ASL可应用于责任供血动脉判断、侧支循环等脑供血代偿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本文就t-ASL在以上...  相似文献   

17.
据国内外专家的预测,本世纪内,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心脑血管疾病大流行,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将升至首位。面对世纪性的挑战,我们如何战胜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到目前为止,人类防治脑血管病的战役已取得了初步成果,那些可干预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能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此,神经保护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采用物理方法,还是神经保护剂,均可以降低疾病对神经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仅就脑血管病和锥体外系病变的神经保护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