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救凡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0-871
介绍从肝论治血证的临证体会及验案举例。从中医理论阐述了肝与血证发病的密切关系,认为血证新病者多从肝论治,从潜肝泻火治官窍衄血、平肝降肺治咳血、泻肝和胃治吐血呕血、柔肝清肠治便血、清肝利湿治尿血五个方面论述了几种血证的发病与肝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从治肝的角度确立的治法和常用方药,并通过病案分析,阐明了上述从肝论治血证的五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从心论治月经病血证的临证体会。认为月经病血证的发生与心密切相关,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可作用于胞宫,进而影响月经的藏泄。提出从心出发补心脾、治心肾、调心肝、通心经治疗月经病血证,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而月经自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肝论治眼底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论治眼底血证谢立科,彭清华眼底血证是诸多眼病及某些内科疾病的眼部表现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局限或广泛出血。视力损害严重,并发症多,是导致盲目和低视力的常见原因。笔者多年来探求从肝论治眼底血证规律,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9%年7月~...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急症的范畴。如血证、痛证、急黄、暴喘、高热、中风、厥脱等证,其理法方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急症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将临床常见血证探讨如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篇论述了吐衄下血的形成证治及预后。它包含了现代临床常见疾病,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的症,涵盖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流行性出血热,内外混合痔等。并提出泻心汤、黄土汤、柏叶汤等著名方剂,至今在临床中加减治疗出血性疾病仍有较好的疗效。1血证的成因血热妄行,感受外…  相似文献   

5.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  相似文献   

6.
周仲瑛教授认为,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临证时须分辨虚、实、热、寒,掌握出血部位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治疗以治血、治火、治气三大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7.
唐宗海血证从气论治的探讨364000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王晓健血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泛指脉络受损,血不循经而外溢所出现的各种出血证候。因其表现形式多,涉及范围广,素为历代医家临证所重视。清末唐宗海总结前人经验,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分类、辨证及治...  相似文献   

8.
眼科血证四期论治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眼科血证是指以眼部发生出血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血证的总称。见于眼睑出血、结膜下出血、前房、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出血等出血性眼病〔1〕。各种出血性眼病在症状、体征和病理改变等方面各有其形态特征。尽管出血部位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具有从出血到吸...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医案》中有关血证论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血证责气,标本兼顾;②脉别三焦,因证施治;③经行倒逆,苦辛温镇;④血后咳痰,清补兼施。其辨证过程无不因证而治,用药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0.
清末名医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所著《血症论》一书共八卷,系统地总结了血证论治的临床经验,其血证治疗“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大法,久为医界治血准绳。论证用药,颇多独创,多为其临证实践之心得体会。血证与肺的关系甚密,唐氏血证从肺论治的经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兹探述如下。1咳血唐氏指出: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他认为:肺主咳嗽,坦”人必先知咳嗽之原,而后可治咳血之病”。咳嗽吐红之证,多有因外感者,且此证最多,须知咳因气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练而失血也哉!故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琮 《江苏中医药》2010,42(11):8-9
吴达,字东阳,清代江苏江阴人。吴氏提倡临证"必明其证之源流,观其证情变现,然后用法、立方时,君臣佐使,逆治从治,悉心配合,用一味药,必有命意,不可执用古方……所谓用古而不泥古也"(《医学求是.治伏暑赘言》)。正因吴氏不墨守成规,用古而不泥古,故其治病颇多效验。吴氏所著《医学求是》之中,对血证的论治尤具特色,与其同时代的人刘勋作序赞道:"今春血证盛行,得君施治,罔不霍然,余甚神之。"笔者现试将吴氏论治血证的特点作以下浅述。  相似文献   

12.
宋会都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0):437-438
浅谈血证从气论治莒县中医院(276500)宋会都关键词血证从气论治益气统血降气潜血清气凉血行气活血1从气论治血证原理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在体内的运动形式,主要是升、降、出、入...  相似文献   

13.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 ,溢出脉管外 ,导致九窍、肌肤等部位出血的统称 ,是多种疾病过程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如吐 (呕 )血、咳 (咯 )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崩漏等均属血证范畴。血证的治则 ,前贤已有论述。元代医家葛可久主张急性出血证应以止血为要 ,并创制有十灰散。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 :“一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二曰宜补肝不宜伐肝” ,“三曰宜降气不宜降火”。清代医家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笔者将血证分为急症期、缓和期、恢复期等三…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肝脾肾三脏同调遣药服法多灵变薛立斋血证论治特色探析河北中医学院钱会南(050091)关键词:薛立斋,血证,论治特色薛立斋,字新甫,名己。其通晓各科,既坚持临床实践,又手不释卷,笔不停耕,学术造诣颇深,不愧为明代一大临床医学家。《薛氏医案》汇萃了其宝贵...  相似文献   

17.
朱震亨,字彦修,生活于金元时期(公元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其乡梓有小河名丹溪,后尊称之为"丹溪翁",是滋阴学派创始人,以"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为其理论核心,自成一家.在临床上又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清代程钟龄归纳其治验,在<医学心悟>中指出:"杂病主治四字者,气、血、痰、郁也,丹溪妙".可见其影响之大.其在血证方面的论治也颇有特色,为进一步弘扬他的学术思想,本文就他对血证的认识及证治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证一隅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症,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损伤出血等,中医治疗血证经验丰富,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证是指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鼻衄、齿衄、肌衄、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根据现代医学对出血性疾病的分析,每种血证又可由很多种疾病引起。如咳血可由肺结核、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癌、左心衰竭等所致;吐血可见于肝硬化、胃炎、溃疡病、胃癌、药物反应等;尿血可由尿路感染、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等引起。因此,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根据中医理论,血证的病因除外伤外,不外气虚、血热和血瘀3个方面。我在临床中应用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多种血证,常可取得较好疗效。下面举几个验案,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  相似文献   

20.
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于肌肤的疾病的统称。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的部位不同,病因病机各异,肝为藏血之脏,血虚则肝失所藏,致令血不能藏而外溢。《血证论》云:“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衄,错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