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急症的范畴。如血证、痛证、急黄、暴喘、高热、中风、厥脱等证,其理法方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急症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将临床常见血证探讨如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篇论述了吐衄下血的形成证治及预后。它包含了现代临床常见疾病,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的症,涵盖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流行性出血热,内外混合痔等。并提出泻心汤、黄土汤、柏叶汤等著名方剂,至今在临床中加减治疗出血性疾病仍有较好的疗效。1血证的成因血热妄行,感受外… 相似文献
5.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 相似文献
6.
周仲瑛教授认为,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临证时须分辨虚、实、热、寒,掌握出血部位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治疗以治血、治火、治气三大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7.
唐宗海血证从气论治的探讨364000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王晓健血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泛指脉络受损,血不循经而外溢所出现的各种出血证候。因其表现形式多,涉及范围广,素为历代医家临证所重视。清末唐宗海总结前人经验,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分类、辨证及治... 相似文献
8.
眼科血证四期论治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眼科血证是指以眼部发生出血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血证的总称。见于眼睑出血、结膜下出血、前房、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出血等出血性眼病〔1〕。各种出血性眼病在症状、体征和病理改变等方面各有其形态特征。尽管出血部位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具有从出血到吸... 相似文献
9.
10.
清末名医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所著《血症论》一书共八卷,系统地总结了血证论治的临床经验,其血证治疗“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大法,久为医界治血准绳。论证用药,颇多独创,多为其临证实践之心得体会。血证与肺的关系甚密,唐氏血证从肺论治的经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兹探述如下。1咳血唐氏指出: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他认为:肺主咳嗽,坦”人必先知咳嗽之原,而后可治咳血之病”。咳嗽吐红之证,多有因外感者,且此证最多,须知咳因气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练而失血也哉!故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志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6):62-63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 ,溢出脉管外 ,导致九窍、肌肤等部位出血的统称 ,是多种疾病过程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如吐 (呕 )血、咳 (咯 )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崩漏等均属血证范畴。血证的治则 ,前贤已有论述。元代医家葛可久主张急性出血证应以止血为要 ,并创制有十灰散。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 :“一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二曰宜补肝不宜伐肝” ,“三曰宜降气不宜降火”。清代医家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笔者将血证分为急症期、缓和期、恢复期等三… 相似文献
14.
16.
肝脾肾三脏同调遣药服法多灵变薛立斋血证论治特色探析河北中医学院钱会南(050091)关键词:薛立斋,血证,论治特色薛立斋,字新甫,名己。其通晓各科,既坚持临床实践,又手不释卷,笔不停耕,学术造诣颇深,不愧为明代一大临床医学家。《薛氏医案》汇萃了其宝贵...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