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汉桥 《光明中医》2014,29(11):2398-2398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后便持续不断地向终末期肾病一尿毒症期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为引起糖尿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大体属于中医学消渴、腰痛、水肿、关格等病范畴。从中医学的认识来说,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理机制,本虚标实为其病变特点,脏腑尤其是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试图从痰瘀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消渴痹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瘀贯穿于消渴痹证始终.从内外湿邪交互影响、瘀血阻滞经脉两方面,分析湿瘀致病的特点及表现,指出湿与瘀均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由此进一步探讨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总结出湿瘀互结的病机变化,湿瘀既是消渴痹证的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湿与瘀相互搏结形成消渴痹证.故临床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3.
郭玲  远方  栗睿 《环球中医药》2021,14(2):246-249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本文围绕痰、瘀的致病特点探究其病机本质,创"痰瘀膜肾方"应用于临床.痰邪因水液运化失常而产生,其致病因素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且导致疾病变化多端.久病不愈后因气、痰而产生瘀血,瘀血阻于肾络,也是膜性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痰瘀交结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而痰或瘀的产生,是因为脾肾亏虚...  相似文献   

4.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并造成患者关节红肿、剧痛难忍的风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在痛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湿盛、湿热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遵循"以通为用"之总则,从湿瘀论治,清热利湿、解毒定痛以保证湿热邪气出路之"通",活血祛瘀、凉血通络以维持血脉运行之"通",健运脾胃、生化气血以促进气机运转之"通",并灵活配合中药外治以增强通利关节之功,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姚建平 《陕西中医》2002,23(1):52-53
导师尚炽昌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自已数十载治疗肝病的临床体会 ,将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虚、瘀、湿三个方面。以此论治 ,每获良效 ,兹将导师经验总结如下。1 理论基础   1 .1 脾虚是慢性肝炎发病的病理基础 :从肝脾的生理功能来看 ,肝属木 ,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 ,主疏泄条达 ,主藏血而调节血量 ,供血周身 ,脾属木 ,居中焦 ,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肝之气求之于脾 ,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 ,肝木脾土既互相制约 ,又相互依存 ;从病因病机而言 ,一方面多思善虑 ,饮食失节 ,损伤脾气 ,脾失健运 ,气血乏源 ,正气不足 ,邪气…  相似文献   

7.
(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一~之三已分别刊登于本刊2009年第6期和2010年第1期、第5期) 慢性肾脏疾病是以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损伤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水肿和小便异常是其主症,病情反复消长,缠绵难愈,多有免疫反应的参与。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湿热是IgA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是影响疾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对湿热证与肾脏病生化、病理组织学、感染免疫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客观化研究,为中医肾病湿热证本质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湿热的形成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病理基础,肺、脾、肾三脏水液生成转输蒸腾失司并外感邪气致内外合邪,或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纯阳之品助热耗阴,久郁化生而成。治疗湿热证以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以肺、脾、肾三脏为核心,固本以益肺固表、健脾益肾为主,祛邪以清热解毒、行气燥湿、清利通淋化瘀为主。本次通过对IgA肾病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及湿热证在肾脏病学的现代客观化研究,从肺、脾、肾与膀胱论治等对IgA肾病湿热证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60-62
文章系统总结了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糖尿病肾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肾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治疗上以补脾益肾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根据标实的不同兼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同时根据脾肾两脏亏虚程度的差异以及标实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进行辨证论治。早期为脾气亏虚,拟用方药补中益气汤,并据标实程度酌加芳香化湿及活血化瘀之品;中期为脾肾两虚,方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据痰湿及瘀血的存在酌加祛痰湿及活血化瘀类药物,同时注重补肝肾强腰脊;晚期以肾虚为主、浊毒内停、气血阴阳衰败为主,拟用方药为实脾散合金匮肾气丸,并根据兼证的不同酌加相应药物以对症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毒瘀互结”论治造影剂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影剂肾病(CIN)是目前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第3位诱因,可归于中医学"关格"、"溺毒"范畴;结合该病的病理机制特点及分子机制,归纳中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毒瘀互结"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环节;治疗强调解毒化瘀法的应用,并拟定川黄汤加减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03-1204
董志刚教授认为肝脾肾亏虚,痰湿血瘀内阻是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痰、湿、血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故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应从痰湿血瘀论治,创建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方剂,临证治疗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2.
马晓燕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乃脾肾两虚,湿热瘀血,影响脾肾功能,湿浊、湿热内生,瘀血痹阻,为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滋阴补肾;在组方遣药中注意配伍;临床辨证论治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3.
总结柳红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病因病机方面认为形成痛风性肾病的根本原因是浊瘀热毒。治法方面强调排除浊瘀热毒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基本原则,提倡分早期及晚期两个阶段排除浊瘀热毒。早期基于“邪去正自安”的思路,以通为补。晚期基于“扶正助化邪”的思路,以补为通。用药方面强调自始至终解决浊邪的问题,常选用土茯苓、僵蚕和晚蚕砂;对于湿热入血分的治疗临床常生地黄、丹皮、石见穿、鬼箭羽等透解血分湿热之品,浊邪成巢出现结节肿大者当加用白芥子、水蛭、僵蚕、全蝎等入络搜风,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易导致肾功能不全 ,是一种难治性、消耗性疾患 ,临床上多从肺、胃 (脾 )、肾三脏论治。然糖尿病肾病常伴随血瘀之象 ,必须通补并用 ,才能收到良效。笔者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配合清燥生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等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对糖尿病肾病中“血瘀”的认识《内经》曰 :“病久入深 ,营卫之行氵啬 ,经络时疏 ,故不通”。糖尿病肾病迁延时日 ,瘀血阻滞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 ,而标实除了燥热 ,多兼见血瘀。其血瘀之成 ,或因燥热伤津 ,液耗血滞 ,或因气…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不寐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不寐 ,病因复杂 ,服安神药常常少效或罔效。数年来 ,我们崇“久病必瘀”、“百病兼痰”之说 ,从顽固性不寐的病理因素“痰瘀”着手 ,试用化痰消瘀法治疗该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兹浅谈体会如下。1 从痰瘀论治顽固性不寐的立论依据不寐一证 ,临床辨证有虚实之分 ,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别 ,实者有痰、瘀、湿、火、郁之辨 ,病因病理涉及五脏六腑。临床发现很多久治不愈的患者 ,细究其因 ,总与营卫气血运行失常、痰瘀内生相关。我们知道 ,津血本为水谷精微所化生 ,流行于经脉之内者为血 ,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血…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如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特点,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17.
陈以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陈以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陈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肾虚脾弱,湿浊瘀阻;辨证施治,注重培补脾肾,活血化瘀;遣方用药,经方为主,参以中和尿酸之品。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8.
重视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湿热瘀毒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邪毒致病、多因相关、相互孳生"为主要致病特征,初步阐明了"湿热瘀毒证"临床客观存在的形成基础。提出肝病"正虚"是由邪气反复克伐消灼而逐渐加重的过程,进而认为"湿热瘀毒证"是慢肝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是整个肝纤维化进程中主要的治疗靶点。提倡重新审视本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方法:6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控制饮食、大量饮水同时予别嘌醇片100 mg,3次/日(急性期),缓解期100 mg,1次/d(缓解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金匮肾气丸5 g内服,2次/d,对照组不给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血沉、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量、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Scr、BUN、24hu-T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Scr、BUN、24hu-TP较前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Scr、BUN、24hu-TP组间比较,治疗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WBC、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6.25%)低于对照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性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