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年成功施行活体小肠移植术1例。受者现已生存6年,并长期随访。现将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活体小肠移植术供肠灌洗和保存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功能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功能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观察其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定期予以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营养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以监测移植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患至今健康生存48个月余,并已参加工作。能自由进食,大便成形,1~2次/d,体重维持在56~58kg,血红蛋白120g/L以上,白浆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6%~30%。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6ng/m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 营养指标、D—木糖吸收试验、FK506全血质量浓度等检测能有效判定移植小肠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2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贫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活体小肠移植后发生贫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针对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输血、止血、降低某些药物的剂量、造血原料的补充和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1个月后,2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均维持在100~120g/L。结论 针对病因,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贫血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 1 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为 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有血缘关系的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现已存活 1 50 d。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5kg,身高 1 85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 ,残余近端空肠 40 cm。术后发生肠瘘 ,于 1 998年 9月 2 6日转入我科 ,行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 ,于同年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 d,甚至每日可达 1 0余次 ,均为未消化的食物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 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下行活体…  相似文献   

6.
尸体供肠的获取、保存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尸体供肠的获取与保存方法。方法 采用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的方法自 6具尸体获取供肠 ,Euro Collins液保存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供肠的组织学变化 ,其中 2例供肠分别移植至 2例短肠综合征患者。结果  6例尸体供肠完整切取的时间为 (10 .8± 1.4)min ,热缺血时间为(5 .6± 1.2 )min ;光镜及电镜检查证实保存 10h内的供肠组织损伤轻微 ;第 1例移植的小肠运动和吸收功能逐渐恢复 ,后因肠道和肺部感染死亡 ,第 2例患者恢复无脂饮食。结论 该法实用、有效 ,所获小肠可用于临床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与病理检查监测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11日为1例诊断为小肠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供者为受者的母亲。术后采用肠镜和病理检查监测受者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果 小肠移植术后37d,内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65d时病理活检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给予激素冲击、OKT3抗排斥治疗,结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随访至今已存活16个月。结论 采用肠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可以及时发现小肠移植术后隐匿的病情,提高小肠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血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Wu G  So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67-769
目的 探讨血缘性活性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切取有血缘关系的供肠行部分小肠移植术,1例18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父亲,供肠150cm。另1例15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母亲,供肠160cm。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肠一期消化道重建,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异、抗感染、抗凝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第1例患者术后曾出现贫血、急性排异反应,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目前已存活26个月,肠道吸收功能正常,自由经口进食,能参加日常工作,第2例患者术后26d发生排异反应,顷冲击治疗好转,术后80d再次发生重度排异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无效,改为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冲击治疗,排异反应虽有好转,但发生不可控制的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生存5个月。结论 具有血缘关系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侯俊  王宇  段宝玲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71-671
我院 1 999年 5月 2 0日实施 1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效果满意。现就移植肠灌洗的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7.5kg,身高 1 83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 ,残余近端空肠 30 cm、远端回肠1 0 cm,术后空回肠吻合口出现肠瘘。于 1 998年 9月2 6日转入我院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d,多时可达1 0次 /d,均为未消化食物。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不能脱离肠外营养支持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18岁,因短肠综合征于2002年1月3日入院。患者曾于2001年9月因肠扭转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小肠为距Treitz韧带10cm、长约30cm的空肠,回盲瓣完整存在;患者当时体质量仅30kg。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2002年2月15日行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父亲,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均匹配,HLA和DA为半相符。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供肝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术供肝的处理方法。方法 以日本京都大学经治的9例活体肝部分移植供者为对象,对供肝的灌洗时机、方法和供肝的修整及保存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9例供肝顺利切取,肝切除量平均占全肝的20% ̄29%,受肝者存活良好。结论 供肝的灌洗时机、方法和供肝的修整及保存都是活体体肝部分移植术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活体小肠移植仅在少数国家开展 ,至今仅 10例 ,成功 5例。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受体 :男 ,18岁 ,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残余小肠约 40cm。术后出现肠瘘 ,于 1998年 9月 2 6日入我院。入院诊断肠瘘、短肠综合征。 1998年 11月 2 6日行剖腹探查、肠瘘修补术。术中见残余空肠 45cm ,行肠瘘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后脱离肠外营养 ,进食后出现腹泻 ,每天 5~ 10次大便均为未消化食物 ,患者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营养不良 ,因乏力…  相似文献   

13.
14.
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的选择及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体小肠移植供体的选择原则和处置。方法 对我国首次成功的2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进行回顾性研究。受体均为短肠综合征患。患1由其父供末端回肠150cm;患2接受其母亲末端回肠160cm。两供体的组织配型HLA与各自的受体半相符,ABO血型相同。供体进行严格的体检,肠镜及钡剂造影确定小肠的长度合适,D-木糖吸收实验证实吸收功能正常,血管造影示肠系膜血管分布正常。术前严格肠道准备,术中细致取肠及运用4℃UW液进行重力灌洗。供体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两名供体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肠道吸收功能恢复正常。受体1目前已经健康存活24个月,正常进食,生活自理,体重增加20kg;受体2已健康存活5个月。2例均出现了1次急性排斥反应,但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 选用组织相容性好、健康标准体重的亲体作为供体,术前供体的充分准备、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细心管理,是保证移植小肠存活和供体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存液保存小肠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乳酸林格(LR)液、Euro-Collins(EC)液、高渗枸橼酸嘌呤(HC-A)液和武汉医学院器官1号(MWO-1)液保存猪小肠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保存液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不同分成3个亚组,供肠保存2后行自体移植。结果 小肠保存10小时后移植,术后3周各组受体的存活率均为100%;保存18小时,LR液组、EC液组、HC=A液组和WMO-1液组受体的存活率分别为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替代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rate,HTK)保存液对活体移植肾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 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患者8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生理盐水组(29例)和HTK组(53例).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作为移植肾灌注液,HTK组用HTK保存液作...  相似文献   

18.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为1例患超短肠综合的18岁男必患者施行父亲供肠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段为150cm长之回肠,以UW液灌洗。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 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处理行到控制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14月余。结论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为1例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切除空肠、大部分回肠及右半结肠的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为患者之子,移植回肠长度为150 cm,供肠热缺血时间1 min,冷缺血时间65 min。受者切除肠瘘,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肠的近端与受者的空肠残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侧壁与结肠残端行侧端吻合,移植小肠末端造口,作为观查窗。术后使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给予抗感染、抗凝以及胃肠外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移植小肠功能接近正常,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术后110 d,患者因情绪变化突发心脏意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合并肠瘘的短肠综合征并非小肠移植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致观察及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强弩鲍夏茜摘译自 Munneke AJ, Rakhorst G, Petersen AH, et al. Flush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storage on ice cre- ates the best lung graft preservation in rats. Transpl Int, 2013,26 (7) :751-760.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术后早期移植物失功的一个主要原因,现有临床肺保存技术尽管几经变革,仍不能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往研究表明,移植前供肺的灌洗与保存方式会影响受者的术后转归。临床上目前较为通用的保存方法是4℃灌洗结合冰上保存,但何种灌洗温度与保存温度的搭配才是最佳选择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