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依SOS反应原理,采用诱变及抗诱变同步试验方法检测了茶叶、姜黄油和14种维生素对抗肿瘤药物诱变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菜叶无诱变毒性并有抗诱变作用。茶叶对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尿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及盐酸氮芥六种治疗肿瘤药物的诱变毒性均有抑制作用。姜黄油不仅无诱变性并在加和不加S9的情况下均有抑制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尿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和盐酸氮芥的诱变毒性的作用,提示姜黄油可能是有价  相似文献   

2.
抗诱变中草药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刘冰  祝威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025-1027
目的:选择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配伍,筛选出抗诱变作用最佳的配伍方案,用于肿瘤的预防。方法:根据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的理论,通过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来降低肿瘤易感性。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用博莱霉素作为诱变剂,将不同剂量的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组合成配伍,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以染色体断裂率为效应指标,观察各剂量组合的配伍的抗诱变效果。结果:经极差分析,配伍中各中草药主次因素排列为。最佳配比A1B3C3D1。结论:对诱变剂敏感的人群,可用此配伍增加染色体对诱变剂的拮抗作用,而增加染色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刘洋  刘冰  祝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025-1027
目的 :选择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配伍 ,筛选出抗诱变作用最佳的配伍方案 ,用于肿瘤的预防。方法 :根据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的理论 ,通过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来降低肿瘤易感性。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 ,用博莱霉素作为诱变剂 ,将不同剂量的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组合成配伍 ,采用L9( 3 4 )正交表进行实验 ,以染色体断裂率为效应指标 ,观察各剂量组合的配伍的抗诱变效果。结果 :经极差分析 ,配伍中各中草药主次因素排列为。最佳配比A1B3 C3 D1。结论 :对诱变剂敏感的人群 ,可用此配伍增加染色体对诱变剂的拮抗作用 ,而增加染色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41种中药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人参等41种常用中药水前提取物以Ames试验检测了其诱变性,结果表明41种中药水前提取物5.3-83.5mg/ml五个浓度点试均未见有诱发TA98和TA100回变作用。抗诱变试验表明8.4-33.4mg/皿的山楂、首乌、丹参、女贞子、大黄、松针和中华弥猴桃根等7种中药水前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2-氨基芴诱发TA98和TA100回变的作用,且抗诱变作用与中药水前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蒜素等对MNNG及环磷酰胺诱发V79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朱男  张丽燕 《肿瘤》1992,12(2):70-72
为了弥补原核生物短期试验揭示诱变抑制剂之不足,建立了体外培养哺乳类V_(79)细胞微核抑制试验检测诱变抑制剂,并对该试验作了区分去诱变剂和抗诱变剂设计,辅以受试物对细胞生长影响,以揭示真正的诱变抑制剂。实验证明,大蒜素0.06mg/L、0.6mg/L能降低MNNG 0.1mg/L和环磷酰胺2mg/L诱发V_(79)细胞微核形成率(P<0.05),但它对细胞增殖亦有抑制作用。白术水提取液1.25×10~3mg/L、5×10~3mg/L在代谢活化系统存在情况下,可抑制环磷酰胺2mg/L诱发V_(79)细胞微核的形成(P<0.05),推测它可能对代谢活化酶系有揶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稀土化合物用于农业及畜牧养殖业不仅可提高产量,还可提高品质,减少病害。为研究稀土化合物的综合效果,开发稀土应用的新领域,本文对稀土有机化合物的抗诱变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噬菌体诱导试验中,乙二胺四醋酸稀土(RE—EDTA)1~50mg/皿和柠檬酸稀土(RE—Cit)50mg/皿对4NQO(10mg/皿)的诱变活性有明显抑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体外微核试验评价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设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和抗诱变对照,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诱变和抗诱变试验各设4个剂量组,处理L5178Y细胞12 h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分析。结果:较高浓度(6.67μg/ml)的芦荟大黄素可致微核细胞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芦荟提取物未见此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芦荟大黄素(0.22~6μg/ml)和芦荟提取物(20~180μg/ml)对甲磺酸甲酯(MMS)所致微核细胞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具有一定的诱变作用,而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的芦荟提取物未见遗传毒性。两种受试物在一定范围内均能较好地拮抗MMS所致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8.
杏仁对12种抗肿瘤药物的诱变性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用致突变和抗突变同步试验法对中药苦杏仁的测试结果,发现其无致突变性,而且对表阿霉素、卡铂、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塞替哌、呋喃氟脲嘧啶、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脲嘧啶、顺铂、阿糖胞苷、盐酸氮芥12种抗肿瘤药物的诱变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原噬菌体诱导及Ames两种同步试验法,加及不加大鼠微粒体酶代谢活化系统(S_9),结果一致,提示苦杏仁可望成为肿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筛选有抗突变作用的天然可食性中药材,增加饮食中的抗癌因素,为肿瘤的人群预防提供基础依据,我们在筛选数十种抗突变天然可食性中药材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桑葚、葡萄、杏、榆钱及樱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试验中以0.05 mg/ml的丝裂霉素C(MMC)为致突变阳性对照剂,100 mg/ml的维生素C(Vit.C)为抗突变阳性对照剂,0.85%的生理盐水为既不致突变也不抗突变的阳性对照剂,并设立平行对照。做了加大鼠肝脏微粒体酶(S9)的试验和不加S9的试验,对每种检品均做重复验证试验。标准试验菌株为大肠杆菌溶源性菌GY5027,该菌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SOS反应产生噬菌体,对该噬菌体敏感的菌为GY4015,两菌相遇产生噬菌斑,试验前对两菌株进行了鉴定符合其原生物学特性,对受试物进行清洗沥去水滴,用无菌组织研磨器研碎,加生理盐水制成1∶3液汁,加热至95℃ 5 min自然冷却待测。菌种的活化及处理、向半固体培养基中加菌铺皿、各种培养基的配置、检品及对照剂的处理、判断结果的标准等试验程序均按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方法中的直线加条法常规进行。处理完毕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6~12 h内观察结果。加S9的试验在冰盘上低温快速操作,每皿中加0.5 ml的S9混合液,其他操作程序与不加S9试验相同。结果:经过加和不加S9两种试验,结果该5种检品均未发现致突变毒性;桑葚、葡萄、杏和樱桃对MMC引起的致突变性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该4种天然可食性中药材除原已知的药理作用外,有可能还具有防癌作用,值得进一步验证及研究,榆钱虽未发现抗突变作用,但也证实无诱变毒性,仍可按民间习惯食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Ames试验对79个化合物及药物的诱变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加或不加代谢活化系统。检测的化合物和药物包括已知的直接、间接诱变剂、抗肿瘤药物、抗寄生虫剂物、抗菌药物、计划生育药物、抗矽肺药、黄酮类化合物、中草药提取物、高分子医用材料等多种类型。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如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含有不同化学基团或不同化学键的同系物其诱变性截然不同,提示可借鉴Ames试验评价化学结构与遗传毒性的关系。为开发疗效高、遗传毒性低的新药提供信息。“复方苯酚糊剂”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检测化学物对着床前胚胎是否具有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探讨非整倍性诱变剂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对着床前胚胎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作受试动物,分为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秋水仙素(0.25 mg/kg、0.5 mg/kg、0.75 mg/kg)处理组共5个组,观察小鼠着床前胚胎丝裂指数和微核率的变化.结果:①0.75 mg/kg组的丝裂指数比空白对照显著增高(P<0.01);②微核率随秋水仙素剂量增加而升高,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P<0.01).结论:①通过一系列预备试验,建立了一种有效地检测化学物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②秋水仙素只有在其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能中止着床前胚胎细胞分裂;秋水仙素可诱导着床前胚胎细胞出现非整倍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抑制诱变的类型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的去突变特征和机制 ,鉴别茶和茶多酚去突变的量效关系和抑菌关系 ,了解去突变剂与直接诱变剂(1_NP)、间接(Trp_P_1)诱变剂的抗突变作用方式和抑制效果。 方法 :用细胞外抑制诱变试验和改进型两次活化的Ames试验方法。 结果 :茶水提取物和与其相关的儿茶素等都存在非抑菌性的去突变效果 ,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黄素(TF)的效果最好。抗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茶水提取物对Trp_P_1( +S9)有显著的抗突变性 ,与Trp_P_1的混合液在非代谢活性条件时无诱变性 ;茶水提取物对1_NP( -S9)也有抑制活性 ,但比对Trp_P_1的抑制活性低(P<0.01) ,与1_NP混合物经代谢活化后有诱变性 ,且与非代谢活化的抗突变结果呈较高的相关性(r= -0.9694)。 结论 :茶多酚能抑制间接诱变剂的前体形成 ,也有对直接诱变剂构成阻断剂的作用 ,但是在阻断具有强氧化性的诱变剂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结合物或不安全的结构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有抗突变作用的天然可食性中药材,增加饮食中的抗癌因素,为肿瘤的人群预防提供基础依据,我们在筛选数十种抗突变天然可食性中药材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桑葚、葡萄、杏、榆钱及樱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试验中以00.5mg/ml的丝裂霉素C(MMC)为致突变阳性对照剂,100mg/ml的维生素C(Vit.C)为抗突变阳性对照剂,0.85%的生理盐水为既不致突变也不抗突变的阳性对照剂,并设立平行对照。做了加大鼠肝脏微粒体酶(S9)的试验和不加S9的试验,对每种检品均做重复验证试验。标准试验菌株为大肠杆菌溶源性菌GY5027,该菌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SOS反应产生噬菌体,对该噬菌体敏感的菌为GY4015,两菌相遇产生噬菌斑,试验前对两菌株进行了鉴定符合其原生物学特性,对受试物进行清洗沥去水滴,用无菌组织研磨器研碎,加生理盐水制成1:3液汁,加热至95℃5min自然冷却待测。菌种的活化及处理、向半固体培养基中加菌铺皿、各种培养基的配置、检品及对照剂的处理,判断结果的标准等试验程序均按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方法中的直线加条法常规进行。处理完毕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6-12h内观察结果,加S9的试验在冰盘上低温快速操作,每皿中加0.5ml的S9混合液,其他操作程序与不加S9试验相同。结果:经过加和不加S9两种试验,结果该5种检品均未发现致突变毒性;桑葚、葡萄、杏和樱桃对MMC引起的致突变性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该4种天然可食性中药材除原已知的药理作用外,有可能还具有防癌作用,值得进一步验证及研究,榆钱虽未发现抗突变作用,但也证实无诱变毒性,仍可按民间习惯食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用TK基因和HGPRT基因突变试验评价人参皂甙Re的抗诱变性,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 设人参皂甙Re 12.5、25、50、100 μg/ml分别与致突变物甲基磺酸甲酯(MMS)5 μg/ml 同时处理TK6细胞的实验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1% DMSO),阳性诱变对照组(MMS 5 μg/ml)和抗诱变阳性对照组(VitC+MMS),各组处理TK细胞4 h后,采用微孔板法检测TK和HGPRT两个位点的突变频率。 结果: 随着剂量的增加,人参皂甙Re拮抗MMS诱变性的作用增大,表现在TK和HGPRT两个位点突变频率均较阳性诱变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参皂甙Re具有拮抗MMS诱导的TK基因和HGPRT基因突变的作用;TK基因突变试验比HGPRT基因突变试验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中药首乌及其复方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肝脏、抗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近年来,对它的抗肿瘤作用颇有研究。但对其诱变性和抗诱变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复方首乌片为样品,应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some aberration;CA)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of polychromaticerythrocyte;MNPCE)二项遗传指标,对该药进行诱变性和抗诱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致突变物/致癌物种类多,分布广,人类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从环境中寻找抗诱变/抗癌因子是预防肿瘤的重要途径。食物,尤其是天然食物,含有较丰富的灭活致突变物或干扰突变过程的抗突变物质,诸如众多的微营养成分或抗氧化成份等,因而“食物防癌”是预防肿瘤的方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新疆的可食用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高山严寒或沙漠干旱或山谷深渊之区,因而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新疆民间历史上常食用的野生植物有百余种,其中许多种是药食兼用的,但尚未见到系统研究的报道。这一项目是选择传统可食用野生植物中产量较大、营养成分较丰富的野杏、野苹果等26种植物,研究其抗诱变性,旨在为其开发利用,作为抗诱变/抗肿瘤食物资源提供依据。此项目研究的样品来自原产地,现场适时采摘,3天内送到实验室。实验运用国际经典的短测方法体系,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试验,SOS显色反应等3项试验。同时检测26种植物对6种已知的诱变剂(CP、MMC、AFB1、NaN3、4NQO和2-AF)的抗诱变性。检测结果共获数据1 169个,其中提示有明显抗诱变性的植物7种,即3项试验均显示为阳性,两项试验为阳性的有16种,一项试验为阳性的有3种。研究的结论是受测的26种可食用野生植物在3项试验中,对已知6种诱变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诱变性,其中黑果小蘖、欧荚美等7种植物最明显,值得进一步检测其抗癌功效,可优先开发利用其抗诱变/抑癌功效,使其成为抗肿瘤保健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蔬菜混合成分在活体内有无抗阳性致突物环磷酰胺(CP)的诱变活性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用新鲜菜汁及它们的干蔬菜苯:甲醇有机提取物观察四种蔬菜(菜花、白菜、黄瓜、芹菜)在哺乳动物体内对染色体诱变剂CP诱导的染色体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种蔬菜新鲜菜汁对经腹腔注射剂量为30mg/kgCP后的小鼠立即经口灌胃,其剂量  相似文献   

18.
新疆可食用野生植物抗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致突变物/致癌物种类多,分布广,人类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从环境中建筑抗诱变/抗癌因子是预防肿瘤的重要途径。食物,尤其是天然食物,含有较丰富的灭活致突变物或干扰突变过程的抗突变物质,诸如众多的微营养成分或抗氧化成份等,因而“食物防癌”是预防肿瘤的方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新疆的可食用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高山严寒或沙漠干旱或山谷深渊之区,因而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新疆民间历史上常食用的野生植物有百余种,其中许多种是药食兼用的,但尚未见到系统研究的报道。这一项目是选择传统可食用野生植物中产量较大、营养成分较丰富的野杏、野苹果等26种植物,研究其抗诱变性,旨在为其开发利用,作为抗诱变/抗肿瘤食物资源提供依据。此项目研究的样品来自原产地,现场适时采摘,3天内送到实验室。实验运用国际经典的短测方法体系,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试验,SOS显色反应等3项试验。同时检测26种植物对6种已知的诱变剂(CP、MMC、AFB1、NaN3、4NQO和2-AF)的抗诱变性。检测结果共获数据1169个,其中提示有明显抗诱变性的植物7种,即3项试验均显示为阳性,两项试验为阳性的有16种,一项试验为阳性的有3种。研究的结论是受测的26种可食用野生植物在3项试验中,对已知6种诱变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诱变性,其中黑果小蘖、欧荚美等7种植物最明显,值得进一步检测其抗癌功效,可优先开发利用其抗诱变/抑癌功效,使其成为抗肿瘤保健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继细胞(V_(70)细胞)进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位点(Hypoxanthine-guanl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locus,HGPRT LOCUS)试验,检测上海市长宁区及闸北青云、彭浦三个地区飘尘样品,四种卷烟焦油(其中3种是牡丹、醒宝、大金狮国产卷烟,1种是进口的良友牌卷烟)及以烧混合食油的烹调油烟冷凝物的诱变性。结果表示方式,以实验组与试剂对照组的3~H-TdR掺入量(cpm)之比值(T/C)来表示诱变性。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水提物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观察白头翁水提物(PWE)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检测PWE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率的影响,并以维生素C(VitC)为抗氧化对照剂,检测PWE对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白头翁水提物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率、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总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组(C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水提物具有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消除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增强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