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尿液标本6549份,对其展开尿液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49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4份,以门诊标本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合格因素包括有:标本标记不清、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采集时间不当、容器不合格以及超时送检等。结论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较多,对检验结果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应在分析前展开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88,9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结论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常规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某院从2012年4月~2013年6月的600份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出不合格标本将其最为对照组,并且对所有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原因并且采取分析前质量控制。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0份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出不合格标本作为观察组。结果:在对照组所有不合格标本中,门诊患者46例(51.11%),住院患者23例(25.56%),健康体检者21例(23.33%)。观察组不合格标本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患者的9%(54/6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室在临床上的一种常用检验项目,在试验时需要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房翠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3-504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92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溶血4 48.37%,乳糜血占27.71,标本量少占5.43%,样本污染占11.74%,凝血占5.10%,其他原因占1.63%。其中,血常规标本占65.43%;凝血常规标本占16.30%;尿常规标本占10.54%;大便常规标本占7.72%。结论只有在临床规范操作、技术熟练、耐心细致,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标本500份,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500份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以卫生部的要求为基准,分析标本采集时间、标本外观等,记录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500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90例痰液标本,50例分泌物标本、25例无菌体液标本、155例尿液标本、80例血液标本,分别占比38.00%、10.00%、5.00%、31.00%、16.00%;不合格原因包括采血量不足10.40%例(52/500)、操作失误38.20%(191/500)、条码错误4.60%(23/500)、标本污染36.80%(184/500)、送检不及时10.00%(50/500);其中操作失误占比最高,为38.20%,条码错误占比最低,占比4.60%。结论: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可帮助探讨质量控制对策,促进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合格率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安飞  狄剑辉 《北方药学》2013,(12):133-133
目的:分析检验标本的现状,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4~5月间的血尿便标本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在1480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86份,占5.2%。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占2.4%;尿液占1.6%;大便占1.2%。标本不合格的类型多样,列出了12种常见类型。结论:检验标本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为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患者、医护人员及实验人员应在标本的准备、采集、运送及接收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合格的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研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检验科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采集的53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格的53例血液标本中,标本延迟送检9例,占16.98%;溶血17例,占32.08%;标本出现凝块15例,占28.30%;标本量不足7例,占13.21%;其它5例,占9.4%。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要严格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参考价值,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某部官兵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其中采血时间不恰当,占23.53%,采血标本量不足占39.71%,血液标本有凝块占16.18%,溶血占8.82%,其他因素占11.76%;经统计学分析,采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患者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严谨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检验科内568例尿液样本以及同等数量的粪便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不合格尿液样本数量为29例,不合格粪便样本36例,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不合格尿、粪便常规检验样本总量为65例,其中标本量不足为38例。占总数的58.46%;标识错误为12例,占总数的18.46%;容器错误4例,占总数的6.15%。送检超时者1例,占总例数的1.54%。样本量不足和样本污染是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提升院内相关人员样本知识的知晓率,在收集样本之前对患者进行必要指导,严格实行对查制度,注意样本量,容器选择和收集方法的情况,全面保证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11.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武警云南总队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各类标本(痰液、体液、血液、尿液、引流液、分泌物等)2 547例,分析KP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2 547例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56株KP,主要为痰液401株(占53.04%),血液100株(占13.23%)、尿液96株(占12.70%)、分泌物63株(占8.33%);分离出的756株KP中,主要分布科室为ICU 238株(占31.48%),呼吸内科141株(占18.65%)和神经内科112株(占14.81%);分离出的KP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55.00%)。结论:3年间患者标本中的KP主要来源于痰液、血液、尿液和分泌物,其感染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KP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定期分析K...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139-141
目的比较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性,了解痰涂片镜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1日~11月30日住院及门诊患者的865例痰标本。将临床送检的865例痰标本进行培养前的涂片镜检,根据涂片镜检结果,将痰标本分为A、B、C三大类。同时对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涂片镜检结果与细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865例痰标本中,涂片合格标本695例,占80.3%;不合格标本170例,占19.7%。在涂片合格的标本中,有525例检出627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75.5%。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82.4%。在170例涂片不合格的标本中,43例痰标本检出60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25.3%。结论痰涂片能较早作出预测性报告,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的初步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35-138
目的:评价PDCA循环在医院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所获得的检验标本1 258例为对照组,其中门诊患者392例,住院患者407例,健康体检者459例;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所获得的检验标本1 265例为观察组,其中门诊患者389例,住院患者413例,健康体检者463例。比较两组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对两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3.08%,对照组为7.14%;观察组住院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2.18%,对照组为5.16%;观察组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1.08%,对照组为3.70%。观察组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住院患者标本不合格率、健康体检患者标本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污染及条码无法识别标本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能够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与尿分析仪干化学法在尿液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尿液临床检验中的最佳尿检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21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均分为观察组(n=105)与对照组(n=105),观察组采用尿沉渣显微镜法检验,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标本尿蛋白、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符合率。结果:采用尿沉渣显微镜法与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验,蛋白质阳性符合率为97.14%;红细胞符合率96.19%;白细胞符合率为96.19%;结论:尿沉渣显微镜法与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验尿液标本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两中检验方法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尿液临床检验的符合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及应采取的解决对策。方法收集各种类别的不合格标本,包括技术及非技术原因等,共11451份。结果非技术原因如申请单与标本不一致、标本盛器不合格、送验不及时等占13.7%;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标本量太少或太多、标本污染、溶血、抗凝管使用错误、血气标本密封不严、未注意采集禁忌症和抽血部位错误导致结果偏差太多等占86.3%。结论加强与临床沟通,护士培训及操作规程的标准化,能大大减少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关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营养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样本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标本调查,统计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标本当中存在33例标本被判定为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的发生率为27.5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当15例,标本保存不当10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大8例,分别占45.45%、30.30%、24.24%。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时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标本的保存方式和抗凝剂比例等,需要严格的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控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中统计本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临床各科室不合格标本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各临床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共265次,其中以血、尿多见。血标本不合格者,以血液凝固最多,共75次,占不合格标本的28.3%,标本溶血42次,占15.8%。尿标本不合格者,以尿常规标本最多,共36次,占13.6%,尿培养标本共28次,占10.6%。其它如粪便、精液、前列腺液、胸腹水等均有一定的不合格标本。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与检验科室的沟通,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