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势侧有抽搐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对照优势侧有抽搐电休克ECT)与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的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ECT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有抽搐ECT30例,无抽搐ECT30例),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自ECT观察量表分析评定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有抽搐ECT组副反应明显重于无抽搐组(P<0.01),主要表现在全身性抽搐发作后,患均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模糊,头痛,头昏,肌肉酸痛,脉率加快,结论:无抽搐ECT较有抽搐ECT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电抽搐治疗精神疾病的发现与发展简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30年代发现电抽搐疗法(ECT),开辟了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纪元,精神科医师第一次有了用物理方法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ECT对某些发病率很高的精神疾病如内源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等,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60多年来拯救了无数的精神病人,即便在化学方法治疗精神疾病时代的今天,ECT仍然是精神科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电休克疗法(ECT)是最古老的临床精神病学的生物疗法。1940年Cerletti和Bini首次报告了用ECT治疗一例严重慢性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意外地使精神分裂症得到完全缓解。从那时起,虽然胰岛素休克和亚休克以及精神外科已从有效的精神病疗法中被淘汰,ECT却经受了考验。但是,在当前各种疗法中,关于ECT的争议最多。赞同此疗法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背数”与“图片回忆”记忆测验,对照研究有抽搐双侧电极(ECT)合并氯丙嗪300mg/日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单盲)的副反应差异。发现ECT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记忆障碍是短暂的、可逆的,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5.
电抽搐治疗进展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启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11-512,514
电抽搐治疗(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电发放和全身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ECT分为有抽搐ECT治疗(TECT)和现代电抽搐治疗(Modem ECT,MECT)。  相似文献   

6.
行为与神经内分泌调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精神分裂症都有神经内分泌某些指标的变化。我们用电抽搐治疗 (ECT)Ⅰ型精神分裂症、氯氮平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 ,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脑脊液催乳素 (PRL)含量 ,对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PRL水平及其治疗后的改变作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病例来源于 1 995年 5月~ 1 1月咸宁医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住院的患者。入组条件 :①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Andreasen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 (Ⅰ型 )和阴型 (Ⅱ型 )症状诊断标准 ;②体格检查及实验…  相似文献   

7.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通过给予患者头部适量的电流刺激,导致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癫痫样放电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后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麻醉剂和肌松剂,消除了患者紧张情绪和各种不良反应,被称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或改良电休克治疗[1]。宁波市康宁医院自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时,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6.92±2.2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62.42±2.43),研究中的护理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他人的交往、肢体健康程度、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好转,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BP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实行MECT前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治疗后8周等4个时相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BP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5周后和8周后,患者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周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的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帕利哌酮组(简称为P组)患者单纯采用帕利哌酮治疗;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M组)患者单纯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C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运用韦氏记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d、1周、4周、8周、治疗结束后1周、2周对患者记忆力商(MQ)进行评定,比较各组数据。结果:C组患者MQ治疗中出现下降,与P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M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MQ即上升至治疗前,与M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可逆性短时记忆力损伤的现象,但较单纯使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抽搐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抽搐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影响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而体重增加值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抽搐疗法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齐拉西酮治疗效果,且未对认知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入我院就诊的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基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 w、4 w、12 w分别对患者进行PANS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2 w患者PANSS阳性症、阴性症、一般精神病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醒脉通治疗又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CT)。它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因使用了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驰剂,使患者抽搐明显减轻。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较传统的电休克治疗易于接受。我院自2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伴有顽固性幻听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既往使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伴有顽固性幻听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程8~12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les,PANSS)、幻听量表(auditory hallucination rating scale,AHRS)评定疗效,同时以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s,TESS)、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来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幻听明显减少或消失,而TESS评分无明显变化,另外WMS评分首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显著下降,但治疗2周后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有幻听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显效率55.7%,总有效率90.4%,无效9.6%。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9例,由药物所致,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其他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共8例,包括恶心1例、便秘3例、头晕1例、口干2例、心动过速1例,不影响继续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暂时性记忆减退。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有幻听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患者对副作用耐受性良好,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短期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电休克(ECT)治疗时对心脏是否有影响,我们对16例在应用 ECT 治疗前后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比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16例均系住院患者。年龄16-37(平均22.2)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2例,反应性精神病及情感性精神病各2例。病程10天—4年。在应用 ECT 治疗时均服用抗精神病药。2.实施方法:均于上午空腹时进行,治疗前先描记心电图,再行 ECT 治疗,待患者进入恢复期时重复描记心电图,以资为照。  相似文献   

16.
张学明  李佳  利雁霞 《海南医学》2022,(17):2204-2206
目的 研究混合策略改良电抽搐(ms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研究,按照简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ms 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及总分分别为(0.65±0.12)分、(1.79±0.32)分、(6.50±1.03)分、(1.62±0.37)分、(6.23±1.58)分、(15.70±3.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0.15)分、(6.07±0.96)分、(8.34±1.26)分、(3.09±0.49)分、(9.01±1.98)分、(28.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经改良电抽搐治疗后对其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均接受改良电抽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改良电抽搐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对比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病情及疗效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改良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后均可显著降低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6例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都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之后,有28例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0%。有30例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满意,满意度为85.7%。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简称ECT)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病人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应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测技术,接受电休克治疗,是目前精神病治疗中较为安全,合并症较少的物理治疗手段[1].由于病人对MECT这一新技术缺乏了解,加之医学知识的匱乏,易引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紧张恐惧,导致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我们通过对32例MECT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病人的紧张恐惧程度,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达到了预期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2组患者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50.23±1.26)分、抑郁评分(55.77±1.05)分,优于对照组的(59.38±1.01)分、(61.23±1.45)分(P<0.05).结论 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