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质因素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基础 ,可影响郁病的证候类型、病程长短、虚实属性等。其中以肝郁体质为郁病最为常见的体质类型。郁病病机主要以气机不畅 ,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心为精神之所舍 ,故治疗重在调治心肝二脏。处方用药以调气开郁为本。辅以养血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2.
黄疽病为现代之常见病,如肝,胆,胰腺疾患、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均可出现黄疽。本文试从黄泣的古医籍证治、病因病机阐发、辨证论治大法三个方面探讨之。1探讨概念三复医榜求古训黄疽病名,起源于《内经》而只有简单的病因症状体征记载,(素向·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疽;……目黄者日黄疽。”《灵抠·论疾诊尺篇》较详细描述了黄疽病的临床表现,“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疽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六元正纪大论》说:‘得身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痛黄疽而腑肿。”1.1《全…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证因脉治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消渴症的证、因、脉、治进行了研讨,重点介绍了消渴病的治疗方剂,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略论脾胃湿热病机与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省地理气候条件的特点,湿邪为病甚广,其病机包括体内外湿邪合化及脾胃升降失司两个方面,本文分下列四类讨论其证治:1、头昏、鼻塞,咽喉不利,卧不安;2、胸痞、脘痛、呕逆、纳呆;3、腹满、腹痛、下利或便秘;4、浸淫咽,肛、皮肤。  相似文献   

5.
郁证之症因及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是多种病症的综合概念,因病致郁,因郁致病,临床见证较为复杂.郁证自《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治法丰富,这些理论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在查阅了清代以前医家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郁证的症因及证治规律进行分析和整理,进一步揭示郁证本质,对其研究的完善、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吴小明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38-139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的特征命名,小儿最为常见,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10%~30%。其特点是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对称分布,易于复发和转化为慢性。而祖国医学未见有“湿疹”的病名,其论述散见于“癣”、“疮”、“风”等范围,相当于西医过敏性皮肤病范畴。西医因此常采用抗组胺或短期皮质激素类药物结合外用药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大。因此,分析湿疹的中医病机,采用相应的分型证治,是十分重要的。1中医病机中医认为本病主因是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饮食不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心悸证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伤寒论》为主,结合《金匮》中关于心悸的论述,从惊悸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张仲景论惊偏于风火烧针,伤阳损阴,使气血逆乱而为病;而心悸则偏重于过汗损阳、水饮内停及气虚血弱、使心脉失养而发病.其论治虽以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为正方,但又随证施治,总以审证求因平悸为大法,对后世医家颇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郁症是指因情志怫郁,气机郁结不得舒展,逐渐引起五脏气机阻滞所致的一类病症,本文认为,从狭义之郁由情志失和,导致躯体形神失恒的心身功能紊乱病症,多由郁怒、思郁、悲郁等因引起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气扼不畅,继而产生,气、血、痰、食、湿火,代谢失常,在病理过程中发生不同证候和各种郁症,表现心身失调,形神失养,破坏了整体协调的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9.
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证释义、郁证征象、郁致干燥、从郁论治4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0.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  相似文献   

11.
<正> 眩晕,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同志。现代医学又称之为“美尼尔士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如坐舟车,或有恶心呕吐,轻者闭目即止,重则昏倒于地。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丹溪心法》谓“无痰不作眩”,刘河间《原病式》谓本病由于风火所致,《景岳全书》谓“无虚不作眩”。综合诸家之著,引起眩晕的病因大凡有四个方面,即风、火、痰、虚、治当溯本求源,谨守病机,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勿犯虚虚实实之诫,现将临床体会铺陈于后,祈同道雅正。  相似文献   

12.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认为“郁”是肝病的基本病理,肝病之“郁”有气郁、火郁、湿郁、食滞、血瘀之别,临证需详辨。治疗肝病的关键在“解郁”。理气、化痰、泻火、化湿、导滞、活血化瘀诸法皆是解郁之法。不能拘泥于疏肝解郁一法。  相似文献   

14.
名医魏长春治郁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举随师临症的十个典型郁症病例,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都、食郁六个方面进行分类评述,以体现魏长春先生治疗郁症的经验特色。  相似文献   

15.
16.
阳痿的中医治疗等内容 ,特邀知名中医男科专家陈子华主任医师撰写。陈子华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男科的临床研究 ,曾荣膺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金奖。现任教育部国家新药开发及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7.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对病情的预后,多处用“可治”、“难治”、“不治”等词来描述,明确记载“难治”病证治条共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3条;阳明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3条,现不揣浅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风湿病中医古称痹病 ,病变波及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及至脏腑。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僵硬、变形及活动受限 ,严重时累及脏腑 ,引起脏腑功能失常 ,少数还可危及生命。它囊括了现代结缔组织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等许多疾病。陈昆山教授潜心研究风湿病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现就其经验简介如下 :1 重视病因中的热与毒 既往 ,老师遵循传统的病因病机观点和明代大医家李士材总结的治痹用药原则 ,确实治愈了许多病人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会遇到少数病人经反复使用祛风、除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