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毒鼠强所致的临床表现,总结救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追踪检查结果,理解酶学变化,治疗经过及转归。结果提示11例中,均在中毒后1d出现心肌损害,出现CK及CK-MB升高,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毒鼠强可致中毒性心肌损害,血液净化治疗为有效解毒方法,防治中毒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氟乙酰胺是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时间长的有机氟杀鼠剂 ,中毒后致脑、心、肺、肝、肾等多脏器损害 ,若未及时救治 ,可造成多脏器衰竭 ,死亡率高 ,对人类危害极大。在基层及时给予抢救 ,可有效地控制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减少死亡。现将我院 15年来收治 83例氟乙酰胺中毒救治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 1987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氟乙酰胺中毒 83例 ,其中男 36例 ,女 4 7例 ;年龄 5~ 78岁。中毒途径 :呼吸道皮肤吸入 7例 ,胃肠道进入 76例。从接触毒物至入院时间 0 .5~ 2 5小时。1.2 …  相似文献   

3.
急性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FA)中毒是目前我国急性中毒学科最常见最主要的急危重症之,也是构成急性农药中毒致死率谱系中最高的病种之一,因此,为了解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多系统受损情况及受损脏器的特点,提高快速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文对398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多系统多脏器受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灭鼠药氟乙酰胺中毒的效果.方法1993年7月~1999年7月收治的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患者55例,采用特殊解毒药乙酰胺,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和小剂量安定肌肉注射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治愈50例,2例继发癫痫大发作,1例心肌损害,2例死亡.结论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及早、有效地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护理方法。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临床症状以惊劂、抽搐为主,常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方法排毒,应用特效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结果46例患者治愈38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发病急骤、进展快、死亡率高,及时综合救治及认真观察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对机体系统的损害和治疗。方法:对77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77例全部治愈。结论:保护心脑等重要脏器,早期足量应用乙酰胺是治愈氟乙酰胺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其特点是发病急、小儿误服剂量不详 ,表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器官有较广泛的损伤 ,相比之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甚为严重。中毒后重者 2 0s,轻者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可导致间断或持续性抽搐 ,并且抽搐顽固而持久 ,较难控制。我科自2 0 0 0年 6月以来 ,应用复方冬眠灵救治中毒所致抽搐 ,收到了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送当地卫生防疫站胃液分析、鉴定为氟乙酰胺中毒的 4 9例患儿 ,分两组 ,对照组 2 4例 ,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5月的住院病历 ,作回顾性对比 ;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唐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1,8(2):175-175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 ,农村常用来灭鼠 ,因此食饵中毒事故在农村儿童中时有发生。我科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10月 ,抢救治疗儿童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均为远郊农村儿童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12岁 ;住院天数 1~19d。中毒原因均因患儿在家误食原药粉及放有氟乙酰胺的毒鼠食饵而中毒 ,其中 12例有明确的误食氟乙酰胺中毒病史 ,死亡 1例 ,3例先只知误食灭鼠药中毒 ,追问病史后确诊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死亡 1例。1 2 临床表现 患儿就诊时间在误食氟乙酰胺…  相似文献   

9.
灭鼠药氟乙酰胺中毒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因其毒性大,吸收快,且对多脏器造成损害,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8例,并和同期收治的1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一起进行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可引起多脏器的损害,如心源性猝死、呼吸肌麻痹、肾功能衰竭、脑损害、中毒性肝损伤等。如何正确认识与防治是提高AOPP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也是临床急诊医师和检验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我院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 5例诊疗经验.方法 对3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使用解毒药解氟灵是抢救氟乙酰胺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性氯气中毒多由于突发氯气泄漏,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氯气后。引发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文就我院救治的46例急性氯气吸人性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的救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氟乙酰胺属有机氟类灭鼠剂。对人、畜都有严重的毒害。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经酰胺酶作用,形成氟乙酰胺而阻断三羧酸循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肾等器官功能损害,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突出。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12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病人抢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吸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有效救治吸入性有机磷中毒有所帮助.方法 对35例吸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吸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道损伤症状明显,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高,治疗时加以防范.结论 在诊治吸入性有机磷中毒时应高度重视呼吸道损害,合理使用解毒复能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儿误服灭鼠药中毒引起的意外伤害病例逐渐增多,而且以氟乙酰胺中毒较为普遍.我院近两年来共救治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经过无水乙醇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草中毒的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 47例急性乌头草中毒病例分为心脏损害组31例(观察1组)和无心脏损害组16例(观察2组),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草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乌头草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47例中,心脏损害组31例(观察1组),占65.96%.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传导异常的心电图改变者26例(92.8%).结论 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草中毒的显著特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C、阿托品、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是防治并发症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和尿氟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尿中无机氟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含量显著增高,尿中无机氟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中氟乙酰胺第3h出现峰值,尿中无机氟第1d出现峰值,然后均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无机氟第7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含量与尿中无机氟高度相关(r=0.92)并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罗平  李迁  陈加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163-164
目的总结27例氟乙酰胺中毒致癫痫持续状态样临床表现的诊治体会,探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氟乙酰胺中毒致癫痫持续状态样患者临床表现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氟乙酰胺中毒致癫痫持续状态救样临床表现患者,22例痊愈,5例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彻底洗胃、止惊、畅通气道等综合救治是成功抢救氟乙酰胺中毒致癫痫持续状态样临床表现病例的重要条件,而尽早足量和足疗程使用乙酰胺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病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急性脑血病并发上消化进出血与年龄,病变性质,损害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正确认识急性脑血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机制,防治,可提高脑血病康复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50例氟乙酰胺重度中毒患者救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氟乙酰胺重度中毒救治情况做回顾分析.氟乙酰胺是一种特效、剧毒、高残留杀虫剂(商品名鼠药,俗称药三代),我国政府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但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仍在暗地里加工销售;因其起效快、作用显著,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其中毒后危害极大,病死率高,应给予高度重视.现将我院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50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