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外翻(囊炎)并非第一趾的单一病变,而是一个常伴有其余足趾畸形和症状的第一趾列复合畸形。其诊断标准为:①第一、二跖间角≥10°。②外翻角≥20°。③较明显的外翻畸形或伴有囊炎[1]。由于畸形和疼痛,常需手术治疗。尽管至今已有150余种手术方法[2],但合适的手术方法的选择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患者的年龄。②第一跖骨的长度、内收程度、矢状面的位置、矢状面的旋转。③籽骨的位置。④骨密度。⑤足的软组织情况。⑥第一跖趾关节的匹配情况。⑦退行性骨关节疾病。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重动力技术治疗外翻畸形的疗效,探讨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6年至今,应用双重动力技术治疗79例外翻(139足)患者,女74例131足,男5例8足;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1岁。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疼痛和趾畸形,术前均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角度。外翻角(HVA)平均为32°(52°~16°),第一二跖间角(IMA)平均为11°(22°~6°)。均不同程度伴有锤状趾和跖骨头下胼胝。术后进行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间角(IMA)、疼痛缓解、畸形矫正比较,评定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囊炎症状完全缓解,无疼痛。无外翻、囊炎复发病例。患足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间角(IMA)明显减小。结论:双重动力技术矫正外翻畸形,是笔者经大量临床实例验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志国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43-844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术后3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 ,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02-01~2007-12间,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30例(50足)。随访时间为3~8年。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的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1~2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手术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48足,手术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主要有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外翻复发,内翻、仰趾畸形等。结论 McBride手术能有效的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外翻矫正后,第1~2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足部症状、功能,矫正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外翻是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常呈对称性,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受牵拉,可有骨赘形成。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患者的要求、外翻的程度、医师的常用方法等。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Keller手术治疗中老年不同年龄组的外翻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典的Keller手术。结果:35~55岁年龄组优9足,良4足,中1足,差1足,优良率86.7%;56~70岁年龄组优11足,良5足,中2足,差0足,优良率88.9%。35~55岁年龄组外翻角和第Ⅰ、Ⅱ跖骨间角分别从术前(34±19)°和(17±1)°改善到术后的(13±6)°和(12±1)°。结论:Keller手术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肯定,不但适用于老年患者,对35~55岁的中年患者只要有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或者有关节半脱位的外翻患者同样适合行Keller手术。  相似文献   

6.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特征是趾向外过度成角畸形,严重者趾畸形甚至置于第二趾下方.患者常因疼痛妨碍行走或穿鞋以及美观等而来治疗。其治疗方法有多种。我们采用 Keller 手术方法,稍作些改良,治疗了27例(?)外翻患者44足次,现报道于后。一般资料27例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单侧12例,双侧15例,共44足。术前第一至第三蹠骨头下方有胼胝34足,平足38足。所有患者活动时均有第一蹠趾关节疼痛及(?)囊炎,经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30例48足,其中获完整随访者23例36足,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与外翻相关的各角度的X线测量值,并结合AOFAS和VAS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外翻角(HVA角)和第1、2跖骨间角(IMA角)从术前的(34.3±1.14)°和(12.6±0.76)°改善到术后的(11.8±0.97)°和(7.2±0.83)°,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踞)趾功能评分标准评价,AOFAS评分从术前的(55±4.7)分改善至术后的(81±3.4)分,主观满意度VAS评分从(8.6±0.7)分改善至(4.4±0.6)分。治疗前后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小切口手法治疗轻、中度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嘴外翻畸形发生原因:第一跖骨先天内翻,平足,收肌挛缩,展肌移位,跖关节囊外侧挛缩,内侧松弛及骨性突起,骨关节炎,胼胝等.根据病理改变采用收肌止点后移,内侧关节囊紧缩,第一跖骨斜楔形截骨矫形等联合术式,消除外翻的病理状态和复发的内在因素,恢复正常坶趾功能和外形,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外翻畸形是骨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手术治疗,大多在第一跖趾关节处进行。随着手术的广泛应用,有关并发症相对增加,最近对纠正不足和过度矫正引起重视。田氏报道77例行McBride手术者,34例得到随访,8例出现(足母)内翻,呈“杈状趾”畸形;14例行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术,术  相似文献   

10.
外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与穿尖头鞋、高跟鞋有关。本病好发于40岁左右中年妇女,手术目的在于矫正畸形和减轻疼痛。我院自1960~1984年选用McBride手术治疗30例(38只足)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手术适用于(足母)外翻大于30°的中度畸形患者,而第一跖趾关节有肥大性关节炎者列为禁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32足外翻畸形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均摄片定位,测量外翻角度帮助确定截骨矫形多少,术后摄片。采用局部麻醉5例,局部神经阻滞麻醉15例,在趾近节内侧上开一3~5mm微孔,在微孔内手术,去除骨质增生,趾近节内侧斜行截骨。术中采用牵、接、按、摩、推、拿等中医手法,整复畸形,矫正趾脱位,复位一次完成。术中电视监测确定效果,30分钟达到矫形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随访6月~60个月,平均3年,参照温建民等拟定标准[3],优良率:98.3%,稍差:1.7%。结论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价廉、易掌握,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外翻的外科治疗综述@易存国$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 @王沛$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POP矫形钢板内固定结合截骨治疗重度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内背侧入路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B-POP矫形钢板置于跖侧固定截骨段26例。结果 26例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外翻评分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23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治疗重度外翻时选用B-POP矫形钢板来固定第一跖骨截骨段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截骨部愈合快,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翻的发生、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Farmer术式治疗先天性内翻3例,足内侧坚硬索条2例为挛缩纤维条,1例为起自第5跖骨内侧基底,与副趾相关节的软骨性跖骨,给以切除;切除副趾;其中转移Y形皮瓣2例,转移Y形皮瓣加游离植皮1例;结果转移皮瓣及游离植皮片全部存活,第1跖趾关节恢复直线关系。结论Farmer手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内翻;先天性内翻源自足内侧多跖趾畸形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5.
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近百年来虽有百余种手术方法,但真正能够全面矫正其病理及致畸力的手术方法很少。我院自1995~1998年针对本病的病理及致畸力,采取收肌动力性转位治疗外翻,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19足均为女性,年龄17~45岁,平均3375岁。X线检查:外翻角(HA角)26°~382°,平均2959°;第一、二跖骨间角(IM角)116°~142°,平均1274°;均可见腓侧籽骨向外侧脱位;无一例骨关节炎。术前主要症状为外翻,囊炎疼痛,穿鞋不便,行走困难。1.2 手术方法 麻醉后,下肢驱血,止血带充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带部分趾骨的游离甲瓣移植的手术效果.方法:从1994年6月以来,先后为14例患者行带部分趾骨的游离(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其中拇指Ⅲ°缺损7例,Ⅱ°缺损5例,拇指脱套伤2例.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经6月-12个月随访,再造拇指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有对掌、内收及背伸功能,能满足生活及工作需要,全部恢复原工作.结论:带部分趾骨的游离甲瓣移植拇指再造术是治疗拇指缺损及拇指脱套伤患者的一种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拇指脱套伤、离断无法再植或再植失败者行趾甲皮瓣再造拇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取趾甲皮瓣为30例拇指脱套伤、10例拇指离断无法再植、18例拇指再植不成功的患者实施拇指再造。结果:58例患者趾甲皮瓣均成活,其中10例趾植皮区皮肤部分坏死,5例2月后发生甲下感染,换药均愈合。所有患者均能完成对掌、对指活动,功能恢复较好。再造指与对侧相似50例,略粗大8例,外观满意。结论:利用趾甲皮瓣再造拇指,具有外观好,成活率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重度踇外翻可引起踇趾的严重畸形和疼痛,影响足的美观和行走,许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外观是其治疗目的,2005年5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Ludloff截骨术结合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度踇外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食、中指的中、末节软组织撕脱性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食、中指的中、末节软组织缺损 1 5例 ,并在手术设计、皮瓣切取和神经吻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逐步改进。结果 :全部成活 ,外形与功能均满意。结论 :、趾甲皮瓣是修复食、中指的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66例100足均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与术后6月摄片测量(踇)外翻角(HVA)、Ⅰ~Ⅱ跖骨间角(IMA)和远端跖骨关节角(DMAA),同时辅予中药熏洗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 疗效结果示优:91.00%,良:9.00%,差:0.00%;术后6个月HVA、IMA和DMAA比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微孔矫形术治疗(踇)外翻畸形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安全、易掌握、不打石膏、不需另外取骨植骨,不需外固定等多种优点,尤为重要的是手术保留跖骨头,形成无痛性假关节,不破坏足部3个负重点即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第五跖骨头,生活能自理,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