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治疗下 ,其中 16例予IABP治疗。结果 :16例接受IABP治疗后 ,14例 (87.5 % )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休克纠正 ;而对照组则只有 2例 (2 5 % )得以改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ABP术是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临床应用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使用IABP的病人应用原因、转归及使用时限。结果IABP床旁及导管室置入均安全可靠,置管时间6-561小时,平均66小时,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IABP有效改善预后。结论IABP对于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廖洪涛  张传寿 《循证医学》2013,13(6):337-339
1文献来源 Zeymer U, Hochadel M, Hauptmann KE,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Results of the ALKK-PCI registry[J]. Clin Res Cardiol, 2013,102(3) :223-227.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球囊反搏(简称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1年12月至2007年5月为48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急、危、重症患者施行IABP术,现就其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结果:8例患者有5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例合并泵衰竭维持3d后进行PCI;1例维持2d后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0%,未行PCI;1例冠脉造影后于心外科进行了搭桥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床旁应用IABP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源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入院均给予常规抗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IAB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4,6 h及1周后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升高,治疗6 h,1周后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有效缓解患者休克症状,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CS)、心肌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难治性心衰等患者的支持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许多高危冠心病患者能够平稳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被称为"生命之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介入治疗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疗效研究.方法 给予1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急诊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术后2周心脏终点事件及平均动脉压、主动脉内舒张压、心脏指数.结果 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心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IABP术前主动脉内舒张压为(36.9±3.5)mmHg,术后球囊反搏仪所测的主动脉内反搏压为(105±10)mmHg,心脏指数从IABP术前(1.58±0.22)L·(min·m2)-1术后升至(2.43±0.23)L·(min·m2)(P<0.05),平均动脉压从IABP前(48.9±16.8)mmHg升至(83.9±7.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IABP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可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有效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49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存活38例,死亡11例,存活率为77.6%.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治疗心血管重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疗指南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接受I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48.6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治疗心血管重症疾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1文献来源 Romeo F, Acconcia MC, Sergi D, et al. The outcom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suppor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revascularization: A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J]. Am Heart J, 2013, 165(5) :679-69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术.结果 10例患者中罪犯血管前降支病变8例,右冠病变2例,其中弥散三支病变7例;2例IABP维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维持4 d~5 d后转院行冠脉搭桥手术,3例5 d后行PCI术,2例未行冠脉造影,好转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CS患者,早期床边IABP治疗,可以为患者赢得再灌注的治疗时间,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廖贵红  张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28-1529,153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发病0.5~12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监测IABP置入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于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18例,左主干病变2例。2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3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急诊介入术中死亡2例,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10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42.9%(12/28)。16例存活患者4周时检查射血分数(EF)为0.43-0.67(0.53±0.10)。结论应用IABP可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行急诊PCI中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以缓解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的顽固性心肌缺血.IABP可降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主动脉阻抗,增加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我院心内科2002年以来应用IABP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侯毅  马友妮 《海南医学》2013,24(15):2312-2314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将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抢救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按照是否行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分为IABP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术后1周的左心室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左心室功能和MACE发生率存在差异,IABP组术后1周的左心室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42.6±8.1)%vs(39.8±7.9)%,P<0.05],IABP组1周、4周和3个月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30.6%vs55.6%,38.9%vs63.9%,47.2%vs75.0%,均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静华  代静  胡家丽 《吉林医学》2014,(27):6132-6133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内反搏术。结果:其中19例患者心功能逐渐恢复,顺利撤机,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应用IABP期间,应充分掌握其工作原理,加强相关监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IABP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简称反搏术)是一项介入治疗方法,是在X光引导下,用导管经皮肤导入一个30~50cc的球囊放入主动脉,球囊会因应心脏膨胀或收缩,其目的是提高血压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冠动脉血液及心脏输出[1]。  相似文献   

19.
李飞  高峰  杜日映 《海南医学》2012,23(15):41-42
目的 分析和评价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8例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状况,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应用IABP治疗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约40%,1个月、3个月、6个月再梗死率分别为3%、4%、3%,病死率分别为31%、43%、37%.结论 IABP是抢救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措施,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7%~10%,多发生在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AMI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在使用IABP术中,约20%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