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通过50例未婚异位妊娠患者分组进行心理干预,分析了解婚前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未婚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两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包括促进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介绍疾病的发展、保护患者的隐私、术后的心理指导等。结果通过入院及术后2~3 d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配对检验和成组设计的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韦军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6-37
目的:探讨预见性心理护理对未婚晚期妊娠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未婚晚期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预见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焦虑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未婚产妇的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预防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保守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常规医护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并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异位妊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维护或改善生殖健康水平,达到降低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提高宫内妊娠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提出了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况和引起的原因,以及干预护理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未婚患者、已婚无子女患者、已婚有子女患者等3种不同情况异位妊娠引起心理状况的不同因素,并指出护士应针对异位妊娠患者不同心理情况采取分别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SAS自评量表对30例未婚异位妊娠患者及30例已婚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比SAS评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并提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未婚异位妊娠患者SAS评分59分,已婚异位妊娠患者SAS评分51分,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焦虑心理发生率为63.3%,已婚异位妊娠患者焦虑心理发生率为23.3%,未婚异位妊娠患者SAS评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均高于已婚异位妊娠患者。结论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焦虑心理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前1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出院前1d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出院前1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异位妊娠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效果较好,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异位妊娠患者舒适指数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7年9月期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舒适指数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舒适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9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社会支持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个性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行试管婴儿产妇心理状况及妊娠结局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的产妇80例,采用摸球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支持,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支持可改善试管婴儿产妇心理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心理问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9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少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异位妊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辅助治疗价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妇产科2014年9月-2016年2月接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出院后3周进行电话回访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 结论 手术室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吴巧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08-109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行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疾病认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用药知识及自护意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用药知识及自护意识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昕  李斌 《护理研究》2015,(10):1193-1195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心理护理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再次异位妊娠病人的影响。[方法]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再次异位妊娠病人7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都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放松训练与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状态焦虑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得分都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对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放松训练与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再次异位妊娠病人的焦虑情况,改善预后,提高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焦虑状况效果探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烧伤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特征,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研究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烧伤患者,10天后焦虑程度有所下降,但相较于入院初期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与之相对的,受到心理干预试验的观察组患者10天后焦虑状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度烧伤患者各期进行心理干预措施,纠正患者的焦虑、忧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为患者出院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74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室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35例,占94.59%,对照组患者总满意28例,占75.68%(P <0.05)。结论:手术室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减轻脑胶质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胶质瘤放疗患者,其中干预组51名,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43名,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焦虑阳性率和抑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焦虑阳性率为29.4%,抑郁阳性率为44.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时焦虑及抑郁阳性率与入院时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胶质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进行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患者依据病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医生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为74.0%,对照组完全依从为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异位妊娠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异位妊娠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天津护理》2019,27(2):23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一般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团体心理干预,分别于住院当天、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