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构建肩关节有限元模型,用于分析肩袖生物力学。 方法采集1名26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肩CT、MRI数据,构建肩关节有限元模型,包含肩胛骨、肱骨、锁骨,以及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模拟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展,分析肩袖肌肉应力变化。 结果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展0°~30°过程中,各组肌腱与肱骨头连接处的应力均增大。冈上肌腱应力变化速率较快;肩胛骨前方的肩胛下肌对比肩胛骨后方的冈下肌-小圆肌,两组肌腱的应力变化较为同步。当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展30°时,冈上肌腱、肩胛下肌腱及冈下肌腱-小圆肌腱与肱骨头连接面的平均应力分别为7.894 8、4.721 7、3.768 8 Mpa,冈上肌腱关节面与滑囊面结点平均应力分别为7.931 4、4.099 0 Mpa。冈上肌腱的关节面与滑囊面应力有明显差异,应力差值随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展而增大,造成的剪切力可造成冈上肌腱撕裂。 结论肩袖对肩关节的活动与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其受力特点易引起肩袖损伤。  相似文献   

2.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其作用是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肩袖的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shoulder cuff),又称肌腱袖(myotendiou cuff)或称旋转袖(rotator cuff),是由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上述4块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肩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肩部的创伤常导致肌腱袖的撕裂,老年人肌腱袖可退行性变常发生撕裂。熟悉肌腱袖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肌腱袖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肩胛骨骨折临床并不常见,肩胛骨有三边、三角、三突、两面。肩胛骨骨折手术前方入路以前内侧切口应用最广泛,该入路切口与皮纹几乎垂直,显露充分,但易出现疤痕。术中应注意保护头静脉,该切口常被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修补术、前方或前下方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融合术等。进行肩关节后方入路操作时患者取侧卧位,沿肩胛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显露肩胛盂后部、肩胛骨体部、肩胛冈、肩峰等结构。该入路常用于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修复术、肩胛盂颈部或体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后方游离体摘除术、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切开引流术等。1984年Hardegger报道改良Judet入路——外侧直切口,该入路的优点是开窗暴露外侧柱,切口小,创伤小,肌肉软组织剥离少;缺点是无法显露内侧柱、肌肩胛冈。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四边孔内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三边体内桡神经。另外应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该神经起自臂丛上干,经肩胛切迹肩胛冈外缘进入冈下窝,支配冈上肌、冈下肌的运动。而旋肩胛动脉升支损伤易导致出血而影响术野。此外经肩峰入路不是一个常规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可通过肩峰截骨或已存在的肩峰骨折端进行暴露,肩峰需要进行有效固定,术中注意保护冈上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肩胛部深层肌筋膜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及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0例肩胛部深层肌筋膜痛患者给予扳机点注射治疗并随访.解剖观察12具成人尸体肩胛部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的位置、走行、长度和厚度.结果 肩胛部深层肌筋膜痛患者常见压痛部位为冈下窝中央及肩胛骨腋缘.扳机点注射治疗前VAS评分为7.631±2.652,治疗1周后评分为3.248±1.4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随访一月后VAS评分为2.829±1.852,与治疗1周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小圆肌附着于肩胛骨腋缘距肩胛骨下角5.8~7.0 cm处,大圆肌附着于肩胛骨腋缘距肩胛骨下角4.0~6.5 cm处.结论 冈下窝中央压痛由冈下肌筋膜痛引起;肩胛骨腋缘中段压痛由小圆肌筋膜痛引起;肩胛骨腋缘下段压痛由大圆肌筋膜痛引起.肌筋膜扳机点注射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经典术式,副神经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最常用的移位动力神经之一[1].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上肌、冈下肌是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又是上举的"主要肌"和上臂外旋的"关键肌",修复肩胛上神经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具有重要作用.副神经是斜方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斜方肌上部对于维持肩部外形和完成耸肩、肩外展动作非常重要.而副神经与肩胛上神经距离近,用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已是常规术式[2-3].  相似文献   

7.
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环绕肱骨头上端,共同协调肩关节运动.在年龄、创伤、劳损等外在因素以及肌腱退变、血运不足、肩峰下撞击等内在因素作用下,肩袖易发生损伤,尤其是肌腱撕裂,进而引发肩部疼痛、力量减弱、活动范围减少.肩袖撕裂通常需手术修复,术后大部分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较少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上神经卡压在诊断上不易与颈肩部的其他疾病区分。本文归纳了近期的文献报道,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病因及相应治疗。 1 解剖学 肩胛上神经起源于臂丛上干(第5、6颈神经根),第4神经根也参与它的组成。自臂丛发出后,往下进入斜方肌内,直至肩胛骨上缘的切迹,肩胛上动静脉跨过该处肩胛上横韧带进入肩胛窝,肩胛上神经在此韧带下穿过,发出运动支支配冈上肌和感觉支支配2/3的肩关节囊。主干继续沿着肩胛冈走行,穿过由肩胛冈关节盂韧带(又名肩胛下横韧带)和肩胛冈组成的纤维-骨性隧道,转至冈  相似文献   

9.
肩袖损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肩袖损伤孙常太,黄公怡肩袖是由起于肩肿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四块肌肉的肌腱部分在肪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当肩关节外展上举时,肩袖肌肉的收...  相似文献   

10.
肩胛下肌腱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文献报道了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损伤的病理、修复技术以及治疗的结果,而有关肩胛下肌单独或复合损伤的文献却很少。实际上肩胛下肌在肩关节的功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肩胛下肌的损伤和退变在临床上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自1995-2001年收治翼状肩胛患者2例,采用钢丝及阔筋膜条肩胛骨固定术,经随访1~3年,固定效果好。例1,男,41岁。于9岁时无明显原因引起左上肢无力,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进行性加重,并有肩胛骨后凸畸形。入院查体:左肩关节外展90°,上举障碍,左肩胸关节活动时呈明显翼状肩胛。按压肩  相似文献   

12.
正正常肩胛位置是肩胛肱关节正常运动所必需的,肩胛骨位置改变可导致相关肌肉长度和肩关节位置变化。Sahrmann[1]将肩胛骨的理想排列位置定义为肩胛骨的椎体边缘与脊柱平行,距离胸腔中线7~8 cm,位于T2~7之间。肩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肌肉骨骼因素引起的,包括持续的异常姿势、偏离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复运动、肩胛-肱肌肌群和肩胛-胸廓肌群不平衡或神经系统异常。肩胛周围肌肉的协调激活是肩胛盂肱关节正常节律的必要条件。Sahrmann[1]将肩胛  相似文献   

13.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据Depalm a等人[1]通过尸体解剖发现,50~60岁死亡人群中30%的人有肩袖损伤,70岁以上死亡者中有90%~100%有肩袖损伤。说明肩袖损伤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中。外伤性肩袖破裂临床常见于青壮年,尤其岗上肌全层撕裂与肩峰过度外侧伸展时损伤有关[2]。…  相似文献   

14.
本院近年来收治翼状肩胛二例 ,应用碳纤维及人工韧带作肋骨肩胛骨固定术[1] ,经 1~ 2年随访 ,固定效果良好 ,患者均感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2 0岁。骑摩托车撞伤 ,左肩外展位落地 ,锁骨骨折。经治疗 ,锁骨骨折愈合 ,但患者肩活动受限 ,肩胛骨隆起。入院检查 :患侧斜方肌、冈上肌轻度萎缩 ,肩外展 80°,肩上举受限。嘱患者作肩胸关节活动时 ,呈明显的翼状肩胛。检查者用力固定患侧肩胛骨时 ,上举功能可达正常范围。肌电图检查 :肩背部以及胸壁肌肉的支配神经未受损。例 2 ,男 ,2 5岁。 2年前摔倒右手掌着地 ,致肘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5.
肩胛下孔内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肩胛下孔内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王震寰,杨其云,王小标,王芳,苗华国内外学者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多集中于肩胛上孔处[1~4]。鉴于肩胛上神经冈下肌支和下关节支在分别进入冈下肌和肩关节囊前,尚穿肩胛下骨纤维孔。本文对冈下肌支和下...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5年来,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已引起越来越多医生的兴趣。从解剖学角度讲,肩袖在肩关节的三维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冠状面,三角肌和肩袖下半部分(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是一对力偶;在水平面,肩袖前部(肩胛下肌)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之间是另一对力偶。肩袖撕裂修复的目的是使这两对力偶重新获得平衡,恢复肩关节稳定性,而不仅仅是修补撕裂口。不同的撕裂部位有不同的关节镜修复技术,其中肩袖的后上部撕裂又分为四种类型:新月形、U形、L形和巨大的挛缩的撕裂。对前3种撕裂在镜下先沿肩袖长轴缝合撕裂口的两边,再把缝合后的肩袖  相似文献   

17.
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的包裹肱骨头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构造,在肩关节病变中肩袖损伤约占肩关节病变的17%~41%[1]。我们从1996年3月至今共收治肩袖损伤46例,获得满意的诊断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  相似文献   

18.
张××,男,32岁,X光片号:7586。患者于,1990年6月1日与他人斗殴,左上肢上举冲拳时突感无力。继打第二拳时左上肢不能上举,自觉肩部不适。行走活动时肩部有响声。当日来院就诊。查:肩部肿胀,肩胛冈中点、肩胛内缘及肩关节处有压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被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肩胛骨内外挤压均有骨擦音。但无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阴性。6月2日摄正位片见肩胛冈中点有致密白线折痕,阶梯样不平,喙突有裂纹,肩锁关节及肩肱关节无脱位。诊断:喙突骨折。处理:按常规局部敷消肿膏,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伤后22天肩胛岗肩胛内缘无明显压痛,肿胀消退。但轻度活动肩关节仍有骨音。继摄喙突特殊位X片见:喙突基底部连同肩长胛盂上2/5处完全撕脱骨折,裂纹清晰可见。用12cm绷带卷放患侧腋下;长10cm、宽3.5cm杉树皮放肩峰上邻颈部,绷带由腋下往前上肩,从后至对侧下腋再往胸达患肩上,经后方至腋下,如此反复缠绕数圈层层绑紧。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迫使喙突与肩胛盂紧密接触,包扎固定10天,无骨擦音,摄片骨折线模糊,去除固定,锻炼肩关节功能。同年8月1日肩关节功能已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成人尸体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建立数个基本的肩关节模型,比较喙肩韧带切除前后肱骨头移位情况,以设计验证改良肩峰成形术控制肱骨头移位的方法。方法取新鲜尸体肩关节6例,其中模拟组1例,实验组5例。通过对模拟组建模并操作后,对实验组5例建立相同模型,以未手术、喙肩韧带切除术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喙肩韧带切除术后肱骨头前上移位显著增大;对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肌力加强后,所有模型肱骨头移位相对减小,其中加强了冈上肌、肩胛下肌肌力的模型肱骨头移位相对最小。结论通过模拟建立的改良肩峰成形术有利于控制喙肩韧带切除后肱骨头移位。  相似文献   

20.
肌肉移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重建术(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 外旋外展功能重建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者常因内旋肌继发性挛缩而呈现肩内收内旋畸形和外旋外展障碍 ,康复治疗无效者———外旋进行性减少到 2 0°以下[58] ,可实施手术治疗 ,除了移位还需松解挛缩 ,操作更复杂。4.1 肩胛下肌松解术 由Gilbert[13 ] 于 1988年提出 :侧卧。沿肩胛骨腋缘做斜行切口 ,上举上臂使肩胛骨下角滑动到切口内 ,分离背阔肌前缘 ,显露肩胛下肌 ;于骨膜下或骨膜外[59]游离肩胛下肌肌起 ,至关节可被动外旋到 90°。术中注意保护位于脊柱缘的前锯肌止点、大圆肌止点及肩胛下肌神经血管蒂。术后用石膏固定上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