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另选取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更高,说明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更加积极优质的护理干预有着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美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3-106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患者在患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后6-12h,有4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无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 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后重点时间段的护理监护,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持续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结论制定完备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实施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有其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便及时的提供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了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和动脉血压;准确的辨别心律失常并发时的表现;及时进行抢救,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33例患者,通过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了及时的抢救,仅11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症状,及时的进行抢救,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不完全统计证实~([1]),仅有25%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会并发心律失常,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予以重视。同时数据分析~([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60 min内的死亡率即可达到50%左右。所以加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行科学可行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模式为近年来临床医学开展的新型护理方法,通过对问题制定,问题提出和对策重建,来达到护理目的~([3])。本文通过对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5例进行分析,评定循证护理模式的应  相似文献   

6.
田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07-20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42例,对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于护理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后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结果通过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实时监测,能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及早发现及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90例)和观察组(n=9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8.89%(62/90),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1.11%(10/9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施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集到的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5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27例则予以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极佳,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上述患者经简单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患者循证护理(试验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复发概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心律失常复发概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26例(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2例(81.48%),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升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军 《淮海医药》2005,23(3):226-226
目的 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应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26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30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6.15%;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鸣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16-2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和相应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按照发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再分别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结果 7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7例(59.49%),有效25例(31.64%),无效死亡7例(8.86%),总有效率91.1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内科重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在24h以内,缓慢心律失常发生在1~2周内。合理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3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同期收治的70例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衰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感染与病死率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P〈0.01)。结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变化与监测数据,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预见性的防治措施,是护理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方案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对照组做比较:χ2=21.4296,△P〈0.01。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综合护理配合临床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该病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症状等一系列情况,对患者并发的心律失常进行合理划分,按照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9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消除了心律失常状况,心律恢复正常;1例出现心室颤动,病情危急,未能有效控制异常心律。59例患者均未复发心律失常。结论采用对症治疗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宋杨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55-157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AMI护理手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验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大部分预后良好,康复率为93.55%,满意率为87.10%;对照组康复率和满意率分别为54.83%和45.16%。两组间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护理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传统护理组中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而对循证护理组中的患者除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外,还应用循证护理,从疾病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循证,从而指导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进行了解。结果传统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26.67%,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8.51±6.65)d,而循证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13.33%,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5.46±6.67)d,即相对于传统护理,循证护理组中患者心律失常例数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且心功能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急救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对其动态的观察病情的不断变化,来做出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认真并细心的做好患者的心理以及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进行急救护理,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患者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出院前患者经护理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9.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对认真并细心的住院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真正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