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德才  王洪京 《光明中医》2010,25(11):2011-2012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 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疗程6周。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溃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6月复发率、7~12月复发率、1年总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溃疡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疗效,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α1(TNF-α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观察清热化湿方药对其影响与临床疗效.方法: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清热化湿方药组及多潘立酮组,两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免法(RIA)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GAS、MTL及TNF-α1、IL-10水平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清GAS,MTL水平高于正常组;中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多潘立酮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中药组下降水平比多潘立酮组明显;脾胃湿热证患者TNF-α1高于正常组,IL-10低于正常组;治疗后中药组TNF-α1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但未自调节至正常水平;多潘立酮组TNF-α1、IL-10虽有变化,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中药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组.结论: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肿瘤坏死因子-α1、白介素-10的水平有明显变化,清热化湿方药对其有明显调节作用;清热化湿方药的临床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方法研究,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清热化湿方口服结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疗程6周。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溃疡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疗效,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仁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三仁汤化裁,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分散片,7天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78.9%,优于药物治疗组6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各型治疗后近期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胃不和证与其他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肯定疗效,且对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苍龟探穴手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消化功能评分,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消化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机理.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清热化湿方煎剂,对照组服用清胃止痛微丸,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化湿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和胃化湿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胃化湿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7例 ,口服和胃化湿片治疗 ;对照组 5 1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2 4 % ,且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和胃化湿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 ,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温胆汤辅助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患者15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温胆汤辅助治疗,治疗两个疗程(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诊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随诊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3%;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四左方加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五个证型(每一证型6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半四左方加味汤剂治疗与西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主要症状积分、体征变化、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积分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四左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湿汤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热化湿汤,观察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Hp阴转率、中医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χ~2=4.36校正,P 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5.45校正,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明显提高Hp转阴率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清热化湿和胃汤对脾胃湿热慢性胃炎(CG)患者疗效及中医证候、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脾胃湿热型CG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鳞屑、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情况及胃镜检查分级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87.3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分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88.87%)显著大于对照组(6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检查分级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分级程度为无、轻度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中度、重度患者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CG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成像。  相似文献   

16.
梁玉瑛  张淑娥 《陕西中医》2007,28(9):1143-114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热化湿颗粒(生苡米、蔻仁、杏仁、厚朴、半夏、茯苓、黄连、生栀子、车前草、公英、苍术等)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炎104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68例,总有效98例,总有效率94.2%。提示:清热化湿颗粒对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有明显的清热化湿作用,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降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自拟升降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升降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  相似文献   

18.
孙荣 《中医药导报》2012,18(7):56-5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沙比利片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辅治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其对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清热化湿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97,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水平均降低(t=3.56~7.31,P0.05或P0.01);且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t=3.95、4.2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80.95%(χ2=3.67,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略感轻微恶心,未呕吐;观察组另有1例患者轻微皮肤症状。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治疗有效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56%、20.00%(χ2=6.77,P0.01)。结论:清热化湿方辅治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短期治疗后患者的炎症状态得以缓解,临床症状迅速消失或缓解,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复发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