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超轲  孙淑庄 《卫生研究》1996,25(5):282-286
在全国选轻、中、重和极重4个燃煤型氟病区和1个对照区及高(饮水型氟病区)、适宜和低饮水氟地区各2个,共11个调查点,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不同摄入氟水平。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空气、饮水和食物氟含量,8~15岁和>15岁2个人群组的日总摄氟量、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率以及尿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煤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28mg与3.10mg,在饮水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34mg和3.54mg时,无重度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尿氟属正常范围。根据这些结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人群总摄氟量的资料,提出了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建议值,8~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2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2.4mg;>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3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3.5mg,为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提供了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氟疾病与膳食营养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淑庄  梁超轲 《卫生研究》1996,25(5):275-281
按统一研究设计和方法,对水氟浓度和营养状况不同的6个地区和煤氟含量不同的4个地区环境氟水平及1200多名40~60岁居民的膳食营养、总摄氟量、氟中毒等流行病学及生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氟和营养不足地区的氟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总摄氟量相近而营养正常地区,证实人体营养状况特别是钙与蛋白质对氟化物吸收利用确有一定影响。调查发现:摄入过量氟可能使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在相同氟水平下,营养正常人群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均高于营养不足地区。但在各调查点,未发现暴露的氟化物对人体有遗传毒性以及血浆中一般生化指标和微量元素与氟和营养水平有明显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燃煤污染氟中毒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守仁 《卫生研究》1992,21(2):75-79
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盛产高氟、高硫煤,居民以落后的烧煤方式——室内堆煤做饭、取暖,由于没有炉灶及烟囱,燃烧不完全,排出大量含氟煤烟,污染室内空气及粮食、蔬菜、饮水,造成严重的氟中毒。室内空气中氟化物及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10.5~304μg/m~3及0.2~122.7mg/m~3,其日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卫生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一些病区居民总氟摄入量为2.43~11.3mg/d·人,超过规定水平。摄氟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所有病区居民从呼吸道摄氟量均超过国家标准,而从消化道摄氟量仅重病区超过规定。由此看出,从呼吸道摄入氟对氟斑牙的患病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环境和食物中氟化物的水平。方法采用燃烧水解一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的含量;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测定饮水中氟化物的含量,扩散一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粮食和蔬菜样品中氟化物的含量。结果山东和四川省调查地区饮用水氟化物的含量为0.14~39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调查地区土壤氟化物含量为175.4~625.1mg/kg;调查地区6种粮食氟化物的含量,除四川邛崃县面粉外,其他均符合我国粮食含氟标准;调查地区蔬菜氟化物的含量除山东淄川的韭菜、油菜氟超出限值(1mg/kg)4倍和0.9倍。四川邛崃干辣椒氟超出限值(1mg/kg)4倍外,其余各类蔬菜氟化物含量为0.028~0.694mg/kg,均在我国相应的标准限值内。结论调查地区环境和主要食物中氟化物的浓度是安全的,居民对氟的摄入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变迁、目标人群氟斑牙患病率的变化、分析致病因素,为开展改灶降氟和长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比较不同年代不同病区学生患病率和尿氟水平;测定煤、制作藕煤的壤土、饮用水、大米、茶叶、改灶前后室内空气氟含量;测定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病区村从349个增加到1192个;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从47.64%下降至40.42%;重病区只限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检测煤氟含量为32.4~513.6mg/kg;壤土氟为139.0~1312.0mg/kg;干蔬菜、茶叶、大米含氟量均超过卫生标准。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49.6%、44.8%提高到88.6%、92.4%。改灶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到0.019mg/m3以内。结论烧煤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扩大和患病人数不断增多的根本原因。制作藕煤的壤土氟含量高,是致氟中毒的重要氟源;村民冬春季节燃煤取暖,房屋无向外排气装置致室内空气氟含量高;主食大米、干菜、饮用水均含氟导致人体摄入过量而中毒。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使用降氟炉灶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氟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评价武汉市城区居民总摄氟量。方法在城市不同功能分区采集空气、水以及食物样本。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样本氟含量,并计算出居民总摄氟量。结果武汉城区饮水、食物和空气中的氟含量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允许限值,城区居民日总摄氟量为1.857mg,主要来源于饮水和食物。结论武汉市城区饮水、食物、空气中的氟含量及居民的日总摄氟量均在适宜范围内,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燃煤污染型氟病区改灶降氟10年后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竹溪县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改灶降氟10年后环境氟含量及人体总摄氟量与氟斑牙发病率。「方法」现场调查和测定。「结果」改灶降氟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为0.0196mg/m^3,氟斑牙率降至57%。人体总摄氟量为3.28mg/day。「结论」氟斑牙人发病率与人体总摄氟量较十年前虽有降低,但氟污染源仍未消除。未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芦岭镇地方性氟中毒氟源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燃煤污染是否是安徽淮北地区氟中毒的主要氟源 ,选择芦岭镇作为调查点 ,测定了该地区饮水、粮食、蔬菜、室内外空气等样品中氟含量。经计算 ,总摄氟量为4.77mg/人·日 ,其中饮水占 82 .18% ,食物占 17.4% ,由呼吸道摄入的氟量仅占 0 .42 %。由呼吸道摄入的氟量不到大气卫生标准允许限量的四分之一 ,即燃煤氟污染对氟中毒影响很小 ,饮水摄入的氟量是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提示安徽淮北地区不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9.
萍乡地区空气污染型氟中毒的氟化物转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萍乡地区空气污染型氟中毒的氟化物转移特点,对萍乡地区环境地质进行了调查,并对土壤及水中氟化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环境地质背景类似于半湿润富铁铝地球化学环境,中性和酸性土壤氟化物聚集区,由于该地区的地质特点形成氟化物富集的土壤,这正是当地居民拌煤和烧制砖瓦的主要原料,煤和土壤在燃烧过程中排出大量氟化物,污染空气水和食物等,危害人群的健康,引起氟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掌握宜春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合理规划和改进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儿童氟斑牙用丁氏法进行判定;玉米、辣椒、生活用煤、室内空气、生活饮用水及尿氟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按GB/T5009-1996判定;逐户调查病区村燃煤情况、房屋结构、燃烧方式;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和氟骨症X线诊断标准。结果总计调查3个县市区,71个乡镇,919个行政村;调查8~12岁儿童137 277人,查出氟斑牙人数8 021人,氟斑牙平均患病率为5.84%;袁州区、万载县煤氟低于全国煤氟水平,水氟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玉米、辣椒、旺火期空气含量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检测了647份小学生尿样,均值为0.71 mg/L;调查了52个病区村,总计33 278户;对89 212人进行了氟骨症调查,未发现氟骨症患者。结论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较大幅度地下降,未发现有氟骨症患者,调查结果说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