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虹  徐勇  陈临琪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082-1084
目的 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IAR)基因Asp^578Gly突变与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 选择5名特发性性早熟女童,口腔拭子提取DNA,用5’-CAC TGC TGG CTT TT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 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消化,以检测LIA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单碱基突变。结果 5名性早熟女童的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Gly突变。结论 Asp^578Gly突变不是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朱丁  钱红丹  徐勇  张敏婕  沈惠芬  刘起展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28-1029,1031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Asp578Gly突变与女生初潮年龄提前的关系,为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无锡市177名初潮年龄提前(初潮年龄<11岁)女生,外周血提取DNA,用5’-CAC TGC TGG CTT TTT CAC TGT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 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消化,以检测LH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碱基突变。结果初潮年龄提前组LH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7名初潮年龄提前女生的LHR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Gly突变。结论 Asp578Gly突变与女性初潮年龄提前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清IGF-I和IGFBP3在检测女童性早熟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IGF-I和IGFBP3浓度对诊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以及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鉴别的实用价值. [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49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进行血清IGF-I和IGFBP3的检测,并与同期30例正常青春发育女童,5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及20例未发育女童进行比较. [结果] 分析表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IGF-I和IGFBP3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及未发育的女童(P<0.001),而与正常青春发育的女孩无差别. [结论] IGF-I和IGFBP3的测定对判断中枢性性早熟以及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近年由于环境、饮食习惯等的变化,女童性早熟,包括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和单纯性乳房发育(SPT)的病例有了显著的增加,本文分析83例性早熟女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结果,探讨IGF-1、IGFBP-3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真性性早熟女童的骨龄X线征象变化,改善性早熟女童终身高的疗效。方法:真性特发性性早熟女童165例,分为快速进展型、缓慢变化型及生长相对迟缓型,分别检测不同类型性早熟女童骨龄进行左手腕部X线征象比较,观察其变化。结果:快速进展型性早熟女童骨龄进展X线征象变化显著高于缓慢变化型及生长相对迟缓型女童(P<0.05);缓慢变化型女童骨龄X线征象变化高于生长相对迟缓型患儿(P<0.05)。结论:快速进展型性早熟女童存在明显的骨生长加速、生长潜力缩短,缓慢变化型性早熟女童尽管也存在骨生长加速,但骨成熟进程相对较缓,生长相对迟缓型女童骨生长缓慢,呈现出性腺轴与生长轴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尤以女童多见.寻找性早熟致病原因及干预策略进而减少性早熟发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发现,基因、肥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相关[2].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紧张、父爱缺失、童年期虐待等家庭环境因素与女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有关[3-4],为探索家庭环境对女童性早熟的影响,寻找女童ICPP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女童性早熟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笔者开展了本次家庭环境因素与女童性早熟发病关系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发育状态下女童的叶酸水平,探讨其在青春期启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女童121例,其中健康女童(未发育组)34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26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33例、正常青春期女童28例,后3组均取乳房发育启动3个月内、TannerⅡ期女童,测身高、体质量、骨龄等相关指标,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均行GnRH激发试验证实。检测并比较4组女童的叶酸水平。结果从未发育的女童、PT女童、ICPP女童到青春期女童组,叶酸水平逐渐下降,未发育女童叶酸水平较其他3组女童明显增高,单纯乳房早发育组较青春期女童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乳房早发育组与性早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早熟女童及青春期女童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水平在青春期前未发育女童中最高,青春期启动时叶酸的需要量可能增加,过早的存在叶酸不足可能是性早熟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探讨KISS1/GPR54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PLCB1上SNP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筛查和风险预警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 于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招募经医院首次确诊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年龄与其相匹配(±3个月)的正常对照共169对,检测PLCB1基因上功能性SNP位点rs6140544、rs11476922、rs3761170、rs2235613的基因型,并探讨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校正母亲初潮年龄、母亲生育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就寝时间后,在隐性模型中,rs2235613位点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0.46,95%CI=0.24~0.91);在显性模型中,rs3761170位点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OR=1.99,95%CI=1.01~3.93).结论 rs3761170位点突变可增加汉族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风险;而rs2235613位点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求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血浆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水平变化,以及其与IGF-I 和雌二醇之间的关系。 【方法】 16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1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女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骨龄。骨龄评价采用TW2法。ELISA测定血清IGF-I和C型钠尿肽前体氨基末端肽(NTproCNP);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 【结果】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与正常对照组女童血浆NTproCNP水平分别为(18.92±8.62) pmol/mL和21.74(13.12) pmol/mL(Z=2.34,P<0.05);血清IGF-I水平分别为(867.50±318.15) ng/mL和(522.41±228.33) ng/mL(t=3.59,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7.19± 16.08) pg/mL和19.00(4.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血浆NTproCNP水平与血清IGF-I无相关性,二者与雌二醇也无相关性。 【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循环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女童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女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童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遗传多态性。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位点多态性与ICPP存在一定相关性,Xx基因型最易患病,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ICP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中人胰岛素生长因子BP3(IGF-BP3)、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水平,并探讨IGF-BP3、MKRN3在ICPP女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5 例ICPP 女童(ICPP 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3 例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124例ICPP女童、86例单纯性乳房发育(PT)女童和100例健康女童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P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较低(P<0.05),PT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水平较低(P<0.05);与PT组比较,ICPP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水平较低(P<0.05)。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诊断ICPP的AUC分别为0.898、0.842和0.799,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20;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鉴别诊断ICPP和PT的AUC分别为0.761、0.604和0.572,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775。结论 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1在ICPP的诊断及与PT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治疗后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13至18岁且月经来潮3年以上ICPP女童,其中使用GnRH-a治疗者224人为研究组,未治疗者64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青春期PCOS的发病率。结果研究组女童在随访结束时身高显著高于对照组(t=2.784,P<0.05),而两组年龄、体重、BMI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363、0.740、0.863,均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PCOS发病率7.14%,对照组PCOS发病率4.6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487,P>0.05)。结论使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性早熟未增加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发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神经激肽B(NKB)、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指数(BAI)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评估此类儿童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ICPP女童8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KB、Kisspeptin、激素水平及骨龄、骨龄指数(BAI)等,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ICPP女童治疗前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龄指数(骨发育)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P组女童骨龄、BAI、子宫体积、血清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及NKB、Kisspeptin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5、22.089、8.321、18.619、27.727、14.241、28.152,17.655,9.66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ICPP女童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呈正相关(r=0.591、0.6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为开展儿童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诊治的ICPP和PT女童各16例为研究组,正常青春期女童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各16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FT,SHBG和雌二醇(E2),计算FT/T。结果 ICPP组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的E2和T水平高于PT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FT水平和FT/T高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值均<0.05);PT组的SHBG水平低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0.05),而与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女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童PT与血清SHBG降低有关,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性激素的升高是导致女童发生PT的重要因素。血清FT的水平和FT/T有助于PT和ICPP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