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875例切除食管标本中,平滑肌肉瘤及癌肉瘤各2例。平滑肌肉瘤系由平滑肌瘤恶变而成。当癌与肉瘤并存时称癌肉瘤。平滑肌肉瘤一般分为息肉型及肿块型,手术切除预后较好。食管癌肉瘤有两个起源中心,肉瘤成份一般为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2.
程慧 《中外医疗》2010,29(28):70-70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1例皮肤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皮下平滑肌肉瘤。结论皮肤平滑肌肉瘤少见,外科手术切除作为首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8例,均为平滑肌瘤;胃23例,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7例,平滑肌母细胞瘤2例;小肠5例,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结肠2例,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各1例;直肠4例,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各2例。结论: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有较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肉瘤临床上少见,其中以胃平滑肌肉瘤及胃恶性淋巴瘤相对为多。我院自1975年至1987年3月共收治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肉瘤,包括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肉瘤2例及网状细胞肉瘤1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5例,女3例,年龄15-74岁,平均45.2岁。二、肿瘤部位:平滑肌肉瘤,单发于胃窦、胃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 ,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 ,以平滑肌组织最丰富的胃部多见。1990~ 2 0 0 0年我们曾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 5 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1例 ,男女之比例为 1.6 2∶1,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5 .2岁 ,其中 45岁以上占 90 % ,肌瘤患者平均年龄 5 1岁 ,肉瘤患者平均年龄6 2 .4岁。肿瘤发病部位 :食管平滑肌瘤 8例、食管平滑肌肉瘤 2例、胃平滑肌瘤 18例、胃平滑肌肉瘤 15例、小肠平滑肌瘤 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 4例、结肠平滑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精索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1907年Patel和Chalier首先报告了1例精索平滑肌肉瘤,此后在文献中逐渐增多,然而大多限于个案报告。1966年kyle复习了世界文献共收集22例病案,1972年Jenkins收集了世界文献共有26例精索平滑肌肉瘤,1976年Deluise报告了6例精索和附睾平滑肌肉瘤,其中两例是精索平滑肌肉瘤,1978年Sogani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27对肢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平滑肌肉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并对所有病例的5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63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中有21例(33.3%) P27 表达阳性,P27 的表达与平滑肌肉瘤的转移及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结论 P27可作为一个新的指标,用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复习了胃平滑肌肉瘤的有关文献,讨论了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和肿瘤的病理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问题。胃多发性平滑肌肉瘤十分罕见,查阅国内、外文献仅1例报道。本文报道为第2例,并提出了多中心生长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胃肠道平滑肌肿瘤41例,其中良性平滑肌肿瘤28例(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2例);恶性平滑肌肿瘤13例(平滑肌肉瘤11例,平滑肌母细胞肉瘤2例)。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痛,肠梗阻。结合文献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平滑肌肉瘤预后的各种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SAS软件,作COX模型的危险度分析,共回顾分析了11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年龄越大、临床-手术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比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瘤变的预后明显为差。结论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预后与患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及病理诊断是否为平滑肌肉瘤有关。对于年轻患者,临床-手术分期为Ⅰ期,肿瘤局限,无弥漫性浸润者,具有保留附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的原因。方法对8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8例均被误诊,误诊为肠套叠4例,空肠血管瘤1例,卵巢肿瘤2例,盆腔肿瘤1例;8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切除术,其余3例因侵犯广泛而无法切除。4例术后2年内死亡,其余4例目前仍存活,无复发。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老年人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等特点,总结老年人肠梗阻早期全腹螺旋CT扫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年来40例老年人肠梗阻早期行16层螺旋CT全腹扫描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参阅文献资料.结果 40例老年人肠梗阻中,32例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占80%,6例手术未发现肿物,为麻痹...  相似文献   

13.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对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方法:运用双气囊电子内镜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2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检出82例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32.41%,以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症状较多,而慢性腹泻、呕吐及不全性梗阻症状比例稍低。82例肿瘤患者中检出44例间质瘤,其中2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血管瘤12例;管状腺瘤8例;平滑肌瘤、B细胞性淋巴瘤各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转移性黏液癌各2例;黑色素瘤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部分患者术中再行全小肠检查,4例发现病灶为多发,占6.66%。结论:双气囊电子内镜可提高小肠肿瘤的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蛔虫性急腹症临床常见。我院1980至1993年共收治蛔虫性急腹症326例,居同期小儿急腹症的第4位。326例中蛔虫性肠梗阻138例,胆道蛔虫病173例,蛔虫性阑尾炎12例,胰管蛔虫3例。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治疗285例,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本文重点对小儿蛔虫性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潘楚瑛  武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12-1213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腹症的认识,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并发急腹症表现多样,包括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假性肠梗阻等,以急性胃肠炎常见。治疗后33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狼疮活动是急腹症的重要病因,加大激素治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46.9%,误诊率53.1%。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18.
小肠充盈缺损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寅尧  陈辉 《河北医学》2004,10(5):445-447
目的:分析引起小肠充盈缺损改变的病因及其临床和X线表现,以提高对它们的认识。方法:收集了23例小肠充盈缺损改变,分析了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23例小肠充盈缺损可分为小肠肿瘤,小肠息肉,小肠结石,小肠异物等四类。小肠肿瘤以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症状,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肠壁僵硬,粘膜破坏,而良性肿瘤充盈缺损较光整,粘膜改变以平坦增宽为主;小肠息肉以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直径均小于2cm,光整,可带蒂;小肠结石以腹痛,梗阻表现为多,可有胆石症病史,胃肠造影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肠壁及粘膜不受累及;小肠异物大多有明确的吞服异物史,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其x线表现因异物不同而异。结论:肿瘤、息肉、结石和异物是形成小肠充盈缺损改变的常见原因。它们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林翠君  肖俊强  黄柏峰 《中外医疗》2012,31(12):176-177
目的 探讨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腹症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手术治疗证实急腹症病因的全腹部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腹腔肠管结构及腹腔周围脂肪间隙情况.结果 25例中10例肠道肿瘤致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4例小肠扭转,1例肠系膜脂膜炎.结论 急腹症的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对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明福  董荣坤  张笃  车军  张健 《西部医学》2008,20(6):1225-1226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青年女性急腹症时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青年女性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治疗的资料。结果450例均完成腹腔镜探查,发现急性阑尾炎176例,肠粘连40例,肠梗阻20例,急性盆腔炎85例,卵巢输卵管疾病35例,原发性腹膜炎5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4例;43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了治疗,治疗成功率96.7%(95.0%~98.3%)。结论腹腔镜对青年女性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鉴别诊断中尤有价值。可发现腹部外科以外的妇科情况并进行治疗,可减少漏诊和误诊、误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