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RG)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S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造瘘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RG组35例和SG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PRG和S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60±3.51分钟和50.79±6.97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5.30±2.87天和12.21±4.93天,手术费用分别为5 246.14±324.35元和8 655.87±586.67元,PRG组均少于S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G组出现2例(5.7%)术后并发症,SG组出现5例(16.7%)并发症,PR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两种造瘘术方法的对比,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优势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间需进行胃造瘘术的1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并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例同种病历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外科胃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造瘘管置入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均达到100%,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是无需经开腹就能使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营养恢复的一种手段,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细胃镜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5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给予经皮超细胃镜下胃造瘘术的观察组和经皮常规胃镜下胃造瘘术的对照组(n=28),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应激指标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4±5.2)min、术后胃管起饲时间(18.9±3.4)h、卧床时间(3.6±0.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肾上腺素(85.3±9.1)ng/mL、去甲肾上腺素(104.7±14.2)ng/mL、肾素(2.5±0.5)pg/mL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25.4±5.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超细胃镜下胃造瘘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中应激、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中平  陆洁  葛亚强  丁红英 《河北医学》2011,(11):1500-1502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营养支持,并于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1.5±3.1)min。手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和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比较,内镜经皮胃造瘘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而安全、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自主进食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并给予肠内营养,手术前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各种护理措施的运用及效果,从而总结出针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临床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周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保证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2007年对17例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了PEG手术。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耗时21分钟,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深静脉相比,费用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平均随访9个月,最长18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初期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轻度炎症反应,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渗液,经积极处理均痊愈,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1.8%。结论:PEG器材简单,操作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患者创伤小、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7.
侯宏然 《中外医疗》2014,(28):175-17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规范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为腹泻,还有1例为肉芽生长,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康复,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为非常满意。对照组50例患者,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出现脱管现象,3例出腹胀现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才可恢复,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给予规范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肠内营养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18例病人,其中14例行PEG胃肠营养,4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18例共行PEG,PEG加PEJ4例次,其中PEG16例次(2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8例病人随访1~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此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质量,为患者健康提供坚实的医护保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患者16例,对术式、护理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0 min,且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所有16例患者快速恢复,不用再采取额外的静脉补液措施。留置造瘘管时间最长达12个月,但无1例在此过程当中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能够有效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且并发症几率非常低,对于保障患者健康来说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行PEG患者52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个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共3例(11.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8.4±6.8)、(86.3±8.7)、(82.6±9.6)、(84.6±8.4),对照组分别为(61.0±7.3)、(60.2±8.3)、(64.1±8.3)、(67.1±9.8),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和术后的整个围术期护理在PEG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例因不同原因不能经口进食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反应,给予全面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均成功,术后3 d 1例患者注入食物时速度过快出现胃胀痛,经处理症状消失。术后1周,发现1例患者没有很好保护造瘘口造成造瘘口周皮肤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其余患者没有异常情况。结论:经皮内镜下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造瘘方法,加强患者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Pull法经皮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另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胃造瘘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阶下。结果: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3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3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局部稍拉紧外固定片后,出血停止;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经碘伏消毒、应用抗生素而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EG简单、安全、可行,PEJ的改良方法可一次使小肠造瘘管到达空肠,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贺婷 《吉林医学》2014,(26):5957-5957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发生切口感染1例,PEG管断裂脱落、堵塞4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18例患者进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有3例因原发病加重在1个月内死亡,15例在原发病控制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下带造瘘管转出重症监护室。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操作时间20.5±2.5min,经再次胃镜检查造瘘管位置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5个月,穿刺部位术后无出血。2例患者术后切口发红,经局部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未观察到出血、意外拔管、腹膜炎、胃结肠瘘、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结论PEG是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通过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ICU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营养支持的方法 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鼻胃管插管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比较置管前后肠内营养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的Hb、ALB及TRF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炎、鼻窦炎的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状态,且安全性好,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细鼻胃镜在经鼻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nPEG)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Introducer法.对9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用普通胃镜和超细鼻胃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4例nPEG患者中,3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其中2例张口困难,1例张口困难伴咽喉部狭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及舒适性.并观察超细鼻胃镜在张口困难或咽喉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在本组的9例病人中,5例用普通胃镜进行了胃造瘘,4例用超细鼻胃镜胃造瘘,都取得了成功.普通内镜胃造瘘的时间平均为(17±3.5)min,而nPEG组的时间平均为(17±3.1)min.两种方法均无并发症,但npEG组患者舒适性更好.结论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更舒适安全的胃造瘘方法,特别适应于各种原因致张口困难和/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病人,胃肠内营养(TEN)更安全、经济,有利于维护病人肠道功能。建立TEN通道传统的方法是开腹行胃造瘘术。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逐渐开展起来。作者自2004年8月~2005年8月进修期间,共参加PEG 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