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军 《中外医疗》2009,28(28):38-38
目的报道应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骨瓣逆行移位修复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骨折。结果临床应用94例,随访6个月~2年,在术后1.5~2个月均达到骨愈合,腕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辩移位术适合修复舟骨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术后管型石膏固定8~10周。结果2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经随访2月~3年,优16例,良6例,优良率100%,腕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标准。结论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距骨和踝关节的严重损伤 ,常有距骨骨折不愈合 ,缺血性坏死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融合的方法 ,效果欠佳。张发惠[1] 、陈振光[2 ] 先后报告带血管蒂骰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为距骨骨折的治疗、防止缺血性坏死。加快踝关节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我们于 1992年以来 ,应用带跗外侧血管蒂的骰骨瓣移位植骨 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8岁至 4 2岁。其中 2例用于距骨颈骨折植骨 ,6例用于踝关节融合植骨。1.2 治疗效果本组病例术后无…  相似文献   

4.
曹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67-4568
目的探讨带桡动脉浅背支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舟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12例舟骨坏死患者,术中腕关节桡背侧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茎突及舟骨,游离桡动脉浅背支直达桡骨茎突骨皮质,凿取大小适中带血管蒂骨瓣植入舟骨,Herbert螺钉内固定,短臂石膏托固定患手于拇指外展腕关节中立位3周。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个月~10个月,平均6个月,按Knimmer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5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舟骨坏死愈合率高,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细致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2~3个月愈合,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骨折早期愈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王兆利  蔡志勇  丘俊生  卢济阳 《吉林医学》2007,28(17):1839-1840
目的:探讨带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带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术后管型石膏固定8~10周。结果:21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经随访2个月~3年,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腕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标准。结论:带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翻面骨膜骨条髓内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42例。结果:经随访3个月~18个月,36例术后3个月全部愈合,6例术后4个月愈合。患者腕部疼痛、无力症状消失。结论:我们认为带血管蒂翻面骨膜骨条髓内移植手术与常规带蒂骨块、带蒂骨膜移植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骨膜内生层向外有利于骨生成;②髓内移植骨生成由中央向周围均匀扩散,充分地发挥了带蒂骨移植方法的骨生成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行带筋膜血管蒂桡骨瓣联合微型螺钉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方法:切开复位,逆行带筋膜血管蒂桡骨瓣联合微型螺钉,必要时植骨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1例,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结果:逆行带筋膜血管蒂桡骨瓣联合微型螺钉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1例,骨瓣血供丰富,术后8-12周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0.9%。结论:逆行带筋膜血管蒂桡骨瓣联合微型螺钉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操作简单,促进骨折愈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张某,女,25岁,因遇车祸伤后第三天入院。入院查体左踝部明显肿胀.内外踝部均有明显的压病,踝关节活动障碍。X线片示:左距骨_L关节面中外1/3矢状面骨折,内踝斜行骨折,因手法复位失败,住院一周后行切开复位,术中见骨折以距骨头颈交界处外侧开始,由外上向内下骨折,骨折块向外向下向后移位,且向下移位约1cm.内踝由外下向内上短斜行骨折,距骨复位后用克氏外固定,内踝骨折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拔出克氏针,拍片复位良好。距骨矢状面骨折合并内踝骨折实为罕见,其发生机理是:踝关节处于极度的内旋旋前位,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病例3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术后石膏固定8~10周。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1)优:进行腕部活动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酸胀感,进行X射线发现骨折线消失;(2)良:进行腕部活动时有轻微的不适感,丢失部分活动度,进行X射线发现骨折线消失;(3)差:进行腕部活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活动受限,X线证实骨折未愈合。结果:X线显示37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直接形成骨桥后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20例,6~12个月10例,13~24个月7例。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均达到健侧标准,疼痛感酸胀感消失,能够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疗效评价:优27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论: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腕部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愈合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标准较其它部位要高,本组统计了我院1988年至1993年的踝关节骨折病人9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72例,女性:26例。年龄为12-70岁。骨折部位:内踝9例,外踝16例,双踝68例,三踝5例,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距骨脱位成半脱位93例。二、治疗方法1.外固定:内踝骨拆4例,外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1例均在局部麻醉下与受伤机制相反方向给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石膏固定8周,去石膏后练习关节活动。2.内固定:内踝骨折5例.外踝骨折1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和总结带血管蒂桡骨骨瓣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方法。方法:应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返支桡骨骨瓣转位植入克氏针固定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瓣约1.2cm×2.5cm×0.6cm,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12~25个月,16例舟骨骨不连均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式疗效好、术区损伤小、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推广,为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在距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HawkinsⅡ型距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经皮闭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6例均获随访9~32个月,平均19个月。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6例均为优,均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的缺血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处骨膜的利用方法和价值。方法:锐性切取胫骨骨折近端内侧骨膜瓣以带血管蒂或筋膜蒂的术式移位覆盖胫骨骨折的前外侧面,形成相对封闭的骨膜套,并按张力带原则行胫骨内侧钢板固定。结果:17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无畸形愈合及再骨折病例。结论:胫腓骨骨折钢板固定区骨膜的转位利用,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连续骨痂形成速度快,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第二,三掌骨转移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自1991年3月以来采用带血管蒂第二、三掌骨瓣转移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25例。经随访半年至4年零7个月,23例均达到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一例失随访,另一例舟状骨头部硬化,未见恢复。在腕舟骨背侧表面投影位置和第二、三掌骨间连线作切口显露第二掌骨背动脉及其分支,在其发出骨滋养动脉处切取-0.6cm×0.4cm×0.5cm带血管蒂松质骨骨瓣,以腕舟骨骨折线为中心设计骨槽,将带血管蒂的掌骨瓣转移植入骨槽中。术后腕功能位石膏固定三个月,辅以康复治疗。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不牺牲动脉主干、对腕部血管网破坏小、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和腕功能恢复优良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有骨端硬化、囊性病变及空洞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移植加三角针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移植加三角针内固定术。结果:此种术式的方法简单,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移植加三角针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骨移植及骨膜移植,是一个理想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因管蒂的骨膜瓣移位修复及预防胫骨折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膝下内侧血管、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骨膜支、腓浅血管、腓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创用了5种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临床施术43例,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骨折愈合的机制,肯定了带血蒂的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适应证为(1)新鲜胫骨折,骨折线上、下的软组织及骨膜严重损伤超过2cm,估计已失活;(2)新鲜胫骨粉碎性骨折,粉碎部位超过周径1/3;(3)陈旧性胫骨折骨不连;(4)陈旧性胫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5种骨膜瓣移位术各有其适用范围,也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肱骨骨折发生以中下段为多,骨折后易损伤肱骨干的滋养血管,影响局部血供。故该处也是骨不连的好发部位,临床上可见数次手术仍不愈合的病例。随着显微外科及其基础研究的发展,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已成为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手段。我科从2003—2006年采用带桡侧副血管的骨膜瓣移位治疗9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5-37,42
目的通过对股骨内侧髁的解剖测量,寻找最佳的骨膜瓣,为临床治疗距骨巨大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尸体标本上解剖膝降动脉及其分支,测量距骨各个关节面的面积及股骨内侧髁的解剖数据,设计带有膝降动脉终末支的骨膜瓣,适当修整骨膜瓣,将其置于距骨巨大缺损处,同时将膝降动脉端侧吻合于胫后动脉。观察以膝降动脉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的解剖形态,寻找骨膜瓣与距骨缺损的最佳匹配方式。结果膝降动脉及其分支相对比较恒定,距骨滑车面积(11.36±1.72)cm2,距骨内踝关节面面积(2.04±1.72)cm2,外踝关节面面积(3.19±0.52)cm2,股骨内侧髁骨质丰富,所取带血管蒂的骨膜瓣足够修复距骨巨大缺损,且股骨内侧髁骨膜瓣与距骨的外形匹配度良好。结论通过基础解剖及模拟手术操作,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可以用于治疗距骨巨大缺损,为临床距骨巨大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治疗临床难以愈合的骨折和骨折块的坏死,多采取带血管蒂骨瓣或肌肉蒂骨瓣移位或移植到骨折端。其目的为骨折端提供骨细胞、骨膜、血液供应,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使已缺血发生骨坏死的损伤带来血循环使骨新生成达到治疗的效果。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