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伟香  刘亮英  李益芬 《现代护理》2007,13(18):1743-1745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Ⅱ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滴液式灌肠器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灌肠,比较2组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氨浓度、药液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分别为(9.0±2.5)(、42.6±3.7)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前血氨浓度分别为(105.2±15.4)、(103.6±14.3)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灌肠后血氨浓度分别为(59.5±10.1)(、94.7±8.8)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分为0、73.3%,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3.3%、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Ⅱ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滴液式灌肠器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灌肠,比较2组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氨浓度、药液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分别为(9.0±2.5)、(42.6±3.7)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前血氨浓度分别为(105.2±15.4)、(103.6±14.3)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灌肠后血氨浓度分别为(59.5±10.1)、(94.7±8.8)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分为0、73.3%,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3.3%、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简易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所需时间、灌肠液保留时间、显小时间、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灌肠时间、显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输液式灌肠器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外溢和不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许晓红  梅瑰  唐浪娟  张小娟 《全科护理》2021,19(25):3523-3526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在肝性脑病病人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3例肝性脑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保留灌肠操作,试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灌肠器.观察两组病人灌肠后静脉血氨浓度、肝功能下降程度,床单位污染、医务人员衣裤污染情况,病人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灌肠后血氨浓度、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床单位污染、医务人员衣裤污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病人保留灌肠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肠液利用率,减少灌肠液的浪费,从而加快病人康复进程,同时有效避免灌肠过程中及拔除肛管后污染床单位及医务人员衣裤的发生,提高病人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保肝、抗肝性脑病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果糖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在结肠灌洗透析后予乳果糖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清醒时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值及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氨值明显降低;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延长.[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肠灌洗透析后给予乳果糖联合氧氟沙星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肛管与橡胶导尿管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行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按肠镜检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一次性塑料肛管行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患者不适感以及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的时间明显延长,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优于普通一次性塑料肛管。  相似文献   

7.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常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肝性脑病或肠道内感染等.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以下缺点,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①无法使药液匀速地灌入肠腔;②药液保留时间过短;③易出现药液外渗和肛管滑脱;④灌肠过程中病人常有异物感、疼痛甚至出血等不适反应.为避免上述不足,我院消化科自行设计了一种一次性保留灌肠装置,经2年多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此装置进行保留灌肠,操作简便,病人不适反应减少,有效延长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弱酸性溶液保留灌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规范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对灌肠液的浓度、温度、pH值及插入肠腔的深度等内容并没有统一要求,为减少灌肠时肠道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延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以降低血氨,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应注意以下“九度”。1保证肠道清洁度保留灌肠的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灌肠液达到治疗效果,故灌肠前应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有便秘者可先用开塞露通便或先行清洁灌肠,再行食醋保留灌肠,使肠腔在清洁状态下与灌肠液充分接触。若患者肛门周围有血迹、便迹应先清洁后再灌入,以防病毒或细菌通过管道带…  相似文献   

9.
应用弱酸性溶液保留灌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规范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对灌肠液的浓度、温度、pH值及插入肠腔的深度等内容并没有统一要求,为减少灌肠时肠道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延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以降低血氨,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应注意以下“九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44例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及评定效果.方法 总结包括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的实施,从药液保留时间、有无药液外溢和患者舒适度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无药液外溢现象;插管过程中无不适主诉;药物保留时间大于2小时者20例,大于1小时者23例,小于1小时者1例.结论 认为采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长,患者舒适度提高,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翠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7-898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满意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延长药物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简化操作程序。方法自行设计并采用无毒聚氯乙烯材料制作可控式压力灌注器。将60例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用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灌肠,对照组用注射器灌肠。记录灌药时间、药物保留时间、患者的主观症状(有无腹胀、肛门胀坠压迫感)、有无药物外溢、能否自我操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药时间缩短,药物保留时间延长,患者主观症状减少,药物外溢减少,独立操作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行药物灌肠,能延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患者可自我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