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痛风是机体"经络受损和寒热失调"的代表病证,痛风的病变渠道在于"病络",并初步构建了痛风从"经络和寒热"辨治的理论体系;"寒热病邪攻入肢节脉络"的发病学特点;"寒热病邪损伤经络,经络亢变,气血虚滞"的主要病机特征;分证论治(清热、温阳)、泄浊防变、通畅经络的主要治则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根据痛风的症状、发病特点与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水肿"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痛风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亏虚,复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体虚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以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痛风""痛痹"范畴。其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治疗痛风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就近年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研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痛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出发,结合痛风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与痛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痛风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婉华  顾冬梅  蒋恬 《中医杂志》2011,(17):1521-1522
通过比较现代医学"痛风"与中医学"痛风"的特点,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并阐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浊瘀痹"可以作为痛风的中医病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相关性。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对"浊毒"的涵义,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与痛风尿酸毒性的形成,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之间进行对比探讨。结论: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浊毒是痛风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之一。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立足于中医理论来分析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痛风的常见诱发因素、痛风的主要症状等,并结合《素问·厥论》对"热厥"病因病机的阐释,来把握痛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痛风患者体质分析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痛风患者的体质有共同点,患者往往体格粗壮,孔武有力,"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甚至略显肥胖;生活习惯上多"能食而肥"。"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四肢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多由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主要特点是体内产生尿酸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血中尿酸排泄减少,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关节畸形及代谢综合征等。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的范畴。汪师认为痛风患者多湿、多热、多瘀、多毒,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根本大法在驱邪扶正,平素注重健脾平肝,益肾泄浊,急性发作则治在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相似文献   

9.
朱丹溪痛风学说古今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诱因方面分析朱丹溪痛风学说中所描述的"痛风"与今之痛风性关节炎的同一性.以期充实朱丹溪痛风学说的研究、发展,丰富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范黎明  卞华  刘涛  王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9-1181
从"浊﹑瘀"角度对痛风进行了全面阐述,就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论治体系。指出其病理因素为"浊"和"瘀",病机为脾肾不足、浊瘀痹阻,治法为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方用痛风汤加减,也应提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同时就目前中医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对其优势进行了展望,以便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难治愈,易反复发作.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病.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痛风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1].为研究痛风的诊断治疗,学者们在不断探索一种与人类痛风的发病特点接近,科学、合理、稳定持久的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进展.收集目前有关痛风动物模型的构造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芸  南小亚 《中医研究》2014,(11):36-39
谢春光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专家库中医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痛风的早期预防干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遣方用药特点、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对兼夹症的处理及生活方式的调摄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谢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谢师强调肺脾肾虚、湿瘀互结是痛风发生的根源,故用益气祛湿、行气活血法治疗痛风收益颇佳.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属中医"痹证"范畴。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标实为浊瘀阻络;故治疗以"利湿治泄浊化瘀通络,调补肝肾气血"为大法。现将痛风之起源、病因病机、中药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7):947-94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痛风病各期的病因病机,结合"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探求痛风的防治之法。结果:"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对于痛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痛风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富贵病",但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愈见增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故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痛风病各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痛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痛风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类代谢性风湿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痛痹"、"痛风"、"脚气"、"历节病"等范畴。笔者师从文建华教授2年,见其自拟除痹止痛方治疗痛风效果颇佳,现将文师治疗痛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痛风者,因其痛甚,且发病急骤如风而得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朱丹溪的《格致余论·痛风》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  相似文献   

16.
正痛风是一种"连风吹过都会感到痛"的病症,而且发作时来如风也去如风,因此才会被冠上"痛风"这名字。在古时,痛风被称为"帝王病",因为一般都发生在帝王将相及达官显贵身上。据说痛风是丰盛且无节制的饮食所引起的,直至现代,它也被人民群众认为是"吃得太好"以及"营养过剩"所带来的疾病。而现代医学又如何看待痛风呢?医生们常说:"痛风是一种结果,真正的病因是尿酸。"人体尿酸过多才会造成痛风,而造成尿酸过多的,则是人体所含的嘌呤过高。追其病发根源,主要是有嘌呤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嘌呤与尿酸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而尿酸钠盐沉积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以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肾脏等为主.目前,学术界多将本病列为"痹证"范畴.笔者认为,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应以体内水液代谢系统障碍、瘀热痰凝为主要病机,这有助于对痛风发病的深刻认识,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房定亚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阐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注重"未病先防",重视对患者健康教育并以清热利湿、泻浊排石为主要治则,防治痛风急性发作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则"既病防变",提出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治则;痛风缓解期应"瘥后防复",强调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19.
"痛风"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中医历来对于痛风的诊治都有确切疗效。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痛风属于中医的"痹病""历节病""白虎历节""痛风""脚气"等范畴,本文概述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进展,从中医学内治法、中医学外治法、中医学综合疗法3个方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梁兵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常累及肾脏病变,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