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癫痫需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但患儿治疗中易发生药物减量或擅自停药等,导致癫痫复发[1]。因此,如何提高患儿用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循证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9月—2022年2月我院治疗的94例小儿癫痫患儿,经临床及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原发性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慢性消耗性病变,感染或低钙血症等造成的惊厥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7.35±1.20)岁,病程0.5个月~3年、平均(1.75±0.23)年,发作形式:复杂局灶性发作4例、单纯局灶性发作11例、失神发作16例、大发作16例;  相似文献   

2.
吴雪梅  王海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69-1972
  目的  调查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癫痫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癫痫用神经障碍抑郁量表(NDDI-E)调查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状况。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与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有关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85例癫痫患者共患焦虑47例(16.49%);共患抑郁73例(25.61%);共患抑郁和焦虑42例(14.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长、口服药物种类多、发作频率>2次/月及发作类型为局灶伴意识障碍是癫痫患者共患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OR病程=1.514;OR口服药物种类=1.719;OR发作频率=6.455;OR发作类型=3.083);口服药物种类多、发作频率>2次/月及发作类型为局灶伴意识障碍是癫痫患者共患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口服药物种类=1.773;OR发作频率=5.457;OR发作类型=2.399);发作频率>2次/月、发作类型为局灶伴意识障碍发作是癫痫患者共患焦虑和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发作频率=7.205;OR发作类型=3.958)。  结论  癫痫共患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以降低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为癫痫的54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根据发作类型选药;采用丙戊酸钠(VPA)或卡马西平(CBZ)单药治疗,并监测药物浓度及随访脑电图(EEG)。结果:临床表现为全身性发作37例,局灶性发作17例。37例单用VPA治疗,6个月后发作获完全控制,VPA平均血药浓度89.2mg/L;17例单用CBZ治疗,6个月后获完全控制,CBZ平均血药浓度6.37mg/L。治疗前EEG异常52例,治疗后恢复34例。结论:小儿癫痫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反复发作、暂时性的特点。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具有良好的疗效,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有指导作用,脑电图不能作为判定疗效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青  朱军  蒋萍影  唐国英 《安徽医学》2023,44(12):1478-148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8前列腺异素F2α[8-iso-PGF-(2α)]与小儿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共患ADHD的癫痫患儿(ADHD组),根据ADHD亚型,将其分为注意力不集中亚组(PI组,51例)、冲动/多动亚组(HI组,48例)和组合症亚组(CT组,60例),另按1∶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159例未共患ADHD的癫痫患儿(非ADHD组)和159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小儿癫痫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果 ADHD组男性、联合用药抗癫痫治疗、近1年癫痫发作频率≥15次比例高于非ADHD组,癫痫首次发作年龄小于非ADHD组,癫痫病程长于非ADHD组,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评分高于非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高于非ADH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在保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基础上将患儿分成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对照组(45例),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两组包括NSE(神经源特异性醇化酶)、癫痫发作频率等相关情况.结果:采用丙戊酸钠的观察组与采用左乙拉西坦的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包括NSE、癫痫发作次数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对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基本相当,均可作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方案.但左乙拉西坦的神经保护作用略高于丙戊酸钠,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分类标准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中文版对患儿进行评估分类,评定患儿是否共患ADHD及其患病类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考量儿童癫痫共患ADHD发生因素。结果 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中,有47例被确诊为共患ADHD患儿,88例为非ADHD患儿。47例共患ADHD患儿中症状为注意缺陷(ADHD-I)的31例、症状为多动冲动(ADHD-HI)的7例、症状为混合型(ADHD-C)的9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可知癫痫家族史、病程、癫痫发作类型等因素对于共患ADHD并无关系。在共患ADHD患儿中,共患ADHD-C和ADHD-I型患儿的异常行为较为显著,癫痫症状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是否给药,为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不同情况下的共患ADHD发作率不同,其诱发因素也复杂多样,尽早干预患儿病情,严格按照临床标准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不断调整改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儿逐渐适应社会,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75-77
目的 对小儿癫痫的患儿进行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其脑电图变化情况。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治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儿共计60 例,在发作间歇期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临床症状及脑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本研究入组60 例,其中脑电图异常有41 例(68.3%),正常者19 例(31.7%)。其中癫痫大发作42 例,占70.0%,为主要发作类型,其次是小发作14 例,占23.3%,还有少部分为失神发作,1 例,占1.7%,其他类型发作3 例,占5.0%。统计脑电图波型的异常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对小儿癫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癫痫的诊断应以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表现两者相结合,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对小儿癫痫的病例资料及脑电图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为小儿癫痫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发作间期与正常儿童血浆内皮素(ET) 水平的检测比较,阐明ET 在小儿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5个月~14 岁发作间期癫痫患儿共174 例为癫痫患儿组,并分重症组和轻症组;选择5个月~14 岁健康儿童174 例为正常对照组,并与癫痫患儿组一一配对.两组同时测血浆ET 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组血浆ET 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患儿血浆ET 明显高于轻症者(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ET 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可望为癫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癫痫患儿的动态脑电图(AEEG)以及常规脑电图(REEG)并进行分析,探讨其各自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癫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1 a 来收治的癫痫患儿110例,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严格按照仪器监测规则进行监测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结果 AEEG监测异常89例,占80.9%,其中临床发作19例,占17.3%;REEG 监测异常39例,占35.5%,其中临床发作5例,占4.5%。结论 AEEG在监测癫痫症患儿的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能更好地为临床小儿癫痫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儿童比其他人群更易合并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 称为癫痫的神经精神共患病。共患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癫痫的诊疗难度, 还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甚至比癫痫发作本身的致残率更高。因此, 探讨癫痫与共患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共患病的临床特点、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原则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期癫痫神经精神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儿童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42例,按癫痫的类型选择不同用药。结果:(1)7例完全控制,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效差,无无效患儿。(2)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均存在一定差异,显效率来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定期复查单一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肝功能.未发现肝功能损害。对于联合应用多种抗癫痛药物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复查肝功能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在经过停药处理以及护肝的相关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对本组42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癫痫再发作。结论:对小儿癫痫做出明确诊断,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明确发作类型,查找病因,对癫痫的不同发作类型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单一用药或者联合用药的同时需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受损需立即停药,同时进行护肝治疗,癫痫治疗后需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陈英 《大家健康》2016,(2):52-52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02例,对这102例癫痫患儿进行脑电图诊断,并且对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价值进行评定。结果:102例患儿中有90例患者诊断脑电图异常,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描记发作。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诊断价值高、脑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例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临床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新药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和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4大类癫痫的发作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智力改善情况,进而评估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儿4大类癫痫发作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智商(IQ)值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智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发作间期与正常儿童皿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检测,分析两者相关性,阐明NO、ET在小儿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个月~14岁发作间期癜痫患儿共174例为癫痫患儿组,并分重症组和轻症组;选择6个月~14岁健康儿童174例为正常对照组,并与癫痫患儿组一一配对。两组同时测血浆NO及ET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组血浆NO及ET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O:p<0.01,ET:p<0.01),重症患儿血浆NO及ET明显高于轻症者(NO:p<0.01,ET:p<0.01),且NO及ET在癫痫发作间期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8046,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NO及ET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可望为癫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丽  孙玉香 《中国医刊》2003,38(3):37-3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与发作性疾病鉴别价值。方法:采用MB8000型8号AEEG仪,按10-20系统头皮电极放置法常规操作记录24小时脑电活动,回放分析。对164例临床诊断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儿分两组监测,其中癫痫组96例,发作性疾病组68例。结果:癫痫组AEEG异常率为75%,其中痫性波检出率为68.8%,发作性疾病组异常率为10.3%,痫性波检出率为4.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诊断及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在婴儿癫痫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访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期间采用Lev单药或添加治疗的婴儿共70例,年龄分布为1个月至1岁,其中Lev单药治疗39例(单药治疗组),添加治疗31例(添加治疗组),随访用药后至少7个月,观察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失访5例,单药治疗组3例,添加治疗组2例;死亡3例。单药治疗组及添加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83.33%vs.58.62%,16.67%vs.41.38%;两组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发作及全面发作患儿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81.81%vs.70.37%和18.18%vs.29.63%;两组总有效率、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儿由于各种原因而停药,77.27%(17/22)为用药1~6个月停药,22.73%(5/22)为用药7~34个月停药。治疗早期14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继续服药后很快减轻或消失,其中3例(4.61%)患儿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无因不良反应死亡患儿。结论Lev单药或添加治疗婴儿癫痫具有良好的有效率、耐受性、较高的保留治疗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可在1个月至1岁内的癫痫患儿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46例儿童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额叶癫痫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6例儿童额叶癫痫病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VEEG及神经影像学等特征。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5岁。46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258次,明确临床发作34例,14.7%仅于清醒期发作,61.8%仅在睡眠期发作,23.5%在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包括额叶失神、局部阵挛发作、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口咽自动症、发声、发笑发作、临床下放电和自主神经性发作等。73.9%患儿记录到发作间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63.0%患儿记录到发作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结论儿童额叶癫痫临床发作频繁、短暂,以睡眠期发作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长程VEEG可监测到儿童额叶癫痫发作期临床及异常脑电图表现,可提供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79例癫痫儿童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 DSM-IV)标准编制的儿童ADHD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进行评估. 癫痫儿童与5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均完成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父母版问卷评定. 结果 ① 79 例癫痫儿童中30例共患ADHD,共患率为37. 97%. 癫痫共患ADHD组与非ADHD癫痫组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控制与否、家族史、脑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癫痫的发作类型、是否药物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② 癫痫共患ADHD组在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ADHD癫痫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③ 癫痫共患ADHD组的发作类型、病程、癫痫发作控制与否、服药与否等临床特征与BRIEF显著相关( P<0. 05 ). 结论 癫痫共患ADHD组生态学执行功能全面受损,受损程度比非ADHD癫痫组更严重. 癫痫共患ADHD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受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控制与否、服药与否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茜  何萍  韩文  曾慧慧  王爱花 《四川医学》2003,24(6):601-602
目的 讨论癫痫患儿临床发作特点及发作危险。方法 对78例住院癫痫患儿进行1-6年随访。结果 癫痫发病与性别、族别有关,大多数发病年龄小,能找到病因,神经系统常见病或智力、精神状态异常,抗癫痫疗效差。结论 小儿癫痫发作与病因,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及治疗有关,也可能与性别、族别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共收治小儿癫痫90例,均给予保守治疗,并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加强急救指导、心理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生活指导),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90例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护理干预前,癫痫发作次数为(12.3±2.6)次,护理干预后癫痫发作次数为(2.4±0.7)次,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t=34.881,P=0.000)。结论癫痫患儿在坚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尽可能地避免病情发作的诱因,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