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通过采取"三诊"、"三送"、"三好"和"三体验"等"四个三"形式,掀起了扎实有效的创建行动。"三诊"即上街义诊、上门出诊、下乡义诊。"三送"  相似文献   

2.
《江苏中医药》2014,(7):35-35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而"中医"的"中"字正是源于这些思想。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医学典籍中都没有"中药"一说,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者称为"药"。20世纪20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千金子药名源流考释,辨析本药各种名称,为本药名称的规范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分析古今有关文献,考辨本药药名的沿革以及古今出现的各种名称。结果:本药在清代以前,本草著作均以"续随子"为正名;清代和现代本草文献"续随子"和"千金子"作为正名并用,但清代以"续随子"居多,现代以"千金子"居多。异名由于对古籍句读方法和本药药名理解的不同,古今记载不尽一致。结论:本药当以"千金子"为规范正名,以"续随子"、"菩萨豆"、"千两金"、"拒冬"、"拒冬实"、"联步"、"拒冬子"、"半枝莲"等为异名,以"打鼓子"、"一把伞"、"滩板救"、"看园老"、"百药解"、"千金药解"、"小巴豆"等为各地俗称。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现在对"证"、'证候"等概念仍众说纷纭,未能统一,以致觉得越规范越糊涂.关键是"证"、"证候"均包含病变的现象和本质两种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因此,首先必须对"证"、"症候"、"证素"、"证名"、"辨证"、"病"、"症"、"症状"、"体征"等概念作出规范,统一认识,避免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基础源于《内经》,《内经》的形成根源于中国古代文明,故而其中诸多概念如"神"与"命门"必然与古代思想概念层层相扣。从《内经》的语言以及思想来看,受道家思想影响最大,道家中的"道"与古代"神"的概念实际名异质同,而《难经》中的"原气"与"命门"概念实际是"神"、"道"、"玄门"这些概念在医学上的延续。中医的"神"是抛开诸多形式与变化后的人体根本,并无唯心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对<本草纲目)"凡例"第五条"诸因"之"因"进行校正,认为过去学者们校"因"为"品"之误未安,确字当是"目"之误.  相似文献   

7.
"胃不和则卧不安"新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内经》关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之说,深入挖掘、拓展其理论内涵,在中医关于"胃不和"致不寐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赋予全新的认识,认为"胃和"为"卧安"之前提条件,临床实践要谨守病机,须以"胃不和"为"卧不安"之辨证法度、以"和胃"为"卧不安"之施治圣度,通过"和胃"以达"胃和",则"卧安"而"夜寐"成,不寐自愈。  相似文献   

8.
"象"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以"象"为核心的思维是中医诊疗重要的指导思想。从古代哲学层面分析"气""象""器"的关系,通过对"象"的内涵价值进行进一步思考,提出"象"能彰显"气""器"的变化。基于"象"内涵构建的中医状态既兼容了"气"的整体动态观,又并蓄了"器"的微观,有望为中西医兼容互补提供一个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较系统介绍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位一体"辨证新模式,阐述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与"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异同.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重点介绍"三位一体"与"二阴一阳"、"二阳一阴"的八卦的卦象结合,揭示医易同源(脏为阴、腑为阳),初步确立"脏与脏"、"脏与腑"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构模,运用"周易思维"和"干支理论"来阐述中医的"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中医药通报>2005年第1期刊载了李怀之同志所写<中医古籍中"痙"作"痓"之原因考>一文, 认为"痓"为"痙"之俗写, 其一则曰"笔者认为, ’痓’实为‘痙’的俗字. 所谓俗字, 是指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 再则曰"因此笔者以为, 医书中出现的‘痓’实为‘痙’的俗写字变体", 三则曰……. 可见作者非常自信地认定"痓"就是"痙"的俗体, 殊不知"痙"、"痓"二字各有自己的义训, 是不同的两个字. 古医书上不少"痙"字之所以成为"痓"字者,乃由于"痙"、"痓"二字因形近而致误也.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痓"字并不是"痙"之俗体字.  相似文献   

11.
周仲瑛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整理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临证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从其"抗癌解毒"、"清肠利湿"、"软坚散结"、"搜剔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健脾助运"、"温肝补肾"、"滋阴生津"等治法的运用着手,进而探讨论述其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冯文林  张丽军 《中医杂志》2011,52(4):354-35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形伤肿",不同的教材都有不同的注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对于"形"、"肿"、"寒"、"热"求同存异的演绎,认为"形伤肿"可以理解为概括了"热胜则肿"的"痈肿"和"寒胜则浮"的"浮肿"的双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疼痛作为骨关节疾病的主要症状,与局部稳态失调后引起的"筋骨失衡"具有密切联系.基于《黄帝内经》中"聚沫"致"痛"的相关论述,发现"筋骨失衡"可能是"聚沫"的基础,"聚沫"则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疼痛发生和持续的关键因素.临床以"筋骨失衡,以筋为先"为治疗原则的手法治疗,通过"通郁闭,散瘀结"来改善局部"聚沫"状态,可较好地缓...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对"脏气"进行分类的"气分阴阳"学说,与临床实际不相吻合,应当摒弃;在坚持"脏腑精气阴阳"理论的基础上,以"一分为三"思维为基础,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提出"气分为三"假说;认为广义的"脏气"应当分为"脏阳"、"脏阴"和狭义的"脏气",三者内涵独立,互不包容;主张在"脏气"的分类上,以"气分为三"假说替代"气分阴阳"学说,以实现理论的自洽性和临床的可证性。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儒学为基础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为中医系统观念的构成以及中医经典提供了哲学思想和模式。本文将讨论"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体现着哲学范畴"真""善""美"的统一。其中,"美"与"善"都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和实践对象的评价,表现为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主客合一"特性;又因其重"象"轻"体"的特征,使得"意象"成为认识病因病机的主要途径;在着眼"关系"、看重"动态"的特点指导下,病因病机正确反映了疾病的客观规律之"真",而以"失和"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医治疗就是在"求真""求善"的前提下,"求和"的过程,从而还原健康之"美"的本来状态。  相似文献   

19.
1 祖国医学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名的认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症候繁多,祖国医学根据其症状表现分散在"瘿病"、"心悸"、"中消"、"腹泻"、"汗症"、"虚劳"等病的范畴中.但中医文献中,有关"心悸"、"中消"等的描述,均属片段而不足以说明本病,唯"瘿病"与"甲亢"的关联最大.长期以来,现代中医界已经习惯于将"甲亢"与"瘿病"相对应,以"瘿病"代指"甲亢".我们认为,祖国医学中"瘿病"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致甲状腺肿大的许多疾病,甲亢只是其中一种.我们根据祖国医学对"瘿病"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认识及其分类的演变过程,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阐明"甲亢"和"瘿病"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本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