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安全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护理过程。结果 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仅有5例出现注射部位少量皮下出血,其余51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安全用药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规避护理风险,保证用药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减少出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安徽医药》2009,13(10):1289-12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用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4次。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只有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均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改进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3min。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对于降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查阅文献资料找到循证支持,规范操作流程,并按计划实施整改措施.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定期检查,针对检查结果 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将流程改善后患者的皮下出血率与改善前进行比较,确认有效后将操作流程标准化.结果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进行流程改善后,患者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改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对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操作护理观察出血并发症数量。结果我病区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一例牙龈出血,二例皮下瘀斑面积>2cm,十五例患者有1~2cm的瘀斑,无一例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注射方法 ,严格规范操作,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及时正确处理,可避免发生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更换针头与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和T IA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前更换针头,对照组直接注射,两组各注射24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面积及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前更换针头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9.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8):166-16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皮下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效果确切,有助于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2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数据证实“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和随意注射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的不良反应。选取276例患者,分为A、B两组,用以上2种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结果“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的不良反应较随意注射法少,皮下出血、青紫、硬结、肿胀、疼痛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磺达肝葵钠和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分析原因,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磺达肝葵钠组,比较两组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磺达肝葵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5%和34%,前者均为轻度出血,其中牙龈出血1例;后者轻度出血18例(62%),中度8例(28%),重度3例(10%),其中牙龈出血4例,尿便潜血2例。结论磺达肝葵钠与较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不易引起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钙由于临床应用中不需实验监测,在抗血栓治疗时使用较方便,腹壁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仍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笔者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132-133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结果,为优化注射方法提供就。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9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上半年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下半年治疗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对比对照组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56例患者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腹部皮下属于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厚,出血白限性差,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血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瘀斑、硬结,引起局部疼痛、甚至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造成病人心理紧张,引起误解,使病人难以接受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注射方法有关。为此,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着如何改进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从注射部位及方法、按压方法及时间到注射器内空气的处理等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遍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本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死。目前笔者选择腹部注射,由于腹部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特别适宜需卧床的患者。如操作不当,易发生注射部位出血,影响药物疗效,笔者采用改良后操作方法治疗174例患者,只有6例(3.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两种注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芸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34-3134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其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9.
杜菊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710-2711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急诊科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86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何减少副作用的护理经验.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86例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副反应发生率低,86例中有11例出现淤斑(12.7%),7例出现硬结(8.1%),2例出现皮肤大片淤青(2.3%),16例出现疼痛(18.6%),无皮肤坏死出现.结论 完善的护理可明显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皮下血肿、硬结等副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