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补肾助孕方药促进人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服用 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 -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 ,VEGF、TGF、LIF、bFGF/FGF共 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CD10 5、PDGFR -α共 5种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方药对人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均具有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 ,组织中具有旺盛的血管生成表现 ,除TGF和TGFR外其它 7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说明补肾助孕中药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服用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VEGF、TGF、LIF、bFGF/FGF共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CD105、PDGFR-α共5种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方药对人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均具有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组织中具有旺盛的血管生成表现,除TGF和TGFR外其它7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说明补肾助孕中药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养血补肾方药女贞孕育汤对人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和雌孕激素受体、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服用女贞孕育汤3个周期的人LH-2时相的子宫内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服用该汤后的内膜增生反应明显增强,组织增殖活性旺盛,ER、PR、PCNA、VEGF、VEGFR、bFGF/FGF、EGFR、PDGFR共8种观察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表明该汤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促进DNA合成、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结论补肾填精养血活血的女贞孕育汤对子宫内膜的调节促进作用是助孕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的内涵与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阐明不孕症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从血管生成角度探讨补肾调经助孕中药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用中药前后的人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VEGFR、bFGF/FGF、PDGFR-α、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结果:服用中药后5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加(P<0.05—0.01),提示中药具有整体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服用补肾调经中药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增强为妊娠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肾调经中药对着床期子宫内膜反应性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用中药前后的人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VEGFR、bFGF FGF、PDGFR α、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结果 :服用中药后 5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加 (P <0 .0 5~ 0 .0 1) ,提示中药具有整体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 :服用补肾调经中药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增强为妊娠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调经孕育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感受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调经孕育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感受态早孕相关因子方面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服用方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27例受试者分别于LH-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分析.结果服用方药后,19种早孕相关因子中的18种其表达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表明子宫内膜感受态明显改善,促进内膜中活性物质活跃和活性显著增加,认为内膜感受态的协调改善是实现助孕作用的重要基础.结论中药对子宫内膜感受态的影响体现了方药所具有的肾气样作用,是中医肾"精、气、血"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方对肾虚薄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通过羟基脲灌胃建立肾虚合并着床障碍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随后将20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助孕方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均灌服蒸馏水10 mL/kg;补肾助孕方组灌服中药0.3 mg/kg,均1次/d,持续3个动情周期(15 d)。在第3个动情期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动脉血中雌二醇、孕酮的水平。取子宫标本,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脉血雌二醇、孕酮的水平减少;子宫内膜腺体稀少,上皮变薄,间质致密,血管少;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均减少;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减少。补肾助孕方组较之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补肾助孕方可改善肾虚合并着床障碍型状态大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能与提高血中激素水平,增加内膜中整合素a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调经孕育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感受态组织形态学方面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服用方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27例受试者分别于LH-2、LH 7、LH 10d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的分析。结果:排卵障碍性不孕者中内膜组织形态异常者高达81.5%(22/27),方药在具有明确的调经、促排卵、健内膜作用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感受态,促进内膜组织功能活跃旺盛,增殖活性和分泌活性显著增强趋于正常,认为内膜感受态的协调改善,是实现助孕作用的重要基础。结论:提出中药对子宫内膜感受态的影响,体现了方药所具有的肾气样作用。是中医“肾”、“精、气、血”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9.
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血管的基础上以出芽方式生成毛细血管,生理性血管生成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生长修复、孕卵的植入和发育以及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某些因素造成调节紊乱而使血管生成过度则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异位内膜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新的血供的建立和维持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和EMs发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调经孕育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感受态组织形态学方面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服用方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27例受试者分别于LH-2、LH 7、LH 10d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的分析.结果:排卵障碍性不孕者中内膜组织形态异常者高达81.5%(22/27),方药在具有明确的调经、促排卵、健内膜作用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感受态,促进内膜组织功能活跃旺盛,增殖活性和分泌活性显著增强趋于正常,认为内膜感受态的协调改善,是实现助孕作用的重要基础.结论:提出中药对子宫内膜感受态的影响,体现了方药所具有的肾气样作用,是中医"肾"、"精、气、血"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服用调经孕育方药者血清对人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细胞 5种早孕相关因子和诱导间质细胞蜕膜化的观察。方法 :人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细胞 ,加入服用方药前后的LH 2、LH (7 10 )实验血清作用 6d后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分析不同血清的表达强度。结果 :5种观察因子中 ,服药后血清作用的细胞LN、TGF、LIF、VEGF表达强度明显增强 ,而FGF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间质细胞蜕膜化的特异性PRL染色证实 ,发生蜕膜化的细胞占 10 %~ 15 %。结论 :服用方药后的实验血清 ,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内膜细胞在生长和分化过程中 4种早孕相关因子的表达 ,诱导间质细胞发生蜕膜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助孕汤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36例确诊为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给予口服补肾活血助孕汤,每日1剂,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排卵及最终妊娠情况、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情况及子宫内膜血流变化情况。结果:补肾活血助孕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排卵率67.01%,妊娠率52.78%;治疗后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尿LH阳性日子宫内膜PI及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助孕汤能促进卵泡发育,提高排卵率,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及子宫内膜血流状况,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为胚泡着床创造条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调控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助孕机制。方法 阴道涂片HE染色法观察,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动情前期时入组,分组给药并合笼,于妊娠第5天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后,迅速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FLK-1表达水平及螺旋动脉数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并接近空白组水平;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螺旋动脉数量、VEGF、FLK-1及子宫组织Tie-2蛋白表达、Ang-1mRNA、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等均较空白组降低(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妊娠第5天子宫组织VEGF、FLK-1、螺旋动脉数量、Ang-1蛋白、Tie-2蛋白及Ang-1mRNA、Tie-2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促进子宫组织血管生成,改善组织血瘀状态,促进胚胎着床,可能与其提高大鼠子宫组织VEGF、FLK-1、Ang-1、Tie-2表达水平,并维持Ang-2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三棱丸(SLW)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方法:以SLW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异位组织中VEGF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SLW能有效降低MVD,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TNF-α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论:SLW具有良好的抗EMS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方对SD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及卵巢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补肾助孕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机理。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补肾助孕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预防性用药2个性周期,然后按雌、雄比例为2:1配以同种雄鼠合笼,于妊娠第3d灌服米非司酮1mg/100g(10mg/kg),妊娠第5d颈总动脉取血3ml后处死,光镜观察子宫内膜及卵巢的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卵巢黄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E2、P、LH、FSH的水平。结果:中药补肾助孕方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能明显促进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和发育;中药补肾助孕方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能明显促进胚胎着床期卵巢黄体细胞的发育。结论:中药补肾助孕方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发育,使腺体和间质发育同步;促进卵巢黄体细胞的增生和改善黄体细胞的结构,从而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黄体功能,有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16.
补肾生血和补肾调经方药促血管生成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张树成  吴志奎  王蕾 《中医杂志》2000,41(6):369-370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血管生成模型,检测补肾生血和补肾调经方药的动物血清血管生成作用,结果显示,两种中药均可产生特异性的血管生成作用,明显促进血管生长,明显增加血管数目(P<0.01),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增加55%~124%。提出中药所具有的血管生成活性样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誉溦 《天津中医药》2005,22(6):510-513
【目的】探讨女贞孕育汤治疗无排卵不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择肾虚型或兼血瘀证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45例,口服女贞孕育汤,与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对照,测定卵巢、子宫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2)服女贞孕育汤的无排卵患者采静脉血,选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检测女贞孕育汤促血管生成作用。3)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服药前后,取子宫内膜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睾酮(T)。【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55.55%、52.17%,卵巢子宫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流速(Vmin)、时间平均血流最高流速(Tmax)排卵侧优于非排卵侧,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排卵倒比非排卵后降低。2)中药组、西药组在血管生成表现和形式,及血管计数方面好于对照组。3)服女贞孕育汤后卵泡增大、内膜增厚、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着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服药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明显增强。【结论】女贞孕育汤对肾虚型无排卵不孕症效较佳,可改善卵巢血供,促进血管的生成与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调经孕育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卵巢和子宫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卵泡和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服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服用方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克罗米芬的对照组 ,于LH - 4~LH 7d同步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发现排卵障碍性不孕者的血流特性指标表现不良 ,各测试指标在治疗组均为服药后明显好于服药前和对照组 ,妊娠者明显好于未妊娠者 ,表明改善血流特性是治疗不孕的有效手段 ,说明血液流变学和子宫、卵巢组织血流动力学表现是卵泡、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的条件。结论 :首次提出血流特性检测是诊断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指标 ,补肾填精养血活血的方药对血流特性指标的明显改善 ,体现了中医“女子以血为本”、“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肾助孕方、逍遥丸对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4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每组各6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疏肝组分别给予补肾助孕方混悬液(浓度1.5 g/mL)和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 09 g/mL),均0.4 mL/(3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1天。比较各组小鼠围着床期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NO含量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小鼠内膜胞饮突表达,统计各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减少(P0.05),同时模型组血清E_2、P降低,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胞饮突发育不良;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疏肝组小鼠妊娠数及胚胎着床数增加,血清E_2、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升高(P0.05),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胞饮突发育接近正常组。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均能够增加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影响VEGF、eNOS表达,调控NO释放,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补肾助孕方是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脑)-肾-子宫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经验方剂。临床研究已证实,其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LPD)不孕症的有效方药,并能提高患者胚胎着床期P、LH等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其能改善卵巢黄体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基于中西医对LPD性不孕为生殖轴功能失调认识上的一致性,课题组认为补肾助孕方能够作用于垂体,提出"通过GnRH受体后信号通路调控垂体GTH表达进而调节生殖轴功能"的作用新机制假说。首次从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 AMP-PKA信号通路,开创性地研究补肾助孕方对垂体GTH表达分泌的调控及补肾法治疗LPD的助孕新机制,为中药治疗LPD不孕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