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临床特点、CT表现。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6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病变显示达4级分支。供血区肠管积液、扩张,肠壁增厚,但可强化10例;肠壁增厚无强化5例(坏死);腹水6例。肠壁和门静脉积气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准确显示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直接征象,还可准确显示肠管的情况。可作为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金标准,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全腹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15例AMI.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结果 15例AMI直接征象:动脉期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栓塞(3例).静脉期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栓塞(12例);间接征象“缆绳征”12例,肠系膜水肿10例,肠管壁增厚12例,肠管扩张、积液8例,肠壁强化减弱7例,其中2例可见节段性未强化区,腹水6例,肾前筋膜增厚4例,肠壁积气2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高密度征7例(静脉栓塞6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累及门静脉、脾静脉6例,其中4例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肝脏异常低灌注区.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及时准确,应作为临床怀疑肠系膜血管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次.②肠壁增厚伴密度改变39例次,其中平扫时肠壁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7例次,肠壁密度降低22例次.增强扫描肠壁黏膜层异常强化15例次.③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并血管增粗(漩涡征)10例.④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26例.⑤肠系膜动脉钙化斑26例;其中有5例可见肠系膜动脉内等密度无强化的血栓影;另3例经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肠小血管襻内血栓形成,但CT未能显示.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例.全部53例病人中,39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10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3例CT未显示血栓),4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肠腔扩张和积液、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缆绳征及腹水是急性肠缺血的CT间接征象.CT平扫结合MDCT增强和CTA图像显示肠壁内密度改变、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漩涡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期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26例AMI患者的D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CT双期增强扫描即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血管成像。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CT直接征象为肠系膜血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受累血管腔闭塞(17例)或重度狭窄(9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21例),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18例),肠壁强化程度降低(7例),肠壁积气(5例),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19例),"缆绳征"14例,腹腔积液12例。结论:DSCT增强扫描及双期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AMI血管阻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继发改变,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7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SMAE主要征象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和其分支截断以及管腔内充盈缺损17例,其中主干和其分支截断(完全栓塞)3例,腔内类圆形充盈缺损(不完全栓塞)14例。栓子近心端距SMA开口(4.0±1.3)cm,栓子长度(3.8±0.6)cm,栓子位于结肠中动脉和第一第二空肠远侧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12例,远段主干及分支5例。次要征象SMA水肿模糊9例,局部肠壁不强化或强化减弱4例,小肠肠管扩张积气积液4例。结论 MSCTA检查SMAE病变可直观地显示栓塞形态位置、累及范围及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4.2岁,7例手术病理证实外,其余13例内科保守治疗后,血管内充盈缺损消失。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0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7例,肠系膜下静脉栓塞1例。直接征象为血管内充盈缺损(20例)。间接征象为肠壁增厚(12例)、肠壁薄纸样改变(5例)、缆绳征(4例)、肠壁积气(3例)、门脉积气(2例)、肠系膜密度混浊(6例)、肠腔扩张积液(8例)及腹腔积液(9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一种快速、准确、无创检查方法,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良好的肠系膜血管图像,螺旋CT能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螺旋CT表现.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7例增强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充盈缺损.螺旋CT平扫5例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密度增高,4例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管径比例<1,4例肠系膜上动脉壁斑片状钙化,2例肠腔淤积扩张,2例薄纸样肠壁及腹腔积液等征象.7例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内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结论:螺旋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对于不明原因所致腹痛及临床怀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均应及时行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上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4例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病例纳入研究,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岁.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全腹部扫描,对比剂以2~3ml/s速度注射,注射后60s扫描,层厚10mm.参照术中所见,回顾性分析上述CT资料,包括:①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及肠壁密度改变(靶征),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间、肠系膜间及门静脉积气,腹水;②直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结果:正确诊断54例,正确率82.8%.CT显示肠腔扩张积液47例(73%),其中6例积液呈高密度提示肠腔内积血(9.3%);肠壁水肿增厚19例(29.6%),其中11例增强后肠壁密度不匀,呈“靶征”(17%),8例肌壁未见强化(12.5%);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43例(67%),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呈“漩涡”状9例(14%),肠壁间积气、肠系膜积气各1例,门静脉积气2例,腹水31例(48.4%).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3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性改变的11例患者,均经DSA或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对SMAT的CTA表现及肠系膜、肠管等的继发性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CT增强扫描表现均为肠系膜上动脉增粗和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可见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和/或液-气平面7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增厚及强化程度减低或不强化8例;肠系膜水肿5例,肠系膜积液2例;气体集聚2例,分别位于肠壁、肠系膜内及腹腔。结论:MSCT能够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病变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并能判断肠管缺血的程度,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是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性病变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加端端吻合术,3例中2例痊愈,1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SMA栓塞的位置和肠管缺血范围,早期血栓内置管取栓加溶栓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olitaireAB支架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在DSA 透视下行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olitaireAB支架成功将5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患者术后恢复可,无血管夹层、血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及缺血性肠坏死事件发生.结论 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术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具有微创、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高瑞农 《西南军医》2008,10(3):41-4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2007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溶栓,7例痊愈,3例溶栓失败,转为剖腹手术治疗后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早期DSA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溶栓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情极危重的急腹症,临床医生常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是该病治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指出对有心脏及动脉硬化病史,突发剧裂腹痛,持续加重,一般止痛剂无效,同时伴有胃肠道出血,应视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征兆,在23例的手术治疗中,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部分小肠切除5例,坏死肠襻切除18例,10例痊愈,围手术期死亡13例,死亡率57%,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虽然危重,但并非不能治疗,只要对本病有足够的警惕和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吸栓术和(或)溶栓术。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h后死亡。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粘连性腹内疝及合并绞窄性肠坏死的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粘连性腹内疝的CT资料,CT原始数据经多平面重建(MPR)及CT血管造影(CTA),以显示疝环、疝入肠系膜、疝内肠管的特征.结果 19例粘连性腹内疝均显示疝环,小肠扩张积液、聚集并移位,其中17例显示疝环处肠管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17例显示疝入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血管纠集、充血,其中11例显示疝环处肠管及其系膜扭转;15例显示腹水.根据疝入肠管影像表现将粘连性腹内疝分型:Ⅰ型为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7例);Ⅱ型为肠管扩张不伴肠壁增厚(9例);Ⅲ型为肠管不扩张但肠壁增厚(5例).3型腹内疝肠管壁平扫CT值、动脉及门脉期肠壁强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Ⅲ型小于Ⅱ型,Ⅰ、Ⅲ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粘连性腹内疝合并绞窄性肠坏死(5例为Ⅰ型,3例为Ⅲ型),CT显示肠扭转伴疝入小肠壁显著水肿增厚,肠壁模糊呈持续性低强化,其中4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栓塞,3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分支闭塞,8例均显示大量腹水.结论 粘连带形成的疝环,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以及小肠扩张、聚集并移位提示粘连性腹内疝的存在;疝入肠系膜水肿,血管纠集,充血,肠系膜血管闭塞,肠管壁显著水肿增厚并持续低强化,则是绞窄性肠坏死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