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造影除口服法外 ,用直接插管法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经导管注入钡气双对比造影[1~ 3 ] ,此法操作费时 ,对病人及医生都不利。我院经长期实践探索与研究 ,现改进为经肛管注钡气由回盲瓣逆行进入小肠造影 ,此法经多次临床验证行之有效 ,特报告如下。造影方法与结果1.检查前准备 肠道内腔的空净干燥 ,是逆行钡气造影的关键。若清洁准备不彻底 ,其内容物随灌钡时被推到回盲部聚集 ,妨碍钡进入回盲瓣。此外 ,检查前不宜作清洁灌汤 ,否则残留于回盲部液体进入小肠而影响其充盈速度及钡气与肠壁涂布的均匀程度 ,因此强调下列几点 :(1)多饮…  相似文献   

2.
结肠钡气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能够显示结肠细微结构,对其细小病变的早期发现,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这在放射界已成共识。目前,结肠造影检查操作方法尚不统一,观点也不一致,我们在借鉴数家三级医院的造影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摸索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实用的造影方法,减少了结肠疾病的漏误诊。现就我院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800例结肠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经验及灌肠造影技术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1检查前准备1.1禁忌证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疑有结肠坏死、穿孔以及肛裂疼痛患者。1周内做过结肠镜检查取过活检者。1.2造影前准备造影前常规胸腹…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利用自动控制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机进行检查的32例,认为此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插管技术,本组成功30例占94%,其优点是一般30min内部小肠可完全充盈,同时可获得较清楚的小肠双对比照片,从而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是一种临床、放射线性值得采用的小肠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4%,老年人高达28%[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在9.18%[2]。术前的诊断正确与否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3]。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213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儿经气钡双重对比灌肠诊断,其中成功复位65例,9例患儿复位失败转外科进行治疗,5例患儿来就诊时即有腹膜刺激征或其他原因未进行整复.结论: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作为临床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利用自动控制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机进行检查的32例,认为此法成功的关健在于插管技术,本组成功30例占94%。其优点是一般30min内全部小肠可完全充盈,同时可获得较清楚的小肠双对比照片,从而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是一种临床、放射线科值得采用的小肠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膀胱粘膜气钡双重造影,对检出膀胱小肿瘤以及观察膀胱腔壁线是否完整,粘膜有无中断破坏,其诊断价值远远超过传统膀胱造影。国内外对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的研究较多,但对膀胱粘膜双重对比造影研究甚少。笔者对16例经膀胱镜检、CT、B超确诊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了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获得良好诊断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底贲门癌的X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胃底贲门癌早期诊断率。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4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对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黏膜或黏膜皱襞的改变,有5例表现为贲门上抬,29例表现贲门部位黏膜增粗、紊乱、中断及消失;32例患者侵犯食管下段,食管下端变窄;16例胃底部见软组织肿块;6例变病向下侵犯胃小弯垂直部。结论采用X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明显提高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39例膀胱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与传统碘剂造影、B超及膀胱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气钡双重造影对膀胱病变是一种十分敏感而精确的检查方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7.4%)能够清晰显示膀胱壁的解剖细节并能对微小病变作出早期诊断,本方法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造影的X线表现乔泮芹(徐州市财贸职工医院放射科221005)本文总结了16例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造影的X线表现特点,并对其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52.1岁...  相似文献   

11.
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钡灌肠双重造影检测,阳性率较低。慢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钡灌肠双重造影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且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切除提供指导性建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慢性阑尾炎患者183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2例,年龄12~85岁,平均(56±12)岁,患者多以右下腹痛,呈间  相似文献   

12.
灌肠溶液及物品准备:中成药灌肠Ⅱ号100ml。输液皮条取针头及过滤器部分,一次性吸痰管一根。  相似文献   

13.
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息肉是结肠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无痛性便血为主,症状隐匿,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诊断主要依靠肠道造影或肠镜检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能清晰地显示结肠黏膜微细结构变化和表浅溃疡等X线征象。本文对7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肠息肉患者的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息肉诊断的符合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5岁。1982年2月起出现不明原因的尿频,每24小时达30次左右。无尿痛、血尿、发热等症状。经治疗无效,病情逐步加重,同时伴有尿失禁。入院前半个月,出现腹部浮肿,呼吸急促和昏迷,疑为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而住院治疗。体格检查:慢性病容,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膀胱胀大,有尿潴留。此外,在耻骨上扪及一包块,质中等,不活动,表面光滑无压痛。肛指检查:直肠前壁触及一鹅蛋大小肿块。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实质性肿块伴梗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并注入经高温、高压消毒的15%钡剂100ml,作膀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膀胱粘膜显示清晰,膀胱内见巨大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与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对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效果,探讨后者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其中345例小儿肠套叠使用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作恒压空气灌肠整复;277例小儿肠套叠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的脉冲工作方式做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结果:345例使用传统灌肠整复仪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成功复位310例(成功率89.9%),277例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成功复位264例(成功率95.3%),后者整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比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更有效、安全;脉冲气压是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气钡双重造影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痛苦 ,对气钡双对比造影 (上胃肠道 )方法作了改进。方法 :用新方法检查了 74例 ,新方法包括上胃肠道造影三杯法的定量分析和胃溶型产气胶囊的研制。结果 :观察证实新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 :新方法比起老方法来是一个巨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目前进行结肠检查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这种检查不象普通X线及CT检查那么普遍,且操作相对复杂,患者在检查前有一定的思想顾虑,所以在检查时常出现一些因术前准备不足或术中配合不好而影响检查顺利进行的情况。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此种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及术中观察等工作,使患者对该项检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检查中能够主动配合,从而收到较好效果,确保了检查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1999年4月在我科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1例,年龄10~82岁,平均49岁。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电脑整复灌肠仪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灌肠整复的技术要点。方法对54例急性肠套叠患儿,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使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行空气或气钡双重灌肠。结果本组54例小儿肠套叠中,一次复位成功30例,二次复位成功15例,总体灌肠复位成功率83%。结论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能提高整复成功率,是目前小儿肠套叠首选诊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