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沈阳静安精神卫生医院13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67 例和观察组67 例,观察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PANSS 评分、L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ANSS 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知识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8周,以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计算复发率;以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为0,干预4周PANSS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8周PAN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复发率为12.5%(5/40)。8周末两组依从性评分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精神症状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复发次数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提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服务,干预前和干预1 a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2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干预1 a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2),研究组PANSS总粗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37)。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0)。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控制和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主动式社区干预对阳性、阴性量表总分与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主动式的社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PANS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以及两组干预后病情恶化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DL、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化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社区康复过程中采用主动式社区干预的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的阳性、阴性量表总分显著降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其社会功能水平的提升,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ANSS、PSP、NOSIE等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97、0.83、0.56,P>0.05)。而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PSP、NOSIE等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3.45、4.02,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提高其住院期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00例。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合并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的研究组(n=50)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50)。研究组进行每组10例,每周1次,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两组进行量表评定,量表选择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研究组的BPRS、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有助于提高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团体绘画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绘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和PSP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绘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促进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CBT,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8.8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62%(P0.05)。结论: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再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入组及健康教育4周、12周、24周、1年时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2周、24周、1年时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1),1年内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种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帕利哌酮组、典型组、非典型组,对其实施为期24周的用药治疗,对三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帕利哌酮组除第4周阳性症状因子分之外,帕利哌酮组所有因子分和总分情况全部低于典型组和非典型组,非典型组评分明显低于典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PSP评分明显优于典型组和非典型组,非典型组优于典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用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其中帕利哌酮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可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钟薇  张卫敏  刘伟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05-1308
目的:研究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服药态度量表(DA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量表调查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社会功能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样本量各100个,干预组给予干预治疗18个月,给予基线调查及每6个月评估一次,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总体进步评分,治疗第18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缺陷评定(SD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于第18个月干预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效,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22-2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宁波市慈溪、余姚等地四个社区的120例已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社会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不进行特殊干预。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末和6个月末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PAN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6,P=0.844),而在3个月末和6个月末,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NSS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4.852,P=0.033;F=12.687,P=0.001);同时研究组社会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4.725,P=0.013;F=12.687,P=0.001),服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8,P=0.014;F=15.917,P=0.000)。研究组在干预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均好于干预前,对照组状况变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尹华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98-2002
目的 探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被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精防工作者)按照目前浦东新区精神疾病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残疾人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等部门进行多部门管理。两组干预时间均持续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时,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P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PSP、WHOQOL-BPRS、F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SP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PRS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及总的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WHOQOL-BPRS心理、环境评分,FAD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补偿训练(CCT)与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MSST)联合分阶段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5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取MSST+CCT联合分阶段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认知策略练习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药物管理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病人住院时间与服药总天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3,P < 0.01),服药总时间与CCT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379,P < 0.05),CCT练习策略总次数与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0,P < 0.05)。干预前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认知功能测定(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学习结束后, 观察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ANSS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在干预前后各时间点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有所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1),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2组干预后3个月一般精神症状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5~P < 0.01),MMSE总分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增加(P < 0.01);2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得分较课程结束后仍降低(P < 0.01)。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CCT与MSST联合干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精神病症状和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高复发、高致残的重性精神疾病,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仅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改善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的效果甚微,故早期、综合、全程管理患者,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早日回归社会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石河子绿洲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5),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对照组患者入组后给予常规诊疗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入组后在常规诊疗模式干预基础上接受全病程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及入组3、6、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及用药依从性评估(仅限已出院患者),出院后评估复发率。疗效评估: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精神症状、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复发率(仅限已出院患者)评估临床疗效;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及PANSS、ADL、SDSS、MMAS-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研究组6、12个月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分、PANSS总分、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12个月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ADL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入组且出院后持续观察3、6、12个月时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组且出院后持续观察12个月时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同时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18-12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PSP评分、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立哌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PANSS总分及PSP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49.02%),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3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hPG、HbAl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NOSIE-30评分,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和PANSS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量化评估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组则给予量化评估下的个性化护理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