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JO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JOA评分观察组为(21.43±3.83)分、对照组为(16.65±3.06)分,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与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32例颈椎病的患者,年龄30-68岁,分为两组:Ⅰ组(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135例;Ⅱ组(颈部硬膜外阻滞组)97例。治疗效果分为3级:痊愈、显效、无效。结果Ⅰ组治疗后,痊愈率为54.1%,显效率为42.2%,Ⅱ组治疗后痊愈率为39.2%,显效率为52.6%,Ⅰ组痊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1)。1年后随访,Ⅰ组痊愈率为50.4%,显效率为42.2%;Ⅱ组痊愈率为34.0%,显效率为51.5%,两组间痊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3.
赵晖  邹瑾  刘雁  宋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84-185,256
目的 比较用细针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和用Tuohy针行颈部硬膜外穿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用细针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60例)和用Tuohy针行颈部硬膜外穿刺治疗组(60例).观察治疗一个疗程前后VAS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有效率、随访一年以内的复发率、回顾1989年以来两种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73.3%、75%,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3%,复发率分别为18.3%、15%,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种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9%、24.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细针治疗效果与Tuohy针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是一项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98例,进行腰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202例,使用硬膜外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一年以上的观察,有效率分别为94.9%、80.2%,治愈率分别为80.6%、6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硬膜外注射。  相似文献   

5.
杨继群  黄红丽  代龙玉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44-1346
目的评价经CT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102例,B组100例。A组采用经CT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组采用经CT引导下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周治疗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经CT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及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显疗效,短期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长期治疗臭氧注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更为突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0例,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1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并按改良MacNab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周400例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效果优者341例(85.3%),良者28例(7.0%),可者15例(3.7%),差者16例(4.0%)。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颈椎病经密集型银质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评分和颈残疾指数。结果 (1)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评分和颈残疾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颈椎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原因及与颈椎曲度变化、脊髓后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采用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11例设定为A组,其余63例患者设为B组。术前、术后均行MR、CT及CR明确诊断,行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index,CCI),测定C2-7Cobb角计算颈椎曲度变化量,MR矢状位测量脊髓后移量等。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术前JOA评分、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CCI、曲度变化量、脊髓后移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量和术后CCI之间、JOA评分改善量和脊髓后移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较高的发生率(14.9%),术中应避免过度矫正后凸,可行预防性切开椎间孔。术后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采用药物治疗短期疗效尚好,但对颈椎的退性变无改善,长期疗效差。头部牵引、按摩、针炙也存在短期疗效好,长期疗效不巩固的缺点。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组)与颈部硬膜外阻滞(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针刀组为超声引导下前外侧入路小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 药物注射;对照组为单纯超声引导下椎间孔外口注射消炎止痛药。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0分钟、4周和8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后4周和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8周VAS评分和疗效评价,针刀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安全可靠,椎间孔外口松解结合消炎止痛药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例数仅居于颈型之后。现多采用椎间孔阻滞及硬膜外阻滞治疗该型颈椎病,疗效虽好,但操作难度较大,出现并发症机率高,给操作者带来困难,不易普及。为了寻求疗效高而且能弥补上述缺点的方法,自1996~1998年,笔者采用颈椎前筋膜下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83例颈椎病病例,其中脊髓型50例、神经根型45例、椎动脉型31例、混合型57例。随机分两组,80例118个椎间盘单纯行PLDD治疗,103例142个椎间盘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术前术后按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改善率。结果获随访167例,术后PLDD组平均评分15.2分,改善率74.7%,联合治疗组平均评分16.3分,改善率91.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病具有微创、安全、无痛苦、恢复快等优点,能拓宽微创治疗适应证范围并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策略对病程较长的难治性PNH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3名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例。I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II组为神经阻滞配合超激光治疗组,III组为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及超激光照射综合治疗组,疗程为25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10、15、20和25d进行VAPS及VASS评分,对患者治疗后25d进行疗效评价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测验。结果与I组、II组比较,III组治疗后5、10、15、20和25d时VAPS评分明显降低(P<0.01),VASS评分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25d,III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I组及II组(P<0.01),HAMD量表总分低于I组及II组(P<0.01)。结论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及超激光照射是治疗病程较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雪梅  李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82-1186
背景 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率较高,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颌带牵引、制动等,但是在治疗效果方面疗效不一,且治疗周期一般较长。目的 探讨美式整脊在社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4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法矫正组进行手法矫正治疗6次,牵引组进行电动牵引治疗6次,每次10 min,牵引重量为患者体质量的7%~10%。观察治疗前后患者X线中生理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间孔面积变化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角度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法矫正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矫正组治疗后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治疗后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椎间孔改变与VAS评分变化呈线性正相关(r=0.564,P=0.023)。结论 手法矫正治疗在改善患者椎间孔面积,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牵引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手法矫正在改善椎间孔面积方面,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牵引治疗;改善椎间孔面积与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采用中频治疗仪和核心稳定训练联合治疗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在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接受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中频治疗仪进行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颈椎肌力;比较两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后Cobb角和椎间高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椎肌力等级高的颈椎病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的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椎病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和NDI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后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 采用中频治疗仪和核心稳定训练联合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减轻颈椎疼痛,提高颈椎的活动功能,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臭氧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关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观察组予臭氧注射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Greenough-fraser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Greenough-fraser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关节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效果。方法:CSR住院患者6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的JOA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1),但治疗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CSR患者可有效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结构,减轻疼痛症状,具有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手术适应证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183个颈椎病病例,其中脊髓型50例、神经根型45例、椎动脉型31例、混合型57例。随机分两组,80例118个椎间盘单纯行PLDD治疗,103例142个椎间盘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术前后按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表进行评价,统计对比改善率(比较两组的改善率)。结果 获随访167例,术后PLDD组平均评分15.2分,改善率74.7%,联合治疗组平均评分16.3分,改善率91.3%,经 2检验,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病具有微创、安全、无痛苦、恢复快等优点,能拓宽微创治疗适应症范围并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50例,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的疗效,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试验组为86%,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