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尔硫 艹卓 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11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持续快速房颤的患者 ,口服地尔硫 艹卓30~ 6 0mg ,每天 3次 ,10天 1疗程 ,治疗 1个疗程 ,观察心率、症状及心电图等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分别为 12 4.5± 8.8次 /分和 91.4± 14.4次 /分 ,心室率下降达 - 33 .2± 12 .5次 /分 (P <0 .0 1) ;有效率为 81.8% ,9例患者的哮喘及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改善。 7例伴有ST T改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其中 2例ST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地尔硫 艹卓 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的 2 47例预激 (WPW )综合征 ,其中 2 3例心电图示房颤 (Af) ,显性房室旁道(AP)合并Af多于隐匿性AP(P <0 .0 0 5 ) ;WPW综合征合并Af时宽QRS波的最短R -R间期为 2 36± 31ms ,平均心室率为 178± 32次 /min ;Af发作时窄QRS波最短R -R间期为 32 4± 6 8ms ,平均心室率为 132± 2 7次 /min。前者比后者最短R -R间期短而心室率快 (P <0 .0 5 ) ,因而更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或室颤等。左侧显性AP发生率明显多于右侧 (P <0 .0 1) ,且左侧显性AP合并Af多见。支持左侧显性AP心室激动发生得更早导致心房内压升高及电不稳定是WPW综合征发生Af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持续快速房颤的患者,口服地尔硫 (艹卓)30~60 mg ,每天3次,10天1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心率、症状及心电图等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分别为124.5±8.8次/分和91.4±14.4次/分,心室率下降达-33.2±12.5次/分(P<0.01);有效率为81.8%,9例患者的哮喘及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改善.7例伴有ST-T改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ST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艹卓)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Coho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Ⅱ型为甲组,Ⅲ型为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听,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结果 .结果检测后,甲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6.47±12.64)次/min、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5.64±13.24)次/min、24小时平均心率为(74.52±13.56)次/min,相较于乙组,明显更低(P<0.05);6:00~11:00时间段,甲组患者的发作率为76.67%,乙组患者的发作率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250次心肌缺血,甲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0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6.00%,无症状占比14.00%;乙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5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0.00%,无症状占比20.0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属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搏定与洋地黄控制房颤心室率疗效情况。方法:将4 6例房颤快速心室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 6例和对照组2 0例,分别静脉注射异搏定和洋地黄,观察用药后心率减慢次数。结果:治疗组可使慢性房颤病人静息时平均心率降低2 3% ( 1 2 5±2 0至83±1 8次/min) ,P <0 . 0 1 ;而活动时的心室率下降2 5%( 1 4 6±2 4至92±2 1次/min) ,P <0 . 0 1。对照组可使静息时平均心室率下降2 0 % ( 1 1 7±2 2至82±2 4次/min) ,P <0 0 5;而活动时心室率下降1 9% ( 1 39±2 9至1 2 6±2 4次/min) ,P <0 0 5。异搏定治疗一次有效率为84 % ,总有效率96 . 1 %。洋地黄治疗一次有效率为51. 6 % ,总有效率为6 4. 8%。结论: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较多选用异搏定似乎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使用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症状诊断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90例冠心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别为本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以及心律失常症状检出中的准确性,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结果 经过两种方式的检测,本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后心肌缺血阳性检测49例,检测率为(54.44%),相比动态心电图对本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测69例,检测率(76.66%)明显偏低;动态与常规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早发诊断73例(81.11%)、44例(48.89%),室性早搏成对诊断46例(51.11%)、19例(21.11%),室性早搏二、三联率诊断33例(36.67%)、15例(16.67%),房性早搏早发诊断65例(72.22%)、43例(47.78%),房性早搏成对诊断41例(45.56%)、21例(23.33%),房性早搏二、三联率诊断31例(34.44%)、10例(11.11%),短阵室上速诊断27例(30.00%)、14例(15.56%),房室传导滞阻诊断30例(33.33%)、17例(18.89%),动态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诊断;在心率变异性方面,心率变异性指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测中HF(855.3±100.1),LF(965.4±201.3),VLF(1526.4±232.4),ULF(1276.5±218.3),HF/LF(2.16±0.67),而常规心电图检测中HF(672.3±102.2),LF(563.4±198.4),VLF(788.5±211.7),ULF(637.3±222.5),HF/LF(1.15±0.52),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检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其对心肌缺血程度以及心律失常种类的诊断与判断中应用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8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图诊断,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1所有患者的心室率均高于150次/min,平均心室率为(182±33)次/min;心室率为150~170次/min共15例,心室率为170~220次/min共33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预激综合征患者的QRS波群时间以0.11~0.31s居多,对比0.05~0.11s、0.31s的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的R-R间距以不规则形态出现,间距时间为0.23~0.70s。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观察时应认真分析其心电图特征,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背景:未经治疗的胎儿孤立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死亡率很高。标准的治疗方案包括:诊断CAVB后母体给予地塞米松,以及胎儿心率<55/min时给予β-激动剂。自1997年以来一直使用该方案。本研究旨在确定此方案的作用。方法和结果:自1990年起连续研究37例CAVB胎儿。确诊的平均胎龄为25.6±5.2周。33例(92%)患儿中,CAVB与母体抗Ro/La的自身抗体有关。患儿分为两组:在1990~1996年间诊断的患儿组(组1:n=16);在1997~2003年间诊断的患儿组(组2:n=21)。在CAVB诊断时,两组的临床表现相当,但产前治疗不同(经治疗的患者:组1∶4/16;组2∶18/21;…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发快速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 )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 4 8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 ,静脉应用胺碘酮 ,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4 8例患者用药后 1 5min、30min、1h、6h、2 4h心室率分别为 ( 1 0 7.1 7± 9.6 7)次 /min ,( 96 .0 0± 8.39)次 /min ,( 88.1 3± 9.98)次 /min ,( 79.88± 1 0 .1 9)次 /min ,( 74 .88± 9.80 )次 /min ,较用药前的 ( 1 30 .5 8± 9.1 5 )次 /min明显下降。 4 8例患者在 2 4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 ,3例出现窦缓 ,1例为窦缓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快速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的30例房颤伴>2.0s长R-R间期者进行相关分析,对心室率低于60次/min患者行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统计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年龄、阵次、平均心率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房颤病例中伴长R-R间期发生率高龄患者高于低龄患者。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心室率越快,长间期越少,心室率越慢,长间期越多。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比较频繁。结论:房颤时凡心室率较慢,平均心室率<60次/min,长R-R间期出现次数明显增加并与睡眠不相关,出现室性或交界性逸搏或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出现头晕或晕厥病史者,应考虑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为明确诊断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对了解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及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寇艳  李江波 《西部医学》2009,21(7):1196-1196
病例男性,52岁,心动过速10+年。步入病房。入院时心电图(如图1):宽QRS心动过速,心率130次/分,QRS时限0.12s,可见房室分离,Ⅰ、Ⅱ、Ⅲ导联QRS主波向下,电轴为+230°,V1呈R型V5呈RS型,R/S〈1。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全天心率均增快,最高心室率197次/分,发生于07:19;最低心室率143次/分,发生于21:12;平均心室率166次/分。3导连动态心电图,动态的RR直方图:心博高达233927次/24h,直方图高而窄,说明相邻心博RR间期相差较小。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心率为75次/分,QRS变窄为0.08s。结合以上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变考虑为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控制心房颤动患者活动时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将 6 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 2组 ,第 1组口服地高辛片 0 .2 5mg ,1次 /d ,第 2组口服地高辛片 0 .12 5~ 0 .2 5mg ,1次 /d及倍他乐克片 6 .2 5~ 12 .5mg ,2次 /d ,使患者安静时的心室率为 6 0~ 80次 /min ,然后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 ,观察患者活动时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第 1组心室率增加了 4 3± 17次 /min ,第 2组增加 2 4± 13次 /min。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控制心房颤动患者活动时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时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快速心房颤动持续超过 6小时以上 ,使用静脉推注地尔硫 10mg ,后以 0 .2mg/min维持静脉滴注 4~ 5小时 ,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 5、10、15、3 0、60、90、12 0min临床症状、体征、血压及心室率等变化 ,从而找到静脉推注后及静脉滴注后的最大有效率 (指标 :心室率 <10 0 /min ,用药后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 2 0 % )以及达最大有效率的平均时间。结果 :静脉推注地尔硫后 15min ,有效率达 5 9.1% ,心室率由用药前的 13 8.15± 12 .70次 /min降至 10 5 .3 8± 13 .40次 /min(P <0 .0 0 1) ;维持静脉滴注地尔硫后 ,达到稳定治疗水平的时间平均为 90min ,有效率为 95 .5 % ,心室率由静脉滴注前的 10 3 .0 5± 12 .5 8次 /min降至 85 .2 6± 11.3 5次 /min(P <0 .0 0 1)。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无心功能恶化 ,无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静脉用地尔硫控制快速房颤起效时间快 ,疗效满意 ,同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更适宜于合并有高血压的快速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4.
周江  郭靖涛 《疑难病杂志》2006,5(4):257-259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AMI患者伴新近发生的快速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19例患者中14例(73.7%)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用药后15min、1h、2h、24h心室率分别为(132.1±17.4)次/min、(118.5±15.0)次/min、(108.2±18.6)次/min和(89.6±23.7)次/min,较用药前(149.7±19.7)次/min明显下降(P<0.01);5例患者心律未转复,用药后15min、1h、2h和24h心室率分别为(137.6±11.9)次/min、(131.8±15.8)次/min、(120.6±12.6)次/min和(101.4±14.1)次/min,较用药前(159.6±18.0)次/min亦有明显下降(P<0.01)。19例患者(包括转复与未转复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间歇,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临时停药或减量后恢复,无其他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针对性治疗有效的77例直径≤3cm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其中周围型肺癌50例,肺炎性结节21例,结核球5例,转移瘤1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8、15、22、29、36、43、50、60、90、120、180s各扫描1次,绘出病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病灶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强化峰值(PH)、血流灌注量(BP)。结果肺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慢升,后呈急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急升、再慢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结核球、转移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多呈一低平曲线。肺癌平均SS、BP、PH分别为3.12±2.11%/s、0.79±0.72ml·min-1·ml-1、39.36±16.67Hu。肺炎性结节平均SS、BP、PH分别为4.86±3.39%/s、1.28±0.98ml·min-1·ml-1、65.89±21.35Hu。结核球平均SS、BP、PH分别为0.66±0.1%/s、0.17±0.05ml·min-1·ml-1、12.75±3.75Hu。转移瘤PH为4.47Hu。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直径≤3cm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有特征性,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9-21
目的?探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 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ST 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 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 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 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 段下降情况(2.03±0.31)mm 较对照组(1.81±0.43)mm 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阮锡勇 《微创医学》2005,24(6):899-90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甙C组23例,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甙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甙C 0.2 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甙C组用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50±18)次/min和(148±20)次/min,用药后心室率分别为(81±12)次/min和(102±14)次/min.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14±10)min,而毛花甙C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30±5)min.胺碘酮组治疗有效19例,有效率76.0%;毛花甙C组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60.9%.转为窦性心率胺碘酮组10例,毛花甙C组7例.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近 2年来 ,我院采用洋地黄加异搏定治疗心衰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36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 本组 3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9~ 73岁 ,平均 (5 5± 9)岁 ,心衰时间 0 .5月~ 8年 ,平均 (6 8± 12 )个月 ,其中冠心病 9例 ,风心病 11例 ,肺心病 9例 ,扩心病 2例 ,先心病 3例 ,高心病 2例 ,合并房颤 2 5例 ,房扑 6例 ,房速 5例 ,住院时心功能Ⅱ~Ⅲ级。方法 给静脉推注西地兰 0 .2~ 0 .4mg ,半小时后心室率未有效控制 (心室率未下降 30次 /分 ) ,给异搏定 2 .5~5mg静脉推注后每天给地高辛 0 .12 5~…  相似文献   

19.
李树岩  李淑梅  艾永顺  王杰 《吉林医学》2005,26(12):1306-1307
目的:报道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对2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9例室早起源右室流出道,其中间隔部为13例,游离壁6例;4例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例为左冠状动脉窦口内,2例为流出道主动脉瓣下。21例患者消融一次成功,平均放电(4.6±3.3)次。2例患者为二次消融成功。24h动态心电记录术前、术后室早总数为(20846±3288)次/24h和(102±62)次/24h(n=16,P<0.00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2±4.5)个月。结论: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可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 ,因此 ,尽快地控制到满意的心室率是房颤治疗的目标之一。我院应用硫氮 艹卓 酮静脉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 31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 31例 ,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30~ 71岁 ,平均 5 4 5岁。房颤时心室率为 (12 0~ 180 )次 /min ,平均心室率(14 3 2± 5 2 )次 /min ,房颤持续时间 30分钟~ 5年。其中 :阵发性 11例、持续性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