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9例住院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英  陈学军  段西凌  宋翔  李灵  杨瑞 《四川医学》2011,32(7):1109-1111
目的探讨住院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9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信息来源于住院病历。结果 59例患者男女比例1:2.47,平均年龄37.3岁,主要致敏药物排序前三位为头孢类/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甲硝唑。药疹主要表现为多形红斑型(39.7%),其次为麻疹样型(29.3%)和荨麻疹型(15.5%)。重症药疹共6例,5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中毒表皮坏死松解型,主要由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所致。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50~150mg/(kg.d),平均1~2.5mg/(kg.d)。59例患者,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痊愈率96.6%。结论药疹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老年人重症药疹发病率高,致敏药物多为抗癫痫和抗痛风类药,早期及时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药在不断增加,人们接受药物治疗的机会日益增加。特别当前化学合成药物的大量涌现,药疹的发生率亦随之不断上升,对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近十年中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药疹158例,根据其资料记载,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药疹又称为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 ,随着新药品种增多及药物的广泛使用 ,药疹的发病率亦逐年递增趋势。为了探讨临床应用 ,药物与药疹的关系以及药疹发生的有关特点 ,现经我院自 1996年 12月~2 0 0 2年 12月共收住 13 8例药疹患者 ,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 8例药疹患者中 ,男 74例 ,女 64例 ,年龄3~ 71岁 ,平均 3 7.2岁 ,首次用药潜伏期为 4~ 2 5d ,平均 7d ,再次或多次应用者潜伏期为 0 .5~ 48h ,平均 12h ,住院天数为 4~ 40d ,平均 12d。1.2 致敏药物  1)抗生素类 62例 ,占 4…  相似文献   

7.
我院皮肤科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住院药疹261例,占同期皮肤科住院病人的5.9%(261/4429)。现就住院药疹病人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机体与药疹发生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和列表法对208例药疹病例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8例药疹病例报告中由抗生素引起的为132例,占63.46%,其中以青霉素类所占比例最高,药疹的分型以麻疹样型最多,占40.38%,其次为荨麻疹型和猩红热样型。结论: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感冒药。  相似文献   

9.
126例药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琴 《广州医药》1999,30(6):64-65
收集126例药疹病例的有关病史资料,分析药疹发生的特点。在怀疑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以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和抗感冒类常用药。在发疹的形态上以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疹和多形红斑药疹为常见。首次用药出现药疹的潜伏期多集中在5d-10d,重复用药多发生在60min内。具体分析药疹发生的可控因素,提倡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应用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药疹是临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使儿童药疹发生率日渐升高.为探讨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我们对38例住院儿童药疹进行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它方式进入人体而引起皮肤或粘膜发疹,我们对158例药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四川医学》2001,22(12):1156-1156
患者 ,男 ,2 6岁。入院前 4天患者觉乏力、头昏痛 ,服散利痛 2片 ,2天后胸部开始出现红斑 ,并逐渐向全身发展 ,伴有搔痒。查体 :T 38.5℃ ,P 90次 /分 ,R 2 0次 /分 ,BP15 / 8k Pa。全身皮肤散在帽针头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压之退色 ,以躯干为多 ,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部分皮疹有融合。咽部无充血 ,无麻疹粘膜斑。心肺 (- )。 Hb110 g/ L,RBC3.0 5× 10 12 / L,WBC7.2×10 9/ L ,N 0 .70 ,L 0 .30。入院诊断 :麻疹样药疹。入院后给予息斯敏 10 mg和强的松 2 0 mg口服 ,每日 1次 ,3天后皮疹开始消退。住院 1周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苄青霉素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4例氨苄青霉药疹患者初次发病的潜伏期,症状,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伏期平均8.4天,疗程平均13.6天,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90.37%),结论:氨苄青霉素药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但也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型等。  相似文献   

15.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等途径进入人体后 ,在皮肤及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 ,严重时可累及其它系统。药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及患者自身滥用药物现象较突出 ,药疹现象呈上升趋势。现就我科 1 995~ 2 0 0 0年住院药疹患者 9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91例药疹患者中 ,男 4 7例 ,女 4 4例 ,年龄 6月~ 5 9岁 ,平均 31岁。病程 4~ 72天 ,平均 1 6天。潜伏期30分钟~ 30天 ,平均 5天。 1 0天以内发病者 75例(82 4 % ) ,1 1~ 2 0天发病者 1 4例 (1 5 .4 % ) ,2 1~ 30天发病…  相似文献   

16.
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及应用致敏药物前后的发热特点.引起药疹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类,轻型药疹所引起的发热以低热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及药疹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近2005年的7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非特异性过敏反应为最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荨麻疹。静脉点滴方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抗生素仍占首位。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以来作者搜集由21种药物引起的353例药疹并对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继荣 《医学文选》2001,20(2):233-233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疹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对致敏药物种类和药疹类型作统计分析,无论对药疹的诊断还是防治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住院药疹患者80例作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0例药疹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73岁。用药到症状出现,潜伏期半小时~12夭,首次用药潜伏期4~12天,再次或多次应用者潜伏期为半小时~48小时。1.2药物与类型 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见表1。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中,青霉素类有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20.
苑建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597-597
药疹为药物常见的副反应,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其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本将我院48例患儿应用药物后出现药疹情况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