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病由于多年,反复动、静脉血管穿刺,血管损坏的机会较常人多,有部分患者多次因动一静脉内瘘闭塞而反复手术,有因为反复穿刺,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或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较差,或静脉太细,或血管解剖异于常人,动脉和静脉相距较远,无法行直接动、静脉血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特点,从头皮针和血管的选择、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与时间3方面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结果本组50例(375输液例次)老年输液患者中,367例次(97.9%)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d;369例次(98.4%)无血管触痛感;370例次(98.7%)穿刺部位无出现皮下瘀血。结论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头皮针和血管,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和延长拔针后按压时间,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聂雷霞  张敏  胡帆  李威 《护理学报》2012,19(11):38-41
目的 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 观察组900 例浅静脉输液患者,在静脉输液前,采用浅静脉血管评级法,对其血管进行评估分级,确定穿刺难度系数,根据血管分级情况选择相应的穿刺者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900 例浅静脉输液患者,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比较两组静脉穿刺质量及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和技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静脉穿刺1 次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士静脉输液时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静脉炎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浅静脉血管评级与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状况及静脉输液通道使用情况,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及保护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22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外周静脉状况,了解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药物种类和静脉输液通道使用情况,对不同静脉输液通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周静脉充盈程度逐渐下降,尤其是手背静脉和前臂静脉的充盈程度下降明显。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输液治疗率高达94.59%,其中有64.89%的患者静脉输注过BCEG(即TPN、化疗药、脱水剂、血管活性药)中至少一类药物。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43.69%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49.10%的患者使用头皮针,36.48%患者使用中心静脉输液途径。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充盈程度低,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和治疗方案,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减少输液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te-Rite 5血管超声仪在Ⅱ、Ⅲ级静脉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将59例Ⅱ、Ⅲ级静脉血管需要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患者,按照入住病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患者在置入留置针前先使用Site-Rite 5血管超声仪探查评估手臂的血管并标记,然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成功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Site-Rite 5血管超声仪在Ⅱ、Ⅲ级静脉血管穿刺中应用,使肉眼不可见的外周表浅静脉清晰可见,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高原地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皮肤损伤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71例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皮肤损伤发生30例,占17.54%,其中接触性皮炎14例,占46.67%。年龄、文化程度对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皮肤损伤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高原地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较低,但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置入中心静脉血管通路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置管处皮肤状况,加强风险评估,进行早期预防以降低高原地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病由于多年,反复动、静脉血管穿刺,血管损坏的机会较常人多,有部分患者多次因动-静脉内瘘闭塞而反复手术,有因为反复穿刺,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或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较差,或静脉太细,或血管解剖异于常人,动脉和静脉相距较远,无法行直接动、静脉血管吻合术,或者虽然患者血管内瘘吻合良好,但是血流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血液透析的需要等等这类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如果要作直接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则可能需要有一些替代的血管.  相似文献   

8.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为患者实施诊疗时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患者存在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风险.血管导管根据进入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导管和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根据导管尖端最终进入血管位置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静脉输液方式,在现今的临床护理操作中已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可随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或抢救患者,利于患者肢体活动;但对于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的患者,对于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静脉特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根据不同疾病及药物性质正确选择血管。结果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延长了血管的使用率。结论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静脉穿刺率,老年患者的血管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没有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早期的静脉输液仍采用外周血管,有相当多部分的患者外周无可选的血管时采用会诊置管解决静脉输液问题。对于肘部直视下看不到血管的疑难患者,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由PICC专业小组成员会诊,解决了血管细、水肿、肥胖等血管暴露差患者的输液问题。2013年2月~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有相对较粗塑形套管结构,能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避免了每次静脉用药都必须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对于意识不清、躁动、频繁变动体位的患者能减少由于针头在血管内移动引起输液血管破裂的概率,保护了患者血管,保持了静脉通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留置针是带有钢质导芯的套管针,较一次性输液针头的管径粗、长度长,在静脉穿刺时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我科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选择适宜的导芯取出时机,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识定位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标志定位方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将2012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定位法穿刺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可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静脉采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浅静脉留置针置管(静脉置管)具有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尤其在肿瘤内科化疗患者进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静脉留置针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肿瘤患者的血管保护,减少了患者对化疗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性血管损伤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英莲  万文文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4):1864-1864
2004年6月~2005年8月,我院选择住院需静脉输液患者189例,就如何减轻静脉穿刺引起的血管损伤、缩短血管的恢复时间、提高静脉血管的重复利用率、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等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血压波动程度对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根据NIHS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动态监测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血压变化指标对3月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NIHSS评分高、治疗前收缩压、治疗过程后持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波动度大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的收缩压及治疗后血压波动程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在血浆置换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连续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对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行181例次颈外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将其作为引血通路的109例次,72例次作为回血通路,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总结穿刺成功的经验。结果颈外静脉作为引血通路,即静脉(颈外静脉)-静脉通路,血流量可以满足连续性离心式分离的要求,作为回血通路的颈外静脉即动脉-静脉(颈外静脉)通路,弥补了四肢静脉无法穿刺的不足。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满足了四肢静脉穿刺困难、血管条件差而需行置管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需要。也为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血管通路的建立开辟了一个新途径。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简单易行,给临床血浆置换治疗血管通路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是一条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CDFI)对外周静脉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检查100例患有外周静脉血管疾病的患者。结果CDFI能清晰显示外周静脉血管,查出151段静脉病变,包括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炎、静脉曲张、管壁受压回流受阻及动静脉瘘等多种外周静脉血管疾病。结论CDFI能准确快速诊断多种外周静脉血管疾病,使临床医师治疗更为迅速,对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疗效的监测、预后的评估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静脉治疗肿瘤患者选择血管通路装置的现状和探讨患者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三家三甲医院肿瘤科的37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者意愿、血管部位穿刺情况、通路使用情况、症状困扰、临床情况6个维度41个条目。结果选用外周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124例(33.0%);选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252例(67.0%)。患者的付费方式、穿刺静脉的血管条件、诊断分期、医生决策、导管的预期留置时间是影响患者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主要因素。结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低收入者报销的比例,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对输液装置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