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自杀态度形成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的方法,对5所高校的1 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分别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生命意义感问卷(MLQ)、生活目的量表(PIL)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为检测工具,分析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态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038份,有效率94.4%;其中贫困生316名,非贫困生722名。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自杀者的态度和生活感受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P<0.05)。贫困大学生中,女生对自杀者家属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但男生寻求意义感、生活目标和自主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P<0.05,P<0.01)。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态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结论 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流行现况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检验自杀死亡接触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
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编自杀死亡接触及基本情况问卷对
全国6 个地区的820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国大学生近亲自杀死亡史和熟人自杀死亡史的发生率分别为
3.9%和11.8%;②有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51±2.44 vs 4.68±2.11,
P<0.01);有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23±2.48 vs 4.64±2.07,P<0.01);
具有自杀死亡接触史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率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③生活事件及其各因
子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0.11≤r≤0.26,P<0.01);④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生活事件×近亲自杀死亡史
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作用不显著(P>0.05),生活事件×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生活事件水平且具有熟人自杀死亡史者自杀风险相对最高。结论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死亡接触史、生活事件与自杀风
险关系密切,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史、生活事件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熟人自杀死亡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的关
系中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模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岗位分析、访谈和专家小组讨论,编制农
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问卷,对中部六省1400名农村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公因
素,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采用回归方程分析胜任力特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5,农
村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包含9项胜任特征,分别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沟通与
合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非医学专业知识、个人特质、心理适应性,对总方差的累积解释率为76.855%。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
x2/df 为1.88,GFI=0.94,NFI=0.96,NNFI=0.98,PNFI=0.91,RMSEA=0.068,CFI=0.97,IFI=0.97,RFI=0.96,模型拟合较理想。回
归分析表明,胜任力素质特征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结论构建的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可以为乡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
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绩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付方式问卷,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总体上是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影响大学生的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压力,76.46%的人是以成熟的应付方式来处理问题,有无自杀意念的人无显著差别,男女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文修订版生命意义量表(MLM-CR)测量中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适用性.方法 用MLM-CR、生命满意度量表(SWLS)、生活目的量表(PIL)和病人健康问卷-2(PHQ-2)对103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MLM-CR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1)MLM-CR的23个项目鉴别指数均在0.7以上(r=0.753~0.838,P<0.001);(2)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χ2/df=3.4;GFI=0.946;AGFI=0.924;RMR=0.069;NFI=0.953;CFI=0.966;RMSEA=0.048),结果支持MLM-CR具有兴奋感、成就感、原则性、目的性、价值感的五因子结构;(3)MLM-CR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42,各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在0.782~0.877之间;MLM-CR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20,各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752~0.830之间;MLM-CR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1,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783~0.805之间;(4)MLM-CR与SWLS,PIL和PHQ-2的效标相关分别为0.666,0.755,-0.388;(5)大学生MLM-CR总均分为(5.20±0.90),总体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生命意义感高于男生(P<0.001).结论 MLM-C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综合地反映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8.
郑节霞  戴哲茹  袁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7):600-602,封三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生命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生命态度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 57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生命态度、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生命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态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对自杀意念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冲动性、特质焦虑、抑郁情绪及绝望感等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自杀意念问卷,对某省6所高校的60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①修订的自杀意念问卷有良好的信度。②大学生总体自杀意念筛查率为9.04%。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分别在抑郁、绝望和特质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性别、年级、专业满意度和学习成绩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和绝望感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力,冲动性和特质焦虑对自杀意念没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调查1505名大学生.采用Bollen-Stine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年发生率为6.76%;模型的3大主要指标(x2/df=2.23,GFI=0.982,RMSEA=0.029)均达到标准,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抑郁对自杀意念起直接作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自杀态度起间接作用;而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起直接作用,也可以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危险因素排序:抑郁(41.08%)>负性生活事件(35.35%)>消极应对(6.05%);保护因素排序:社会支持(11.94%)>积极应对(4.94%)>自杀态度(0.63%).结论 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且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的产生,因此在预防大学生自杀时,更应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大学生要学会从身边的同学、亲人、朋友及老师获得支持.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uicide ide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ethods 1505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SLEC,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SRS, QSA and BDI.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suicidal ideations during the past year was 6.67%. The goodness of fit f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satisfactory and 3 major indices( x2/df = 2.23, GFI = 0. 982, RMSEA = 0. 029 ) had met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The depression was directly influencing factor on suicide ideation, while four factors including passive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suicide attitude, had indirect impacts. Negative life event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ed suicide ideation, but also had indirect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s of their contribution, the risk factors were ranked as follows:depression (41.08%), negativity life event (35.35%) and passive coping style (6.05%). Similarly, the top protective factor was: social support ( 11.94% ), followed by positive coping style (4.94%) and suicide attitude (0.63%). Conclusion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suicide,and has a direct impact. So,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rain students to face up the difficulties with a positive style, and make the college students get social supports su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简氏内隐联想测验(B—IAT)测量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可行性,并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杀态度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外显自杀态度主要通过自杀意念问卷(SAQ)进行调查,内隐自杀态度则通过B-IAT进行试验研究。本研究的被试为50名大学生,采用被试内试验设计。结果①外显自杀态度各维度值均在2.5~3.5之间,说明被试的外显自杀态度以中立的或矛盾为主。②简式内隐联想测验的值为0.43,这表明被试的内隐自杀态度偏向消极。③大学生的外显与内隐自杀态度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相关,表明大学生的内隐自杀态度独立于外显自杀态度而存在。结论采用B—IAT程序测量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是可行的;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相互独立,同时采用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两种方式,才能对个体的自杀态度进行完整准确的描述以及解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的首位。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一直是个盲区。而大学生对生命本体是怎样认识的,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如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首先应掌握的信息。我们在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认知态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某市综合性大学130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然后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 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对内外倾维度有直接(正向)影响(β=0.261,P <0.05)、对病态人格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95,P <0.05);父母不良养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父母偏爱被试对病态人格有直接(正向)影响(分别β=0.456, β=0.132,P <0.05);内外倾维度对生存质量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00,P <0.05);病态人格对生存质量有直接(负向)影响(β=-0.617,P <0.05);父母情感温暖通过内外倾途径和病态人格途径间接影响生存质量(β=0.260,P <0.05);父母不良养育方式、父母偏爱被试可通过病态人格途径间接影响生存质量(分别β=-0.281,β=-0.081,均P <0.05).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可能有间接影响;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可能有直接影响,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心理扭力与自杀行为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心理扭力量表、简版生活目的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对济南市某高校1 5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44名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行为风险,生命意义感得分与心理扭力得分、自杀行为风险得分均呈负相关(r=-0.482、-0.297,P均<0.001),心理扭力得分与自杀行为风险得分呈正相关(r=0.335,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心理扭力与自杀行为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12%。 结论 减少大学生心理扭力,培养其生命意义感,可能降低其自杀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震后灾区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方法 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LV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灾区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生命价值观各维度上,男生生存价值和精神价值[分别为(1.85±0.57)分,(1.73±0.55)分]高于女生[分别为(1.66±0.43)分,(1.54±0.40)分],男生[(2.59±0.46)分]工具价值低于女生[(2.76±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越价值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3.710,P<0.05).自杀态度各维度上,男生[(3.01±0.51)分]在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得分低于女生[(3.28±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110,P<0.05),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7±0.37)分,(2.50±0.37)分]、地区[城乡分别为(2.48±0.36)分,(2.61±0.38)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1±0.71)分,(2.86±0.73)分]、年级(F=3.357,P<0.05)、专业[文理科分别为(2.94±0.65)分,(2.64±0.76)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有显著回归效应,个人价值和工具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生命价值观总分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结论 生命价值观可以预测灾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心理工作者要加强灾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对昆明地区高校7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狭隘偏执的倾向。在狭隘偏执的生命价值观维度上男生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科、理科、医学、艺体等不同专业学生在积极进取的生命价值观、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狭隘偏执生命价值观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现象,进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