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居民长期以堆煤或敞灶方式燃烧高氟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和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和粮食及其它食品氟污染所致慢性中毒。其防制对策应该是切断氟源、减少摄氟量。主要应采取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1 改炉改灶 改良炉灶是防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措施。有很多资料报道,改良炉灶可有效地将烟尘中的氟化物排至室外,减少室内空气、粮食和其它食物被氟污染。通过全国连续5年的重点监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我国产煤较多省份之一,产煤区多位于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区,除开滦、峰峰、井陉等10几家国有大型煤矿外,尚有几百个集体自营小煤窑,分布在两山的部分区域。近年来河北省在调查饮水型地氟病时发现这些地区部分农村饮水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但氟中毒病人较多。对此,河北省承德地区、保定地区地方病防治所、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等,先后(1980、1983、1984、1990年)组织了4次调查,查明河北省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局部流行。1 病区分布 相似文献
3.
张云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2,11(3):179-182
本研究采用氟病地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发现涪陵地区存在着生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其流行特征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发现郁盐氟含量206.5mg/kg 时。在低水氟(0.2mg/L)地区对人群健康是无害的;郁盐氟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煤烟的氟污染。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八个生产组居民平均烧煤时间和烧煤数量与16岁以上当地居民的氟骨症患病率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烧煤时间与氟骨症患病率呈明显相关关系,r=0.955,p<0.0005,Y=1.0811X-7.8109,全年烧煤数量与氟骨症患病率之间也呈明显相关关系(r=0.881)。此外,本文还结合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讨论了烧煤时间和烧煤数量对氟骨症患病率的影响及根据烧煤时间的调查来估算氟骨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戴国钧翟城张志瑜滕国兴孙玉富我国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七十年代后期提出、八十年代中期确定。十多年来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现就仅有的一些预防措施的效果观察报告作一综述。1预防措施的降氟效果燃煤污染型地... 相似文献
7.
8.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汇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汇总分析孙玉富,滕国兴,于光前整理1991年开始在全国7个省9个县17个监测点,开展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为了解预防措施落实进度,评价防制效果和防治对策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将1991~1993年的监测结...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煤烟污染型氟中毒:Ⅴ氟性肘关节病分度X线征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氟骨症 X 线诊断标准于1982年由原中央地办室公布执行。该标准是根据饮高氟水所致氟中毒的临床和 X 线征制定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在我国西南各省和其他地区广泛流行,三峡地区更为严重。近年来还发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骨与关节 相似文献
10.
常山县芳村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山县芳村镇居民世代以石煤为燃料,炉火终年不熄,但不用煤火烘烤粮食。1984年普查结果,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达80%以上,为了搞清该镇居民氟中毒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程度,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以燃用石煤的芳村镇为病区调查点,以燃用柴草的大蓬村为非病区对照点。病区居民饮用井水或自打压力井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燃煤地区的燃煤方式、食物干燥与保存方法和8~12岁儿童氟斑牙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9.89%;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的病区村51个,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竹山县和竹溪县;主食结构以大米为主,98%的调查户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干燥和保存玉米和辣椒。结论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危害程度已明显减轻,但仍应继续坚持以改炉降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持续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病情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病情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需求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年全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氟斑牙流行强度为较显著(A)和中等(B)的病区抽取调查村,对村小学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并与2000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抽样采集调查村室内存放3月以上的大米、玉米、辣椒,以及主要生活饮用水、煤、拌煤粘土进行氟含量测定并估算人群总氟摄入量。结果病区县调查点生活饮用水氟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煤及拌煤粘土氟含量较高,粘土氟平均含量是煤的3.5倍;室内干燥储存的玉米、辣椒氟含量超标,但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污染程度均有所降低;除长顺、龙里外,其余病区县人群摄氟量均超标,辣椒已成为病区的主要携氟介质;在A类病区,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8~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显著变化或这种变化并无实际意义,氟斑牙病例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氟斑牙流行强度除黔西降为中等外,其余县仍为较显著;在B类病区,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8~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下降29.71个百分点,其中龙里降幅达64.27个百分点,氟斑牙病例主要表现为极轻度和轻度,其中极轻度病例占50%以上,除六枝外,其余县氟斑牙流行强度均下降,龙里已降至阴性。结论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中等病区病情大幅下降,防治效果十分显著,但历史重病区病情仍然较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在改良炉灶的同时,采取避免辣椒遭受氟污染的技术措施是现阶段我省预防控制燃煤型地氟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刘炳坤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2,11(2):98-100
本文报道45例由生活燃煤污染所致氟中毒病区,患有不同程度氟骨症病人的肺部 X 线表现。指出煤烟污染大气,可导致慢性,非特异性支气管及其周围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小叶肺气肿。肺部病变程度与氟骨症的轻重和患者的年龄相关。45例中继发肺心病5例,并发浸润型肺结核5例。本文给煤烟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资料与课题。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 评价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 (地氟病 )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防制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2 0 0 1年 5~ 9月对全省燃煤地区乡镇中心小学 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同时对原烧柴地区进行了地氟病线索调查。结果 在 85 7个乡镇中调查 772个 (受检率 90 .0 9% ) ,查出病区乡 5 92个 (检出率76 .6 8% ) ,其中轻病区乡 5 19个 (占 87.6 7% ) ,中病区乡 4 9个 (8.2 8% ) ,重病区乡 2 4个 (4.0 5 % )。病区人口约190 0万人 ,全省燃煤地区 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 5 6 % ,缺损率为 6 .5 % ,推算 8~ 12岁氟斑牙儿童约 110万人。重病区仍然主要分布在省境内西北地区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与 1986年调查结果比较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30 %的乡镇无明显变化 ,30 %~ 80 %的乡镇检出率增高 ,而 >80 %的乡镇数明显减少。在约 4 0 %的由烧柴转为烧煤的乡镇发现氟中毒病人。结论 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得到明显控制 ,但形势仍然严峻 ,病区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六盘水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调查报告李福成,颜书林执笔六盘水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偏东,境内几乎全是山地,属高寒山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享有“煤海”之称。她处于海洋湿热空气与大陆干冷空气交汇地带,空气潮湿,除3~4月外,其它月份降雨量均大于蒸发量。气候变... 相似文献
16.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其心脏机械功能变化的报道尚不多。本文通过42例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心阻抗微分图的每搏心输出量(SV)和每分心输出量(CO)的初步观察,以探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是滞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以及危害程度和主要临床表现。方法 根据氟中毒病区分布,对其环境砷背景及致人群中毒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石煤、土壤、粮食、空气、水源、蔬菜、茶叶、头发、尿,用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砷含量测定。结果 发现燃用高砷煤可污染空气及食物,使居室空气砷含量超过国家规定达700倍,致存放的粮食含砷量显高于对照点。检出患病率为10.7%(以皮肤色素改变,粗糙、皲裂、脱屑为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与尿砷、发砷呈正比上升。结论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伴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对环境和人群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1996—1997年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及时、准确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及其动态,了解防治措施落实的进度及防制效果。从1991年开始,对我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进行重点监测工作。本文将对1996~1997年度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研究贵阳地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儿童中毒与食物氟污染情况,为本市氟中毒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实践依据。方法对本市13个辖区中的125个街道、19个镇、9个乡的6~10岁在读学生氟斑牙发病情况和本市燃煤方式、食物保存于干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口总计46071人,患有氟斑牙者4405人,氟斑牙发病率为9.56%;缺损型氟斑牙患儿101人,缺损率为0.22%;6、7、8、9、10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分别为5.36%、5.59%、6.38%、6.47%、6.71%,氟斑牙发病率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在739个病区村中,氟斑牙发病率超过30.0%的病区村共计47个,主要分布在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白云区、新店镇、云岩区六个区;所调查17282户村民中将大米作为主食的共有17039户,大米占主食结构的98.59%,部分居民将玉米作为主食;氟中毒区居民主要以煤为常用燃料,而对沼气、电和天然气等新能源的使用率普遍偏低。结论与以往相比,本市氟中毒范围和病情程度均有所改善,但仍需改良炉灶降低氟污染,将预防与治理有机结合,进而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对居民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